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坚持这12个字,选品选到爆!
很多卖家依然是“选了很多产品,依然做不好运营”,一大批一大批的产品发布上去,一大堆一大堆的库存沉淀下来,变成滞销品,把自己口袋里辛苦打工赚来的血汗钱耗尽。
于是很多人把创业做亚马逊比作最败家的事,可事实真实如此吗?
除了戏虐之外,毕竟还是有那么多人赚钱了呀!那为什么你就赚不到钱呢?
能说是不努力吗?好像也不是。其实详细分析下来,很多卖家之所以运营做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品上出了问题。
很多卖家询问,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选到更大几率成功的产品呢?
我把选品的成功与否归结于三个重要的底层思维上,它们分别是:刚需制胜,田忌赛马和远离侵权。
刚需制胜
什么是刚需制胜呢?这就是要求我们在选品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所分析的产品是否是刚需品,只有选择了刚需品,才能让我们运营成功的几率大一些。
那又该怎样定义刚需呢?是不是只要生活中的必需品就属于刚需品呢?还真不是。
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穿衣,可在很大程度上,衣服还真不属于我定义的刚需品。为什么呢?
原因出在消费者对服装的选择上。当你决定卖一件衣服,你首先考虑的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你自己的偏好,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材质,什么样的尺码,什么样的款式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你自己的偏好综合,然后你又恰巧看到了某一件衣服,觉得心生欢喜,于是下单购买,这是普通消费者购买衣服的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过程不是标准化的,而购买行为的发生是基于“我喜欢”。
这样的产品,每个用户的偏好各不相同,其选择也千差万别,一个卖家要想卖得多卖得好,必须提供足够多的款式、颜色、尺码等选择。
如此一来,SKU就膨胀了,需要准备的库存也成倍增长,而最终的结果却未必美满,往往会以一大堆的滞销库存来收场。
像这种消费者凭着“我喜欢”的感觉来决定购买的产品,我认为不属于我们讨论的刚需品。与之对应的是,有一些产品,用户在购买时,往往是因为对其功能的需求和必需,而不过多考虑其外在的内容,这类的产品,才是我定义的刚需品。
比如螺丝刀,试想,你在购买螺丝刀时,有什么诉求呢?一个可以拧螺丝的工具,至于颜色、款式等,你真的在意吗?答案一目了然。
买衣服你可能会像周鸿祎一样只认准红色的,但螺丝刀,随便什么颜色呢。
基于上述分析,我对刚需产品的定义是,用户对产品的功能性的需求大于对其颜色、尺码、外观、款式等外在内容的追求。
如果你在选品时,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面对的产品时,发现你在意的是其功能而非外在,你的脑海里想的是“我需要”这个产品,而不是“我喜欢”这个产品,那恭喜你,选品成功了一半。
田忌赛马
很多人选品时总在一味的追求“最好的品质”,产品选出来了,却因为成本高所以只能高售价,可是售价高却也只能尴尬的看到没!有!单!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产品价格高已经把自己置于死地了。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的客户对品质诉求较高,几乎每个卖家也都期望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以让用户开开心心的买然后满心欢喜的留下一个好评,但必须说的是,对于不同的产品,用户内心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还真的大不同。
如果买一部手机,如果手机上有一个小划痕,大部分消费者极可能是不接受的,但如果是买个洗脸盆呢?即便有几个划痕也无伤大雅。
看,同一个消费者,对于不同的产品,其品质要求是真实有差别的。作为卖家,当我们选一款产品时,一定要想明白消费者对这个产品品质的潜在要求和期望,达到消费者的期望水平即可,盲目的一味追高,只会因为成本高而死掉。
所以,在选品上,我的建议是:刚刚好的产品品质即可。
当然,选择了刚刚好的产品,怎么样才能卖得好呢?
高质量的产品图片。网上购物其实是一个看图购物的过程,如果你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图片,配合上中等的产品价格,价格让你有竞争力,图片让你的产品有吸引力,然后,客户下单了,而客户收到货物,产品又是刚好符合消费者预期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圆满的圆。
远离侵权
很多卖家因为无知或者抱有侥幸心理,选择了侵权的产品,开头卖得很好,但中途却被投诉了,被系统识别到了,然后,Listing被删除了,账号受限了,资金被冻结了等等,运营大受挫折,而前期的些许盈利还不够填补后面的坑,信心也被打击得彻底没有了。
为了避免运营中不必要的运营中断,在选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认知,培养自己对产品的常识,多向供应商求教,多和有经验的卖家交流,凡是涉及侵权或者存在潜在侵权的产品,要坚决远离,只有这样,运营起来才会更通畅更长久。
其实,选品的方法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产品也有很多,但只有坚持了“刚需制胜、田忌赛马、远离侵权”这12字方针,选品成功的几率才能更大,运营才能做得更长久。
—END—
可能你感兴趣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