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反调:做亚马逊,不要一开始就发FBA
首先声明,做亚马逊,FBA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文并无意指摘这一物流手段。只是见了太多小白,与众位商榷。
最近不少卖家朋友来交流,大部分是新开日本亚马逊店铺的。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开店容易,备货难。
想想也可以理解。作为一个新手卖家,运营人员也都是新手,网上听了很多教程,咨询了招商经理,跟很多同行讨教,所有的信息渠道给到的建议都是——赶紧备货啊,先走一个集装箱到日本FBA去啊。
FBA的全称是Fullfillment By Amazon,中文翻译叫做亚马逊物流。它是由亚马逊官方提供的包括仓储、拣货打包、派送、收款、客服与退货处理的一条龙式物流服务。几乎所有的建议都是开店,然后直接发一批货到亚马逊仓库去,然后坐等订单,然后接着补货。巴拉巴拉的一大堆发FBA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权重了,比如可以提高Listing排名了,比如配送时效超快了,总之,好处是大大的有,坏处嘛,就是要备不少货,卖不动就惨了。
可是,很多新卖家都是刚开始做,先不论商品详情页面的质量优化的好不好,广告怎么开知道不知道,选什么品、备多少数量,很多卖家都还一下子没搞清楚。突然就要发一个柜过去,这备货的资金是天上飘下来的吗?
有个故事说,一个站在房顶的人对着下面的人说,快飞上来吧。我就是直接飞就上来的,上面的风景真好啊。于是下面的人就开始跳,可怎么也飞不上去。故事的寓意蛮简单的,我们只看到别人的成功,却无法知晓他为什么成功,以及为什么只有他成功。说不定他是爬楼梯上去的,说不定他已经爬了很久。我们在学习任何成功的方法论背后,都要有独立思考之能力。
对于一个新手卖家而言,为什么一定要发FBA?可不可以先不发FBA,先从测测市场水温开始呢?是不是不发FBA就一定出不了单?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得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八字方针来解决。
因地制宜:中日之间地理位置非常近,中日商贸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中日快递专线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有些专线已经能够做到朝发夕至,就算慢一点的也就5天时间肯定能到。这是跟美国市场最大的区别。如果走美国小包的,一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送到消费者手里,就算有,价格也会比较高。
而且,日本消费者非常遵守契约精神,如果在页面上明确是8~10天收到货,只要是在这个时间范围内送到,消费者不会投诉。所以,从地理位置来说,做日本市场的好处就是——运营几乎没有时差,物流速度较为可控。
因时制宜:几乎所有大卖家的成长路径,都是用大批量的在库+大幅度的广告+较低的起始售价来打出完美的销售额数字。但是,这个套路适合大卖家,并不一定适合新手。现在要成长为大卖,资金、资源、团队三个环节都要非常完美才有机会。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运营策略,这是一个经营者必须考虑的。
备货,就要钱。发过去,卖不掉,就变成库存。库存久了就要交仓储费,时间长了处理不掉,就变成烫手的山芋。在处理库存这件事儿,几乎国内出厂成本价贱卖的惨痛教训相信很多人都有。FBA确实是好,但对于初级卖家来说,刚开始的阶段,稳妥的控制、谨慎的运营才是最应该做的吧。
当然,要不要一开始发FBA也取决于商品,比如有些产品就是不适合发小包快递的,那当然是走头程物流集装箱海运到日本FBA最好。例如做家具的,当然是集运的成本更低了。
要不要一开始就发FBA,还取决于团队的成熟度,如果运营非常专业,对于自己的产品在日本是否畅销也很有把握,那当然是高举高打,直接一批货发过去,用较好的运营策略迅速打开市场。
前段时间,华南区域闹得沸沸扬扬的环球易购,是个超级大卖,据说在海外的库存常年都有十几亿之多,一旦回款不稳定,就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现在所有的大卖家都在处理库存这件事儿上花了很大功夫,理由就非常简单了——资金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是一个电商卖家最重要的两大运营指标。
我们今天唱这个反调,当然不是说FBA不好。事实上,卖家做久了,不发FBA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什么阶段可以发,以及一次性发多少,发哪些货品,都是应该有科学依据的。作为运营,稀里糊涂就直接发一堆货过去,造成的损失是公司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运营人员的一种渎职。
作为业界良心,我们也罗罗嗦嗦的说了快2000多字了。初心就是告诫小白卖家们,多想想运营策略,多思考思考市场潜力,多去评估评估自身产品和资金实力,多看看目标和分阶段执行的方案。运营如果那么简单,还需要你干嘛。
临字涕零,不知所言。估计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也永远不会懂。成功的人总是找方法,失败的人总是找借口。期望卖家朋友们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