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百舸争流 | 平台VS独立站,谁主浮沉?
谁都想成为下一个SHEIN、Anker
伴随着全球电商的崛起,独立站也蓬勃发展,不少卖家和DTC品牌趁势而上:SHEIN实现了价值百亿美金的“华丽转身”,安克创新(Anker)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跨境电商出海已经由最初的在eBay、亚马逊上堆品卖杂货发展到如今的“阳光化”与“品牌化”阶段。
独立站作为当前最为火热的电商垂直赛道,呈现出品牌出海的另一种可能。
但对于千万中小卖家而言,独立站真的就是最佳的选择吗?
入驻平台和做独立站,只是简单的“二选一”吗?
独立站能否长期发展?
“宅经济”的盛行下,网购成为全球网民的生活习惯,可以看到除了美国,其它一些区域的销售数据也在高速增长。
国际电子支付行业巨头Paypal调查分析显示:
2020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去中心化社交电商翻了一番;
而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因为缺乏中心化电商巨头,去中心化电商更是高速增长,未来3到5年将会贡献电商增量的30%—60%。
据Shopify 2021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2020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去中心化社交电商翻了一番;
而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因为缺乏中心化电商巨头,去中心化电商更是高速增长,未来3到5年将会贡献电商增量的30%—60%。
这些趋势对独立站卖家而言,无疑释放出了指引的信号,面对瞬息万变的产品趋势和市场需求,一些成功品牌的“成长路径”虽无法复制但仍有迹可循。
“第三方平台+独立站”双轨模式
随着视频化销售、直播带货的发展,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将“流量红利”推到了大众的眼前。
尽管第三方电商平台拥有客流量大、流量成本低、转化率高等优势,但不少品牌在运营第三方平台店铺的同时,也坚持做自己的独立站。
要知道,独立站和平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能力:
● 平台电商的逻辑更多的是流量思维,也就是说怎么能够低成本获客、完成订单爆发式增长,更需要流量与商品匹配的运营能力。
● 独立站更多的是思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主要围绕着人的经营。
对于这些新品牌来说,面对当前跨境电商平台显示出的“马太效应”,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独立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但品牌想曝光想要低成本获客,却离不开平台流量的加持。
所以,入驻平台和做独立站,显然不是“二选一”的题目,大部分头部卖家都会选择同时布局。
如何做好独立站?
就以往的眼光来看,独立站的生存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量平台的供给,这也使得很多人认为独立站其实很难“独立”。
想要做好独立站,应主动借助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商流量平台这三种海外流量渠道。
海外用户的搜索购物习惯良好,搜索给独立站带来的流量占比也非常高,约在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
社交广告能基于人进行精准触达和关系裂变,是病毒式营销的重要途径之一;
流量平台则能够带来更高效的商业匹配,帮助独立站精准获客。
除了借助外力获取流量,独立站发展还要重视经营思维和运营管理。
经营思维
独立站本质上是私域经济,独立站的经营需要提升私域产权力、客单价值度、顾客推荐率等。
这就要求商家要转变经营思维,从卖出更多货到持续健康的生意,甚至是打造面向全球的品牌。
运营管理
中国商家是不缺货物的,海外也有更开放的流量获取环境,但真正懂得运营独立站的人才很少。
这就要求企业在广告优化、内容营销、客户精细化运营、全渠道经营等方面,都需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