品牌出海的风愈演愈烈,但却面临着内卷加剧、落地本土等多个难题。
在此背景下,本场「2024DTC品牌创新大会」汇聚了多个品牌营销专家、出海实战大师,他们围绕产品革新、营销策略、品牌创新等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DTC品牌在全球化之旅中的种种挑战,并共谋破局之策。
以下是本场大会嘉宾的精彩观点汇总:
真正的全球化精髓,实则寓于本土化之中。当前,有不少品牌只是简单地将国内策略复制到海外市场,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针对此,何领提出的“海陆空”立体化营销策略,指明了本土化核心路径。具体而言,“海”指跨境电商渠道,“陆”为本土化线下渠道,“空”则代表全渠道的品牌高举高打。而品牌本土化营销需从零开始,逐步构建起一个涵盖内容营销、社会化营销、数字营销、整合营销及全渠道营销的金字塔体系。
同时,品牌本土化的精髓在于产品和服务。以道格手机为例,它精准定位全球三防户外手机市场,凭借独特的外观设计、强悍的三防性能以及“微创新”理念,成功成为全球最大的三防手机与三防平板制造商之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此外,品牌本土化的基础在于内容和定位,如Htvront和loklik手工智能DIY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国际大展和行业展会等多种渠道,传递品牌价值和理念。
而品牌本土化的推手则是营销和渠道,需结合市场特点制定营销策略,拓展本土化渠道。
最终,品牌本土化落地的核心在于人才和架构。品牌本土化战略需要由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来执行,涵盖品牌战略、营销全球化和本土化标准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出海带来了诸多红利,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平台发展的机遇等,但魏民认为这一切的基础仍需回归到产品本身。产品设计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魏民明确表示,品牌出海实质上是通过产品或内容来推动文化的传播。这意味着,在产品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其实用价值,更要融入文化的元素,使产品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
对于设计师来说,在输出自身文化时,需要展现出更加坚定的自信。他们不仅要深刻理解产品的共性特征,更要精准把握其独特之处。
同时,尊重常识并从中发现机会至关重要。例如,在开发户外产品时,设计师需要亲身体验户外环境,深入了解户外爱好者的实际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加贴合用户痛点的产品。
要做好品牌,关键在于围绕产品本身下功夫。而要做好产品,核心则是围绕我们生活中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样的产品才能打动人心,赢得市场的认可。魏民也强调,当有好的产品创意时,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最后魏民表示,在经营和品牌塑造方面,产品始终是核心所在。只有打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融入品牌文化的好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出海品牌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流量成本高昂及获客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李倩深入探讨了“出海品牌的独特增长逻辑”,为品牌全球化之路提供了策略指导。
李倩点出做品牌是综合能力的集成表达。首先,要明白出海品牌的本质是独立进入新市场,以品牌姿态盈利并赢得消费者心智。
相较于“科学管理”“品牌认知”“国际营销”等宽泛概念,未来出海品牌竞争的核心在于专业度。
真品牌的评判标准包括:拥有清晰醒目的识别系统,能够迅速被消费者定位;拥有忠诚且细分的顾客群体,实现直接触达;具备明确的价值链布局,做到差异化竞争;保持始终如一的交付质量,稳定超越期望;拥有能够清晰传达品牌价值的代表人物;实现合理的增速,稳健发展而非盲目追求爆发;以及创造真正的利润,排除创新及人工等成本后的净收益。
在产品层面,硬实力由产品独特性、品牌价值、主张、性格,以及精准的顾客定位和高效的渠道管理构成;而软实力则涵盖时间的沉淀、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独特的品牌符号、自成体系的品牌操作系统,以及符合品牌特性的策略规划。
再谈及品牌如何实现真增长,李倩强调效率、溢价及客户忠诚的重要性。品牌增长需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长效品牌应追求忠诚度与溢价能力,而短效品牌则需注重知名度与营销效率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品牌稳健前行。
打造全球化的消费品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结构性增长红利。
