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亚马逊还是不是个好的创业机会?
亚马逊运营究竟难不难?现在开始做亚马逊晚不晚?
这可能是在我和卖家交流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提问。
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内心的纠结。
关于这些问题,我在上课时讲过一个隐喻和二句提醒。
假设有条1米宽的水沟,需要你跨过去,你觉得是风险吗?问题的答案得看跨过去的人是谁。如果是个正常的普通的成年人,我想大概率来说跨过去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跨过1米宽的水沟,这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但如果现在要跨过去的是一个3岁的小孩呢?风险瞬间就出来了,甚至可以理解,这简直是可以要了命的风险。
你看,水沟还是那条水沟,但因为人的不同,人的能力的不同,风险大小瞬间变得不一样了。
所以,相对于亚马逊运营难不难,会不会亏这样的问题,你更应该关切的是问自己:我是那个跨水沟的成年人,还是那个3岁的小孩?
亚马逊运营的难度是相对固定的客观存在,这和做任何生意几乎没有区别。即便你现在去摆个地摊开个早餐店,你所可能遭遇到的创业路上的问题也未必比运营亚马逊少。但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核心变量是运营者自己。
你的能力强,风险就小,你的能力差,风险就大,甚至可能致命。
那是不是我现在能力弱不懂亚马逊就必然无法做?或者说新手开始做就必然失败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亚马逊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固定存在的,是客观的,变化不会太大,但人的能力却是个巨大的变量,只要你用心、学习、努力,可以变得更好、更高、更强。能力变强了,风险自然就小了。
核心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这要说到《终身成长》这本书,书中提到了两个核心观点,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人是成长型思维。面对一个困难,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说,我不会呀,成长型思维的人的姿态是,我现在就去学习,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两种不同的思维和姿态,决定了你能否化风险为机遇。
当你纠结于“亚马逊难不难”或者其他任何事难不难的时候,你应该想起这个“1米宽水沟理论”的隐喻。
现在开始做亚马逊晚不晚?
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种一棵树,最好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五年前没有听说过亚马逊三年前对亚马逊很不屑觉得有更好的赚钱之路二年前你在质疑亚马逊是否真的能赚钱,这样一晃下来,你现在觉得错过了做亚马逊的最好时机,但问题是,当你现在还把做不做亚马逊作为自己创业的一个选项,那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当前你在别的项目上不怎么好,如果是这样,那与其纠结,不如把此刻当作种树的最佳时刻,开始行动。
做亚马逊会不会亏钱呢?
肯定存在这种可能。
我见过年亏三五十万的卖家,我也听闻过年亏300万伤心到不允许身边人再提及“亚马逊”三个字的人,但说实话,这些人的失败,核心不是亚马逊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即便他们去摆个早餐摊,都得不少于这个数字的亏损,他们有的是盲目的乐观,缺的是对基本商业逻辑的理解。
凡是要做高逼格的,不理解市场也不做市场调研(或者是做错了市场调研),每个产品都追求独家、私模等等,用这种方式创业,不失败才怪!
以摆个早餐摊为例,最佳的策略是什么呢?去买个现成的、简单的早餐车,看看临摊卖什么,什么东西好卖,学一学临摊大姐是怎么吆喝的,学一点基本的做早餐的技巧,会蒸馒头会煮粥,如果实在不会,至少能够找个愿意每天给你供货的上游供应商,价格不贵,馒头好吃粥也香,这也同样是解决之道。
可如果要让那亏了300万的卖家来做个早餐摊,你知道他们会怎么玩吗?先找工业设计人员,设计一个全世界当前不存在的早餐车,从设计到打样到出成品,再怎么着不要个6个月?然后,早餐食品上,哪能卖包子馒头粥这些,我要卖全世界不存在的,对,太空馒头太空粥才行,现在市面上的馒头都是圆的,我要做成方的或者椭圆的,甚至我压根就不卖这些大家都在卖的东西,我要发明一个全新的,你闻所未闻的东西,如此这般等等,我的妈呀,一番折腾下来,咦,怎么还没开始出摊呢,300万已经没了呢?!
创业真不是这么玩的。
我在给孵化营同学上课时,反复提醒一个“最糟结果理论”,选一个品,做一个项目,别急着算如果赚钱了你就能成为中国首富还是世界首富,你要首先评估,如果失败了,你会亏多少钱。如果最大亏损是10万,而10万是在你能力承受范围之内,那不妨快速行动,但如果做失败了会亏损2万,但这2万对你来说会致命,那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去做的好。
有一句话,资产100个亿,亏损1个亿,这叫做试错成本,身价2万块,亏损10万块,这可能是灭顶之灾。
如果你在决定创业那一刻,以及走在创业路上,能够在做每个决定时想到“最糟结果理论”,当你能够意识到风险和能力成反比,能够意识到自己要用成长型的心态和姿态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当你能够做好了预判然后立刻快速行动,无论你是面对亚马逊创业还是其他领域的创业,你就会不再纠结,不会再因为纠结而不行动,不会再因为无知而在行动中失败。
新年新开始,很多人又一次纠结在往哪里去的迷茫之中,希望,上述建议,能够给你些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