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合规丨到底什么是合规?》
2023年标志着财税公司探讨服务升级和转型的元年,而2024年则是继续迭代的一年。
自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一夜之间涌现了许多小企业。直至今日,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通过将注册资本从认缴制转变为实缴制,种种迹象表明,国家需要的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规模和社会效益上的优质企业。
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小鸥将从财税合规的思路、财税合规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合规账精准客户筛选、合规账交付流程等几个方面,探讨企业如何实现合规,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在实践的同时,小鸥将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财税合规?
财税合规,究竟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一是财务合规,二是税务合规。
财务合规指的是公司的财务核算需要符合国家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比如,收入何时确认,以及如何确认;存货的计价方法,成本的结转方式等。
税务合规则要求公司在各项业务中遵守税法规定,依法纳税。
需要注意的是,税法并不是单一概念,而是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
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是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但并非相同概念。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所谓的“税会差异”。
举个例子:公司发生了业务招待费用,涉及餐饮费用等。按照会计制度,只要是真实发生的费用,就可以全部计入费用。然而,税法规定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扣除,比如千分之五,60%。这就形成了“财务合规,税务不合规”的情形。
再比如:公司采购了机器设备,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的进项税额为13万元。税法规定,这部分进项税额可以在采购当年全额抵税,是符合税务合规的。然而,公司的会计人员却将该设备直接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计入了成本费用(未计入固定资产)。这导致财务上的不合规,进而影响了公司的资产管理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这就是“税务合规,财务不合规”的情形。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两个维度来探讨。
财务合规方面,包括会计资料的合规、会计科目的合规、财务运作行为的合规以及财务人员的合规。
会计资料的合规涉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合规。例如,白条不能作为账目记录,需要了解哪些发票可以使用,哪些不能使用等。
此外,还存在往来账款挂账、数据签认、账龄管理不严等问题。资产清查和存货盘点的虚假处理会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
另外,许多人并不了解,公司产生的小额零星支出可以在没有发票的情况下进行报销,金额在500元以内。
会计科目的合规涉及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财务运作的合规包括资金、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的合规。其中包括资金的使用合规、资产的管理合规、负债和权益项目的记录和披露合规等方面。
举例来说,公转私行为的合规性需要特别关注;而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报销行为,比如员工食堂一月份几十桶菜油的报销、一辆车每月发票金额高达1万元的汽油费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税务合规方面,包括企业设立过程中、运营过程中以及企业注销和破产过程中的税务合规。
企业设立过程中的税务合规包括注册类型的选择、注册地的选择以及股权架构和股东出资的合规性等。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确保合同、发票、收入和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合规性。
综合来说,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涉及了方方面面,包括资金、账目、发票、人员、物品等等各个方面。因此,财务合规是税务合规的基础,而税务合规则是财务合规的主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