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自有品牌有什么用(亚马逊欧洲站)
本文目录
亚马逊营销的优势
亚马逊开店,有几种不同的销售模式:零售套利、线上套利、零售分销以及自有品牌,下面就这四种销售模式的优缺点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零售套利。零售套利是指从实体店购入便宜货,然后在亚马逊上高价出售的销售模式。
零售套利的优点:
1,需要较少的早期投资,是卖家试水亚马逊的好方法。
2,卖家亲自挑选产品,且某些产品可能带来巨大的利润。
3,卖家可以利用实体店的一些折扣、积分、返现活动降低成本,也可以利用实体店的清仓活动获得更低价的货,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4,非常适合季节性销售,根据应季需求进货,更加灵活。
零售套利的缺点:
1,卖家需亲自去实体店挑货进货,因此拥有一辆车很必要。
2,很容易触碰仿品政策和品牌保护政策,品牌产品未经授权不能售卖。
3,从长远战略来看,很难做大做强。
二,线上套利。线上套利是零售套利的网络版本,即从网上淘便宜货在亚马逊上销售。
网络套利的优点:
1,成本低,无需车辆,只要有电脑就可以找货进货。
2,也可以利用网上商店的折扣和积分活动。
3,可以锻炼在线采购技能,这对各种商业模式的运作都是有用的。
4,可以选择送货上门。
网络套利的缺点:
1,由于在到货时间上不能很好的把握,因此造成了配送成为销售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2,与零售套利一样,很难形成规模化。
三,批发/零售经销商。即通过从供货商那里批发大量商品进行出售的销售模式。
批发/零售经销商的优点:
1,直接从制造商采购,能以更低的价格进货。
2,获得转售授权,不会因假货或者侵权问题困扰。
3,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购,节省前期成本。
4,可较早地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清仓交易。
5,适合使用亚马逊FBA(FBA的优势卖家都懂)
批发/零售商的缺点:
1,卖家需要查找亚马逊未销售的产品。
2,获得转售授权可能比较难。卖家需要擅长谈判,需要不错的采购和销售实力。
3,需要面临其他经销商的竞争。
四,自有品牌。建立自有品牌,并不意味着卖家需要成为产品设计师,发明家。而是卖家可以去发掘目前市场上较大的产品需求,然后从制造商那里采购,并作为自有品牌进行销售。卖家可以先了解这类产品的缺点,调整生产方式,改善产品性能和质量。或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增加购买该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使自己的产品与亚马逊上其它竞争产品区别开来。
自有品牌的优点:
1,一般具有较高的利润率,适合使用亚马逊FBA。
2,对整个销售流程具有很强的把控力。
3,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口碑,通过一个产品的热销带动品牌其他产品的销售。
4,不需要和其他卖家竞争buy box。
5,可以更容易的在其他的平台上销售。
自有品牌的缺点:
1,初期投资会比较高。
2,推广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产品listing和图片都需要自己去制作。
3,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各个环节的运营上,可能要经历一个亏损期。
选择什么呀的销售模式在亚马逊开店,取决于卖家需要建立怎样的业务。当然,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建议广大卖家都能够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
亚马逊店铺入驻有什么要求吗流程是怎样的
1、亚马逊企业入驻开店资质要求(个体工商户不能入驻亚马逊商城):
(1)入驻亚马逊的卖家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地区除外)注册的企业,且需要具备销售相应商品的资质。
(2)能够开具发票:如果顾客需要发票,您须及时为顾客提供普通销售发票。
(3)具备全国配送能力:亚马逊顾客遍布全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所以如果选择了自主配送模式,需要具备将商品配送至全国的能力。
3、开店一般要求(适用于全部商品)资质清单:作为亚马逊网站的卖家,必须具备并向亚马逊提供中国法律法规所要求的以下相关经营资质文件的电子版。
(1)营业执照副本:确保在系统中填写的依法登记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公司法定名称完全一致。
(2)国税税务登记证:保证填写的国税税务登记号和税务登记证上的税号完全一致,该税号系在”纳税人名称“上方的”税字“后的号码。
(3)如销售自有品牌商品需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1)正在申请中的商标,提供递交的商标申请书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及由中国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2)若商标办理过变更、转让、续展,一并提供商标总局颁发的变更、转让、或续展的证明。
(4)如作为品牌代理商或经销商销售商品需提供:完整授权。授权书:有权销售的授权文件或其它证明文件。品牌方的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1)授权通常由商标持有人发起、并经各级代理商、直至授权给卖家,即卖家拿到的授权能够逐级逆推回品牌商。
2)如商标注册人为个人,则需提供其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如该人为授权公司法人,还需提供对应授权方公司的营业执照及授权书。
3)所提交的商标及授权文件如为外文,提供对应的中文翻译件。
5、如销售进口品牌商品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
2、亚马逊开店入驻流程:
(1)创建帐户提交资质材料并通过资质审核:资质审核工作一般会在材料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
(2)提交保证金:为了维护整个亚马逊商城的公平和公正,保障商城和卖家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贯彻”正品质优“的经营理念并增强客户体验,亚马逊实施卖家保证金政策。根据该政策的要求,所有卖家必须确认接受在卖家平台管理保证金页面公布的承诺函,重申对在亚马逊商城销售正品质优商品的保证。同时,不同品类的卖家必须依照承诺向亚马逊缴存保。
(3)上传商品:准备好商品信息和图片后,可以通过卖家平台逐一添加商品信息或通过模板批量上传。
(4)顾客浏览商品并下单:商品信息上传完成,商品便成功上线,顾客能够浏览、搜索和购买您的商品。一旦有订单产生,就会收到亚马逊的邮件通知,同时,可以通过卖家平台查看您的订单信息。
(5)配送商品和发票:订单产生后,请按照顾客要求的配送方式,及时配送商品。如果顾客需要发票,卖家平台的“管理订单”中会有提示,请及时向顾客邮寄符合国家税务规定的普通发票。
(6)结算货款:亚马逊每隔14天会与您进行一次结算。
参考资料:亚马逊-招商中心-开店资质
参考资料:亚马逊-入驻流程
亚马逊Brand Gating是什么对卖家有什么影响
亚马逊年中动作不断,自大规模审查,关闭账号,到VE大火,上月月末CNBC又爆出Brand
Gating一词,由此我们也能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平台为提升入驻卖家质量而进行的杀伐果断之策窥探一二。
亚马逊官方发布消息,要严格控制针对大品牌的跟卖,所有的品牌跟卖都要提交3项官方发票以及来自品牌方的授权书,而所谓的“approval
fee”也是不可避免的,即新卖家必须缴纳一项名为“approval fee”的保证金作为申请售卖品牌产品的一部分。
有卖家对它的评价是:
正如CNBC所言:“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亚马逊限制大品牌,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亚马逊收取费用,但,这确实是第一次看到亚马逊如此大规模地对品牌跟卖进行的限制活动”。
我们追溯到7月初,亚马逊美国站关闭全球开店,严格把控卖家数量,之后不久恢复但门槛大幅提升,这就过滤掉一大部分无品牌或无工厂的实力爆弱小白。此后一段时间也并不太平,“鬼节”前后,卖家账号“成群”被封人心惶惶,销售权限被移除的不计其数,其中,“实力”账号被殃及依然无法幸免。很明显,亚马逊着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现对平台卖家的清理起到了相当大的力度。
究其原因,平台规则被玩坏,刷单造成的虚假评论泛滥对平台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任何一个客户体验至上,走长远道路的平台都不会任由这种情况出现,发展。
其次,跟卖被玩坏。最初平台跟卖的意义在于整合产品,节省资源,合理竞争,适度公平的竞争既给卖家带来了曝光,销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然而,在很多卖家眼里,任何事情都“有空可钻”的,于是不打一声招呼地截取别人流量,抢掉别人销售量逐渐变成了一种不以为意的无耻行径。猖獗如此,亚马逊再不出手就怪了,但一出手,力度过大,打击面过宽也造成了前段不少卖家的“误伤”。
再次,我们试探着解读亚马逊的各种政策变化,似乎能瞧出VE政策的出现与之前一系列打击措施的某种联系。后亚马逊时代在对待第三方卖家的态度体现在“增量”到“存量”的变化。即对入驻的卖家不再是低门槛大扩招,而是在现有的卖家数量基础上更关注质量和他们所代表的平台水准。于是VE政策成了一个诱饵,或者说一把悬在卖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产品OK就能成为“皇家”供应商,安稳安全又有保障的货品输出渠道,不OK,随时分分钟被踢出。以至于有卖家哀叹:亚马逊这是要将小卖家们都整死的节奏啊。从亚马逊方面来看,将所有OK的产品逐步纳入自营平台的“后宫”,我们也不得不怀疑它是否要借助崛起自营平台,从而逐渐走向其在电商市场的“垄断”和“一家独大”的坦途。(仅代表个人解读)。
Brand
Gating是Amazon针对跟卖,假货和品牌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又一举措。对于在平台出售自己的假货,大品牌是烦恼的,而这一措施自然深得“我心”,以至表示:“通过此举,我们把亚马逊的第三方市场留给那些售假货,未被授权的卖家,而这些人和我们毫无关系”。利索撇清关系!
那么对于构成了亚马逊销售数量49%的第三方卖家来说,尤其是自有品牌卖家和reseller,此举意味着什么?
因为所跟卖的品牌不同,各品牌之间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尽管是在申请跟卖时填了同样的申请书,得到的答复也不一定会一样。像Nike就高冷表示不允许被跟卖。对于reseller,亚马逊给出的邮件是这样的:
这紧箍咒就拉紧了很多了。其实有一些品牌即便同意,它也会直接跟平台联系,商讨跟卖所获取的利益分成。如此看来,尽管行业内分析亚马逊“跟卖”确实不会在短期内取消,但,这个绳拉起来,跟卖日子也不会好过了。
那么自有品牌卖家和制造商呢?,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能很轻易地掌控谁可以出售自己的产品。但迄今为止,也没有听到过哪个brand
owner获取了亚马逊的gate
brand。这里有专家给出了几个建议。
1,不要假设你还没接收亚马逊的邮件通知就以为自己逃过一劫。亚马逊的通知基本都是一波一波来的。
2,不要将新产品假装“used”或者“collectible”产品来企图蒙混过关。
3,不要将政策中的“限制”品牌和“不受限”品牌产品混在一起企图逃避。
4,不要试图抹去没有通过申请的受限品牌名。
5,不要从亚马逊上其他已经获取通过品牌授权的卖家那里进货。如果你自己没有授权书,从哪拿货都是“违禁”的。
6,在卖家中心仔细检查回复的文件中是否符合要求。
7,注意力分散一部分到
Jet,
沃尔玛,eBay或自己的独立站等其他平台。
不管怎么说,在别人地盘上,跟着平台走,严格按照平台规矩运行就是对的,不管亚马逊抛出任何政策何种措施,从目前来看还是为了肃清平台,套用一句广告语最合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