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soho适合做什么产品?自己做外贸SOHO要准备什么?(soho怎么做外贸)
本文目录
想做外贸SOHO,前期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首先:为自己建立一个E文网
其次:集中火力进行产品宣
网站做好,还得宣传.每隔一个星期在一些著名的商贸站点,发布你的信息,等订单上门
第三:正确判断有效的询盘
第四:成交几个稳定的供货商
第五:广泛发展,多条腿走路
SOHO的挂靠外贸公司的数字分析
(1)结汇价格你挂靠外贸公司,一般外贸公司会和你谈一个结汇价格。分2个情况:一种是买断价格,就是通常所说的1美圆折合9.1人民币之类的。还有一种是一个美圆收一定比率的管理费用,比如1美圆收1%的管理费用等。
(2)退税率
货物报关出口,开上增值税发票以后,国家会把一部分税收通过退税的形式返回给外贸公司,通常就是所说的退税。2004年退税改革以后,绝大部分的退税率都是13%,当然也有其他不一样的退税率,这个可以通过网站查询的。合众上也可以查。
(3)退税成本分析
外贸公司的利润
外贸公司利润=外汇美金+国家退税部分-支付工厂货款-SOHO的利润外汇美金好理解:就是一般是外商打入的外汇数量。
外贸SOHO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在没有稳定供应商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全新的产品之前,要选择一个市场–一个你感兴趣的,成熟的,有潜力和购买力的市场!先选择市场,后选产品,选择市场是选择产品的前提!切记!
一个感兴趣的市场:只有在你感兴趣的市场里,你才会发现更多商机,才有信心做好外贸,才能更好的做好外贸业务!
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新生的市场,不是一个外贸SOHO能培育成熟的;
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国际大趋势会带来很多商机,能源、健康、环保,随便那一个也比传统市场更有潜力。
一个有购买力的市场:你卖的东西再好,别人买不起也是枉然!
选定市场之后,选择产品就容易多了。
看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科技含量:原材料和劳动加工型产品,利润低,不值得做;当然,如果能够走量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看产品的入门门槛高低:高门槛,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产品,但相对而言,市场竞争会小些,进入后,发展壮大的机会也大些;低门槛,进去容易,能否存活是个问题!
看产品是否需要打样或定做:要打样或者定做的产品(如衣服、首饰),打样的成本远高于大货,比较麻烦,和客户谈样品费很是问题,工厂的合作很重要,如果没有合作好的工厂,建议不要涉及此类产品;
看产品的单位货值、退税率和平均利润率:有的产品一个小柜的货值不过一万美金,满打满算也赚不了几个钱,不做也罢!
看产品的出口手续:有的产品出口很是麻烦(如农产品),出次货得跑N个部门,盖N个章,手续繁琐,外贸SOHO还是避免涉及的好。
看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要妄想做个别人没有做的产品,这同样意味着没有人买过这个产品;市场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畸形竞争,外贸SOHO拼价格永远拼不过工厂,所以不要拼价格。Alibaba英文站是个好地方,输入你的关键词,看有多少家中国的金牌会员就知道竞争激烈程度了。
看产品的市场所在:通过
Google Trends
选择产品的三个误区:
1.品质越高越好
绝对不是。记住你的买家也是商人,并不是最终消费者。商人关心的永远是利润。假如一个低品质的产品比它同类的高品质产品利润空间大的话,国际批发商会更乐意选择前者并努力去推销它。毕竟质优价高是基本常例,高品质产品,利润高、资金占用量大,可市场相对较窄、订量小。大部分的国际商人会根据他当地市场的接受程度在品质和价格间寻求短暂的平衡点。市场的构成则通常是金字塔成橄榄形的,在实际的外贸中,中等或中下等品质反倒是主流。对外贸SOHO来说,资金不多,行情不熟,中间及大路货反倒是比较易于上手的选择。
2.价格越低越有竞争力