任朝茜在剖析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她指出,未来,中国企业的出海战略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牌的国际推广,而是趋向于整个生态链的全球化布局。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展现了多样化的出海模式,如华为、大疆等大单品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实力赢得国际市场;宝洁则采用矩阵模式,以多元化产品线满足全球不同市场需求;而SHEIN、Temu等生态平台模式,则凭借高效的供应链和个性化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
同时,“产、研、供、销、服”一体化的产业优势,也是中国企业出海成功的核心要素。这一优势体现在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方位的产业支撑体系。
为了深入理解出海企业快速增长的秘诀,任朝茜还分享了多个优秀出海品牌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详细展示了成功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并最终实现快速成长。
罗岚则以国际标杆品牌的视角,深刻剖析了跨境出海面临的四大挑战:平台红利缩减、卖家内卷严重、跨境基本功不足、品牌驱动力弱。这些挑战在跨境卖家的运营中体现为增长难见利润、爆款缺乏新增量、老品难推新品。
跨境盈利困局凸显,卖家努力却难见成效,根源在于部分卖家选择了拥挤的内卷赛道,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溢价能力,同时运营推广成本上升,托管模式加剧了竞争。罗岚指出,跨境人现状是高强度努力与低维度思考并存,勤奋与回报不对等。
他建议,应站在国际标杆品牌的肩膀上,研究其商业模式,规避内卷和红海市场,寻找趋势性需求,实现盈利性增长。亚马逊消费需求不代表消费趋势,出海盈利的关键在于产品生命周期与顾客需求特性的匹配,选品布局增长性机会,洞察存量性需求中的商机。
最后,罗岚提出2025年跨境出海所需的关键业务基本功:目标市场商机洞察力、产品迭代差异化能力、本土化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优质供应链的高效协同。
在本次圆桌论坛的环节,红人营销操盘手大琇、Zalify Limited合伙人Ken、佳简几何创始人兼CEO魏民、日初资本出海投资负责人阮飞以及睿灵品牌创始人罗岚等嘉宾,围绕“DTC4.0时代,如何打造被消费者「记住」的品牌?”展开了探讨。
Zalify Limited 合伙人 Ken:
Ken指出,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找到时代风口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至关重要。他强调,利用红人PR等组合拳策略,结合数据驱动的分析,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目标消费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转化率。
与直接广告投放相比,这种策略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它更侧重于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的曝光量。
佳简几何创始人兼CEO 魏民:
魏民则从产品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持品牌动作单一性的观点。他认为,品牌应找到产品的核心卖点,并围绕这一卖点进行反复打磨和宣传。
以yoose有色剃须刀为例,该品牌通过贵金属材质、小巧便携及主打便携场景等核心特点,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所以,品牌应保持一致性,避免过度扩张和复杂化,以便消费者能够轻易记住。
日初资本出海投资负责人 阮飞:
阮飞则对品牌的定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一个好的品牌应具备熟悉性、信任感及溢价能力。熟悉性意味着消费者能够轻易识别并联想到品牌;信任感则源于品牌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承诺的兑现;溢价能力则体现了品牌在市场中的独特价值和竞争力。
他还指出,品牌背后是需求的长期被满足,当消费者有需求时,品牌能够迅速响应并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建立信任。
前美迈科技品牌负责人 罗岚:
罗岚则强调了品牌经营导向的转变。他认为,品牌应超越产品属性的初级阶段,提供性能价值、情绪价值乃至生活方式价值。他归纳了让消费者快速记忆和认可品牌的几个关键要素:产品属性上的痛点感知、便利性、情绪价值以及视觉识别。
特别是在视觉识别方面,罗岚指出,本土化设计对于触达欧美消费者至关重要。品牌应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便在视觉传达上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同时,一致性的视觉传达也是建立强烈品牌识别度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圆桌论坛上,嘉宾普遍认为,品牌应抓住时代机遇,利用多元化策略提升知名度;同时,从产品、经营导向及视觉传达等方面入手,形成统一且独特的品牌形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建立信任。
至此,本场「2024DTC品牌创新大会」也完美落幕。在这场大会中,我们聆听了一线出海大佬们关于DTC品牌营销、产品创新、战略规划的新思路,也收获了出海如何克服内卷,实现本土深耕的实战干货。
尽管大会已告一段落,但有关出海的故事仍在继续,品牌方舟仍将一如既往地陪伴左右,期待与你的下次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