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尾货清仓,并不是那么简单
仓库堆满的破事儿,经常上演
经常在各个运营群里看到有电商卖家寻找尾货清仓渠道,这是好理解的,谁没有一些死库、滞销品、不良品、换季品呢?
尾货清仓这事儿,在日本是比较麻烦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先谈第一个问题,如何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尾货。
尾货一般分为:不可二次销售的商品,以及,可再次销售但不愿意花精力去销售的商品。
如果是不可再次销售的,大概率是不良品、残次品、违规产品,这类商品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直接拜托日本的仓库去销毁处理即可。但是,一般会收取垃圾处理费。具体金额要视商品批次和种类决定。
如果是可再次销售的,还要当作尾货来操作,大概率是心累了+不想花精力去折腾了。在这个时候要一次性处理掉尾货,难度其实不小,因为很多是断码的、过季的、款式老旧的、略有瑕疵的,虽然稍微整理一下也可以,但如果碰上量很大的话,一般很少有回收业者吃得下整盘货。
要避免出现大量库存,只有在销量预测、阶段式备货、产品开发、数据分析几个角度先做前期的判断,务必做到精准。日本跟中国一衣带水,如果空运的话,可能三五天就能到,就算是船运,可能7-10天也到仓库了。按照这个时间点来倒推,再做个备选方案,基本就可以了。
大部分产生库存的原因是“过于自信”。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个品一定能爆,结果发过去一卖,发现只有原计划的20%销量,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我们见过最惨的真实案例是一个卖家一次性发了20条柜的鞋子到日本亚马逊FBA仓库,结果一天只能卖10单,直接导致每月20万元的滞仓费。不了解市场,不做分析和预测,这个结果都是迟早发生的。
库存这个事儿,百分百避免是绝无可能的。一般控制在3%以内就算非常优秀。真正在这个问题上踩坑的基本都是"自以为是的老鸟"和“无知无畏的菜鸟”。
日本尾货处理公司的一般流程
如果很不幸,必须要处理掉这些尾货。这个时候要做几个判断:
1、货量有多少?
2、可售占比是多少?
3、目标期望回收价值是多少?
如果货量不大的话,完全可以通过自行消化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在电商平台甩货,或者在日本的二手平台メルカリ上直接销售,或者委托朋友和仓库公司来对应处理。通过这些方法最终还是卖不掉的话,直接销毁处理即可。
如果货量较大的话,还要看具体是什么商品以及产品具体情况。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卖家寻求退运回中国的渠道,事实上,退运到中国这个事情比较复杂,一是要确认前期出口过去的时候,进口主体和出口主体分别是谁,要符合一致性原则,二是退回中国的保税仓返修再发到日本,还是直接回到国内仓库,这两种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后者一般需要缴纳进口关税。现在市面上能做退运的物流公司并不多,主要原因还是需求量不是特别大,中国卖家很多是在日本销售低客单价产品。
我们也认识很多在日本从事尾货清仓的公司,坦白说,这里面门道还是很深的。专业的公司只会回收自己可把控的产品,比如,有些公司就只收购服装尾货,有些公司只做家电,有的可以收户外用品,因为这跟他们的后续销售渠道有关。我们很少见到什么货物都敢买敢收的公司,要么就是不专业,要么就是二道贩子拼命压价想捡个大便宜。
如果你想自己来处理这些尾货的话,那也有几个方法:
1、自行联系专业的日本本土尾货处理公司。在雅虎/谷歌上搜索“在庫処分、在庫買取”之类的关键词即可。然后给他们发邮件或者打电话。
2、拜托朋友或者伙伴帮忙介绍靠谱的本土处理公司。
3、自行在日本的专业处理网站上操作。日本有大量这样的平台,比如Netsea上就可以低价销售,还有他们的兄弟网站Revalue.jp、爱知县的最大回收公司kimble.co.jp(全国可对应)、大阪专门做服装尾货的shoichi.co.jp、长崎县专门做运动用品和杂货的pinchhitterjapan.com、家电和杂货的大型尾货回收公司naka-sho.net等等。
这些尾货处理公司收了商品之后,一般也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比如专门的尾货销售店铺,地铁或者街面的小摊,农村销售渠道,翻新后在电商平台渠道销售等等。以我们的经验来判断,尾货销售是个恒定值:三分之一卖掉就能回本,三分之一是利润,还有三分之一基本是卖不掉的。
对于大部分中国卖家来说,甩尾货这事儿很麻烦,所以基本上都是割肉离场。我们也跟日本本土的尾货公司沟通过,他们认为中国卖家的货物基本上成色和品质不大好,要价虽然很低,但是沟通起来很麻烦。所以都不喜欢直接回收中国卖家的尾货。
很显然,这里面还是很有奥秘的。
尾货处理这个事,也不是谁都可以做。但凡事先不好好检查,很容易踩坑。严格意义上来说,利润空间也就一般般,也很操心这个事情。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实这个行业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通路和规则,对于我们中国卖家来说,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更重要,千万不要盲目甩。
了解市场,比什么都重要。处理尾货,也同样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