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连盟: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全球是必然
出口电商(ID:chukouds) 在这里,看更大的世界。
“当中国的产品品牌和服务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走向全球化。”针对中国跨境电商未来发展的走向,连盟如是说。
跨境电商发展至今,也已经从最初的铺货模式开始想品牌模式转变。在过去,依靠中国制造的优势,跨境电商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在今年,错综复杂的世界贸易环境,倒逼着中国企业必需改革,且必需成为世界贸易创新模式的支柱。
对此,连盟从投资人的视角对中国跨境电商未来发展走向做了剖析,并分享了中国走向全球化的机会点与风险点。
IDG合伙人 连 盟
(以下为连盟自述,经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现在行业内很多事情企业想得都太着急,所以,今天还是得想一些长远的事。比如,我们到底做了一件什么有价值的事?从政策角度讲,2C的企业对2B的企业有冲击,那2C的企业就该交税。这种现象在欧洲已经很明显,在中东也同样如此,在其他地方一定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从物流的角度来讲,放眼全球较低的物流成本其实是补贴的结果,它原本不应该是这样。消费者花低价的邮费收到从遥远的国家寄回的小包裹,这从逻辑上讲不太合理,所以整个物流行业的物流费用慢慢就开始变化。
我一直对中国产品的全球化抱有极深的热情,如果将眼界稍微放长远一些,我们到底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走向
如果我们真的有一些自信的话,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全球都在用的,假设全球是相对一体化的,那不管是能力、产品,还是服务,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当贸易量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企业本身效率会下降,随之会产生一些产能的溢出,企业中的某个部门或模块就会接手这件事。比如,在五十甚至一百年前的美国其净贸易量下滑,但其品牌全球化的进程也开始加快脚步。因为传统的贸易毕竟是以产品为导向,当企业的产品导向下滑的时候,企业就要想办法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获得更高的利润,以支撑企业整个系统运行。
跨境电商现在也处在这样一个状态。首先是企业各项运营成本的上升,所以需要一个更高级的形式来支撑企业的成本。
现在,谷歌每年都会发布一个“中国品牌全球化榜单”。2017年,是第一次发布这个榜单,一共列了30家公司。从最前面的联想、华为,到后面的腾讯、长城汽车都在里面,IDG投资了里面六个企业。
我不知道现在都是怎么定义跨境电商的,比如,华为和小米算不算在里面。我认为,毫无疑问本质上应该是算在里面的,其中也应该包括长城汽车。简单定义,就是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面向全球的全球化,这个产品和服务可能只在全球的某个地方卖,或者是全球都在卖。
这个榜单中,联想、华为在全球市场基本都有涉及,阿里巴巴也是全球化做得很好的公司,IGG的游戏在海外也有很多用户。其实,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面向哪个市场在我眼里并不是这么重要。我认为,它只要足够好,它对其目标受众来说足够好,它就应该取得很好的成就。
看了这个榜单,也知道了跨境电商的分布大概是怎样的情况,纯粹从电商角度来看,可能把中国的货卖到全世界最厉害的还是阿里和亚马逊。
现在,这个榜单到2018年变成了50个公司,这也代表一个趋势,即中国的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够列入榜单的公司越来越多。
所以我更愿意把这个题目叫做“站在全球化历史的中间”,而不是把它叫做我们跨境倒腾点货。中国的产品和品牌,包括服务,当到达一定状态的时候,一定会走全球化这条路,然后面向全球的市场。
有可能,有些中国品牌和产品只能面向全球的一部分市场,比如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市场,或者是一个全球大众的产品面向欧美的主流市场,这些情况都会出现,而且会反复出现。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会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会点就在于中国有产业链优势的行业全球化。
从品牌角度来讲,国内在全球化里面最开始有优势的公司可能是汽车行业,在互联网圈子里最早全球化的其实是软件公司。比如,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积累下来的公司中,有一个叫万兴软件的软件公司在今年初,于深交所上市,这是第一拨互联网公司。后来的一拨变成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另外,中国的那些汽车厂等也走在前面,所以中国的重型机械出口也不错。
中国有产业链优势的行业全球化,只要看这个行业在中国厉不厉害,在全球化有没有市场就可以了。别人做海外生意时,我一般都会问,中国在这个市场上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为多少?如果他所做的行业在全球生产占比为百分之七八十,就能肯定,外国人肯定比不过他,那剩下的就是内部竞争的问题。
例如,印度的一个本地化手机厂Micromax,在五年前做得不错,因有本地有渠道,所以其本地化也做得很好。但等到国内的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这些公司把国内竞争转向全球市场,比如印度时,当地公司的手机厂Micromax就输的一败涂地,现在连影都看不见了。
另一方面是看全球化和互联网拉近了客户和生产。企业能不能更贴近客户和了解客户的需求,比如,本土化、本地客服以及当地的流量玩儿得熟不熟。
再加上中国人天生比较勤奋,中国有很多勤勉的企业家。我基本的观点是,只要给足够的时间,你把中国人丢在哪儿都应该混得还可以,这是通过历史得到验证的。比如,将中国人丢在东南亚丢几百年,都是当地首富,甚至丢在拉美很多年都可以混得很好。
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中国公司全球化是有很大机会的。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风险
另外,中国公司全球化的风险也有三个点值得注意。
首先,企业要对自己有预期和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跨境电商行业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短期挣快钱和长期竞争力大家分不清楚。
从长期竞争力的角度来讲,企业大都希望物流成本越高越好,因为物流成本越高,才能引导更好的、更有品质的产品留下来。相反,物流成本越低,产品品质也会越下滑。
从短期来讲,各种政策的不确定性都会成为问题。但从长期讲,企业该交的税就交,该合规化的就合规,现在还没法努力的,至少按照亚马逊标准来努力,如果做不到,那就短期先挣钱。关键是,企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是最重要的事。
其次,企业在政策和合规上存有侥幸心理,虽然全世界不规范的地方还有很多。站在资本角度看,企业很多时候都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甚至一些已经被上市公司并购掉的资产,如果去仔细看它的报表就会发觉很多不太安全的问题。企业还是不要心存侥幸,一些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严肃的对待。
最后,企业要清楚的定位,自己的企业是全球化公司还是中国公司。面对中国人,企业当然说是中国公司,可能中国人心里会高兴一点;但是企业面对全球市场时,应该说自己是全球公司,把自己的心放的更大。欧美那些全球化的公司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想明白,它应该是全球化的公司,而不只是个特定某个国家的公司。
以上三个风险点,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第一个。
信息化来了,世界就变平了,你想看见的都能看见,但是你想做到的确很难做到,全世界都是这样。
我们现在也很清楚外国人好的生活是如何生活的,或者某个超级富豪每天干什么,但是想做到富豪每天做的事情还是很难的,需要一步一步来。中国正处在世界中等偏上的位置,所以我们天然比较容易向先进的人学习,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
最想提一点,“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全球化和统一的大市场,这在历史中是不太可逆的趋势了。所以,企业应该想清楚长久干什么事,积累核心竞争力,然后让世界更好一点,谢谢各位!
(亿邦出口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