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经贸创新高 凸显活力韧力与潜力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同比增长27.2%,达8285.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与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多个欧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同样达到历史高位,同比增长均超20%。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颖婷认为,中欧经贸协定促进了中欧务实合作,使得双边释放合作潜力,贸易再创新的高度。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危机持续、全球经济滞胀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展现强劲韧性和活力。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在稳定全球供应链、抑制通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中欧经贸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强劲增长,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除欧盟之外,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等重要贸易伙伴的货物贸易额也均创新高。这背后,中国稳定健全的供给能力是重要基础。2021年,全球供应链瓶颈严重,而中国受益于有效的防疫政策,工业部门增长态势强劲,成为全球商品市场的主要供给方。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载体,中欧班列在保障国际物流、防疫物资运输畅通以及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去年10月底,中欧班列已铺画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175个城市。2021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5万列,增长22%,助力将中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及时送达欧洲,也为欧洲企业对华出口提供便利。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于2022年3月迎来正式生效一周年。这一协定是中国与欧盟在经贸领域达成的重大制度性安排,推动中欧经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总司长沃尔夫冈·布尔切尔表示,欧中双方拥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协定实施对加强双方地理标志保护、提升相关产品市场认可度、创造更大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欧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协定高水平实施,落实对双方地理标志的高水平保护,相互分享在地理标志法律制度和管理实践方面的经验,并在地理标志产品推介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惠及双方企业和消费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1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气产品占商品贸易总额的22.5%,贸易额同比增长31%;从中国进口的化学医药产品占比为3.4%,贸易额同比增长62%。德国、荷兰与中国双边贸易规模明显扩大,贸易额较2020年分别增加430亿和246.5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同比增长14%和9.6%。
2021年欧元区GDP同比增速达5.2%,其中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复苏保持领先,全年增速分别高达7%和6.5%;尽管供应链瓶颈和原材料短缺影响德国制造业发展,德国经济依然呈复苏态势,2021年同比增长2.8%。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欧洲产业链恢复缓慢,欧盟成员国对于能源、医药以及高技术品零部件的进口明显提升。
作为国际上两个重要市场,中欧双方在开辟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和服务业等新领域,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具有巨大合作潜力。
弗里德里希说,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也是克服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重要伙伴。同时,中国是德国企业进口货物最多的国家,在华德企有意愿在生产和研发领域继续在华投资。
麦克利恩表示,英国与中国在制造业、通信与医药等领域双边合作,有助于巩固双边贸易桥梁,推动两国在卫生、人口老龄化、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性全球议题上实现更紧密的合作。
意中基金会主席博塞利指出,时尚、设计等产业以及医疗用品和机械零部件生产商等都可以从意中经贸往来中获益。创新和数字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意大利公司应当合理调整从而保持竞争力。
为进一步释放经贸合作潜力,中欧应借助经贸合作的良好势头,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议》早日签署,就绿色经济、数字化转型等重要合作领域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推动中欧合作行稳致远。
展望未来,中欧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将推动中欧经贸再上台阶。中国与欧盟在公共卫生、全球治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有相同目标,在抗击疫情、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