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中强塞敏感词,这类恶搞手法又重现
自从亚马逊取消early reviewer(早期评论人)功能之后,新品上评的渠道又少了一个。
到目前为止,亚马逊官方许可的上评渠道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是Vine Voice计划。
另外一个就是订单详情界面的“索评按钮”。
其他一些站外的索评行为,多多少少都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为什么亚马逊卖家这么在乎索评这个操作?原因很简单,因为review对产品的转化率来说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你去淘宝购物,会选择一款零评价的产品吗?大概率也是不会吧。
所以在产品的日常运营中,索评这个行为,可以说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产品的新品期,索评至关重要,因为没有正面评价的产品,没有顾客愿意去当做实验的小白鼠。
在产品的成长期,索评也不能落下,因为好评的数量多少和评分高低,也一直是listing排名和顾客选择的重要因素。
总的一句话:索评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性的工作。
既然review如此重要,那么如果你的产品隔三岔五的被上差评呢?
那你一定会气炸吧。
最近,私密圈有位卖家,就倒出了他的苦水。
因为屡次被竞争对手上差评,他最近的损失已经超过了10万块钱。
他们做的是高单价产品,属于电动助力车的一种,类似下面这类产品:
他们的产品是带电产品,各方面都审核都很严格,产品的销售也一直都很不错。
但是,最近几个月,产品review中屡次出现一些异常的差评。
刚开始,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再好的产品也会遇到挑剔的顾客。
但是,仔细研究这些差评之后,他们发现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差评中的文字内容和措辞有很大的“玄机”。
首先,是集中投诉产品有安全问题,大量带有“Not safe”(不安全)性质的关键词出现了。
然后,又来了多条带有VP标志的差评,敏感词“Fire”(起火)又多次出现。
这中间还夹杂着大量的其他的敏感词评价内容,比如dangerous(危险的)、爆炸(explosion)、冒烟(smoke)等等等。
在连续的收到差评以后,果不其然,产品很快就被下架审核了。
最后,审核没有过关,产品被下架了。
望着FBA仓库里的库存,想着之前那些推广花费,这位兄弟的心都快碎了。
仔细分析差评的内容以后,这位哥们决定揪出这类垃圾。
其实,在跨境圈子,做这样缺德事的服务商不在少数,在朋友圈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恶心”广告。
但是这个圈子就这么大,做了亏心事,鬼就一定会来敲门。
这位兄弟就花了点钱,在服务商圈子里找了一下,通过留评的买家账号的线索,还真确定了一家高度疑似的店铺。
再查看了该店铺的产品之后,可以99%肯定是他们所为。
随后这位兄弟带人上门协商,对方也承认了,但是经理说是运营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就不太清楚了,但是既然找到了,不给个说法肯定是不行的。
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不要去作恶,作恶的后果就是被人给揪出来。
揪出来之后呢,脾气好的就可以跟你心平气和的去协商。
脾气不好的呢?可能这件事情最后就要上新闻了。
做亚马逊,还是规规矩矩为好。
该是你的,凭实力去争取,不是你的,也不要拿下三滥的手段去偷窃。
不要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在我国《刑法》中,有关于这种行为的明确法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法条的规定很明确,该行为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个刑罚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不要觉得做亚马逊的就是法外之地,不要觉得是国外的平台,国内的法律就管不了你。
我国《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犯罪的行为或结果,只要有其中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土境内,中国的刑法就可以制裁这种犯罪行为。
那些只会搞小动作的不良卖家,是时候考虑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