同样不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是商界永恒的真理,有经验的国际买家不会忘记这一点。在与外国人谈生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讨价还价:“某某工厂的价格比你的低许多”-对这样的表述不要太当真,更不要因此乱了阵脚而放血贱卖你的产品。假如价格越低就越有竞争力的话,客户这时就该扭头就走去与低价者签约才是。除去技术革新的因素,同一时期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不会太大,不顾一切去压缩成本的话,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偷工减料了。作为国际买家,很难知道生产商的成本底线,为防范风险,最常见的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外于中间价位的竞争者往往更受买家重视。
3.关心产品是否属于朝阳产业
对外贸SOHO而言,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意义。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间的相互整合与转化更为频繁易行,一个传统的产品,可能因为结构功效上的某些改进而脱胎换骨;一个新的产品,也会迅速为后来者取代。市场与消费口味永远在变化之中,朝阳还是夕阳只在一线间,界限越来越模糊。此外,不管哪种产业,能叱咤风云的永远是少数行业大腕。即便是朝阳产业,因为前景好利润高,竞争尤为激烈,外人难以插手分羹,更多是陪人玩游戏而已。而一些所谓的传统产业,因为技术成熟,市场平稳,又需要革新进取,反倒比较易于吸纳生力军。新人入行,相对也有更多的机会去磨砺学习。
排除对高品质、超低价、新潮朝阳产业等的迷信,心态就平和了,对产品的选择面也可以更广了。外贸产品的品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同一类产品,销往不同国家,品质大不相同。外贸SOHO要学会通过调整品质来调整成本,适应不同国家市场,从而取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外贸自己做SOHO要怎样做压力大么前期的准备资金要多少
SOHO成功的条件一:3年及以上的外贸工作经验
外贸业务,很多人认为一年时间很长,能力已经提升得很不错了。说实在一些,外贸三年才只能叫作刚刚起步和入门,按我的标准。可能高了一些,但实际操作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第一年,学习基础的操作和流程,熟悉产品,打下一点基础;第二年,进入实战,独立开发客户,询价,报价,打样,订单生产等各方面的沟通,熟练业务操作和流程,这个时间提升很关键。第三年,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外贸的整体规划---找到自己的定位,更深一个层次地学习怎么样去服务好客户,创造价值空间。
刚做外贸,就开始自满了,这样你很难再学进什么东西。而最终不要说SOHO,可能外贸业务员,你也很难做得下去。所以,SOHO是优秀外贸业务人员更高的一个阶段。没有学会走,就要去跑,自然很难做起来。阶段性的东西,需要经历过很多的订单操作,与各种不同的客户打交道,与不同的供应商打交道,发生了问题,要能随时找到解决方案。要搞得定客户,还要能搞得定工厂。这时,你才准备好了。
条件二:除了时间,还需要业绩
很多人确实做了三年或者以上的外贸,但在每个公司时间呆得都不长,每个地方都没有出什么业绩,基本上没有让自己的老板从自己身上赚到太多的钱。如果是这样,HOLD一下。你需要还至少奋斗多二年,先让你的新老板赚到一点钱。而只有这样,你后面才能做得起来。因为"如果"越多,离成功越远。
如果。。。。。我能做得更好。在我们自己SOHO的时候,资源比打工的时候更缺乏;条件和受约束的情况更多。所以,不要那么多“如果”。
在公司专心做业务也出不了业绩,出来SOHO以后,基本上工作量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不少人说,给自己做,再辛苦也顶得住。不错,出来了,确实是给自己在做,而多辛苦,都不会觉得累,但现实残酷得让你显得那么无力。并不是你辛苦就能出成绩的。
基本上有业绩了以后出来SOHO的,成功率应该会比较高。业绩,是决定一切的。订单就是一切。这在我二次创业中是有深刻体会的。有业绩,不管怎么样,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没有业绩,直接就吃老本。没有老本可以吃,就关门了。
条件三:要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
从SOHO,到一个人公司,再到招业务人员和跟单人员。这三个阶段,不要强求,而应该是顺其自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好中长期的计划和目标。既然是创业,就一定会很辛苦。而我们会享受这种辛苦的感觉。可能这就是创业。
不要指望别人能帮你,能帮你的是你自己。所以,只有你自己够强大,才能做成功。
中长期的规划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上的。夫妻档是可以的,不要情侣档,或者刚认识不久的人做搭档,这是定时炸弹。关于合作,一定是一个人主导,而另一个人配合。如果二个人都希望主导的,建议各做各的会比较好。很多事情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中心。自己是可以控制的,但第二个人只能是影响,而且受影响的程度会很小。
关于合作,我不是太看好。吹牛的人比较多,而实际能做实事的比较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合作以后就发现有问题出现,而且不能一起去解决。一旦涉及到利益,就算是如来佛祖也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条件四:SOHO出成绩需要一年甚至二年时间的。
很多人看到贴子上很多人做成功,以为SOHO几个月就可以做出成绩出来。这是错误的。和前面已经说过的,那些做成功的案例,因为有4、5、6年时间打基础,而现在的成功不过是将以前的创造价值的受益人改为了自己罢了。把利益的导向给改变了。以前是钱进了老板的钱包,现在是进自己的钱包。前面都没有帮老板赚到钱,老板亏得在那哭,就算你自己做,就只能自己哭了。
我的建议是SOHO至少做个一年,也就是说你需要规划好一年的时间,你需要去做什么。一年出结果,时间方面应该就差不多了。
条件五:做人的道理,还是需要去懂的。
很多人做SOHO一开始,就发现原来工厂这么难沟通。
如果好沟通,要你干嘛。这刚好是一个机会啊,那么些工厂如果他们都很好沟通,客户就直接找他们去了。所以,这里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要讲一些技巧的,而这些技巧不是说做业务一年二年就能学到的。
大家都是做外贸的,出来做SOHO,多少能搞得定客户了。但能不能搞得定工厂,这就不好说了。而很多人就死在了搞定工厂这个环节上。
拿什么搞定工厂?
要和工厂的老板做朋友。在工厂的老板那里稍稍弱势一些,不一定是坏事。
不要对工厂期望过高。不管是多么简单的事情,要亲力亲为。因为简单的事情,我不知道是摔了多少次跟头的。一个小订单,因为一天之差,搞到我自己厂工厂加了二天二夜,赶包装;因为懒,没有去看装货柜,工厂漏装了计算器,然后把货又送到快到码头的货柜上。作外贸,真的是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所以一定不要懒。多注意一些细节,跟到位。
把自己的利润SHOW出来。生意是从小订单做起来的,本来就没有赚几个钱,还好象怕工厂知道。其实干脆让利润透明一些。这样工厂老板会觉得,你真的拿得不多。等做起来了,你说了算。他不接受,也得接受。有了订单,他们会更愿意来找你的。这个时候,规则由你来定。
对于一类产品,尽量固定在一个供应商那里做。只要不出问题,尽量不要变供应商。有许多人为了一点芝麻大的利润,就把工厂给换掉了。圈子很小的,你的订单在哪做,数量多少,什么商标,他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我以前有个订单换了供应商,连我订单尾数,他们都知道。嘿。。。。。。。
工厂的支持很重要。砍价要讲技巧。70%真话,30%吹一吹。不要太老实。而且好处要给到明处,要让工厂知道。应该争取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争取不来,也要让工厂知道,你给了他好处,这样他会觉得欠你一个人情。人情欠一个2个就好了,如果你一直觉得工厂欠你的,那说明很,而且不在工厂身上。
跟单,和老板谈大概的,主要是去搞定厂长。很多具体的事情,问几次老板都没有一个准信,那你就需要注意了:看找谁能拿到准确的信息。
我去很多工厂不去找老板的,找厂长比找老板更顶用。正事谈完了,再去找老板喝茶。
挖墙角的事情永远不要做。你挖过来不一定是块宝,搞不好就是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不管是供应商的业务也好,生产人员也好,不要和他们走得太近。也不要尝试去挖他们过来,到了管理的那个级别,待遇一定不低的;好不好用,那就不一定了。而且,你会因此损失一个供应商。让他们做好本职的事,给你跟好单就OK了。
再就是钱的问题。答应工厂的,一定要准时。不能给,要提前讲。工厂资金周转这里很紧张的,你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对工厂提供的资料,一定要预留一些空间。打样时间,大货时间等等,这些节奏性的因素,要把握好。对工厂的生产能力要有评估,同时分阶段去工厂看货。每个订单至少不要少于3次(虽然现在越来越少去工厂看货,但这只限于合作开的工厂,而且我也会抽时间去)。
大家的利益是共同的,所以谈任何事情,要把工厂和自己放在一条线上。至少要让工厂的老板感觉到是这样。
(转帖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