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贸改革步入试验区时代!
义乌国贸改革步入试验区时代!
“
本月初,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这意味着经过7年多改革试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全面升级。
”
与2011年获批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相比,此次获批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哪些新变化?对于义乌和金义都市区来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会带来哪些政策红利?
国贸改革试验区方案获批
新年伊始,义乌收到一份含金量极高的“新年大礼包”。
本月4日,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以下简称《试验区框架方案》)。《试验区框架方案》明确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是今后一个阶段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在总体要求部分,《试验区框架方案》提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要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创新,加快建设金义都市区,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为推进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在目标任务部分,《试验区框架方案》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到2020年,全面完成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力争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000亿元左右,线上线下交易总额达到5000亿元左右,“义新欧”班列往返运行1000列以上,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进出口集装箱突破150万标箱,海铁联运集装箱超过10万标箱,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总额比2018年翻一番。
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国际贸易机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基本建成现代化金义都市区。
《试验区框架方案》还确定了15项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事项和37项省直部门重点支持事项,涉及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行政服务与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服务体制创新、开放平台功能提升、土地政策创新等诸多方面。为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尽早落到实处,《试验区框架方案》对每项改革事项均明确了责任部门,不仅含金量十足,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义乌国贸改革全面升级
近年来,“国贸改革”几乎成为义乌的代名词,也是义乌的一张“金名片”。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全国第10个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在县级市实施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和我省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试点。
7年来,在国家、省市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义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啃下一块又一块改革“硬骨头”,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11月1日,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实施;2015年5月,海关总署、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复同意设立浙江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这是全国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2018年 3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义乌市开展市场采购进口贸易机制创新,实施进口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
目前,义乌新型贸易体制基本形成,贸易便利化显著提升,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打下坚实基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成为我省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对于义乌来说,这并非终点。
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浙中区域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曹荣庆认为,随着此次《试验区框架方案》的印发,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升级。从“试点”到“试验区”,不只是范围的扩大,更多的是改革广度的拓展和发展内涵的深化。
《试验区框架方案》提出,将加快推动出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记者上周从有关方面获悉,本月14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今年立法计划的情况汇报。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共有40件立法项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已被列为预备项目。
曹荣庆说,改革创新意味着要破除旧的弊端,在此过程中,如何做到有法可依十分重要。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条例,可以让各项改革创新措施于法有据,推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浙中崛起再添发展引擎
记者注意到,与2011年获批的改革试点方案相比,此次印发的《试验区框架方案》出现不少新变化。
比如,在改革试验范围方面,《试验区框架方案》明确提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义乌市全域+金义都市新区(金东片)+多点(包括浙中公铁联运港、兰溪嘉宝国际物流园、东阳国际物流园、永康无水港等),总面积为1283.77平方公里。其中,义乌市1105平方公里,金义都市新区176平方公里。
曹荣庆认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的扩容,意味着省委、省政府希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惠及更大区域,从而为加快浙中崛起、推进金义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力打造我省新的增长极。通过扩容,浙中地区可以共享义乌改革红利,义乌也可以共享浙中的资源要素,推动改革更好发展。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浙中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各界充满期待。
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表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六大任务中的第三点,就是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互联网+实体市场”新样板。作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官方网站,近年来义乌购一直在积极推动义乌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2018年,义乌购日均浏览量(PV)达400万次,注册采购商达280万个,撮合交易达400亿元。接下去,义乌购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和服务力度,为广大商户和采购商提供更优质、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
这段时间,义乌国杰工艺饰品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义乌市饰品配件行业协会会长吴国杰也在关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相关新闻。吴国杰告诉记者,尽管去年面临多重压力,但公司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以上,并入选2018年度义乌购十大经营户(排名第一)。此次义乌获批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将进一步提升义乌的区位优势和小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他对义乌饰品配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试验区框架方案》多次提到“义新欧”班列,这让班列市场运营商、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十分高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做大做强‘义新欧’班列,助力更多‘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同时让更多优质国外产品通过‘义新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为2020年实现‘班列往返运行1000列’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冯旭斌说。
远期目标是力争建成自贸区
义乌是改革创新的沃土,是一个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点石成金”的地方。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先后 12 次到义乌调研指导。到中央工作后,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在重要场合推介义乌,亲自部署推动义乌国贸改革,强调要深度思考、适时推进,切实抓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
义乌的改革发展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以来,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多次研究义乌工作。车俊还专程到义乌调研,强调要对标自贸区,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推进义乌新一轮改革开放,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实现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向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转变和深化。
仔细阅读《试验区框架方案》可以发现,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非义乌的终极目标。《试验区框架方案》在总体要求部分提出,要创造条件力争纳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由贸易园区,也是我国立足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前沿地区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涵盖舟山离岛、舟山岛北部、舟山岛南部等3个片区,重点开展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中转、加工贸易、保税燃料油供应、装备制造、航空制造、国际海事服务、国际贸易和保税加工等业务。
在本月7日举行的义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义乌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表示,义乌将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拼出、干出改革开放新奇迹,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
林毅说,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战略选择;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扩大进口战略和省委实施“四大(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贯彻落实省委“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推进义乌新一轮改革开放”要求、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关键抓手;是提升义乌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强大支撑。
重点聚焦“一四五八”
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重点是聚焦“一个核心、四大板块、五大创新、八大突破”。
“一个核心”:就是围绕自由贸易,争取纳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为自由贸易港,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大板块”:就是出口板块、进口转口板块、科创板块、产业共建板块等重点建设板块,共68.8 平方公里。
“五大创新”:一是空间区域创新。试验区范围涵盖义乌市全域+金义都市新区(金东片)+多点(包括浙中公铁联运港、兰溪嘉宝国际物流园、东阳国际物流园、永康无水港等),总面积 1283.77 平方公里,其中义乌市 1105 平方公里,金义都市新区 176 平方公里。
二是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创新。重点是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由义乌市委书记兼任。
三是规划布局创新。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流向,优化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布局,优化市场、制造、物流和研发设计创新布局,优化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布局。
四是资源要素配置创新。试验区内土地保障与产出相挂钩,建立适合国际贸易产业特点的“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享受专门的土地、财政等政策;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大力倾斜,以更开放更公平的创业创新氛围激励企业家集聚、好项目好产业集聚。
五是政策创新。全面赋予国贸改革省级权限。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条例。在试验区推行改革“备案制”,对不涉法事项,允许试验区报备后自行组织实施,出现风险时及时予以纠正。
“八大突破”:一是在创新进口、出口、转口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在数字贸易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在高端制造上实现重大突破;四是在“一带一路”上实现重大突破;五是在贸易金融上实现重大突破;六是在城市能级上实现重大突破;七是在区域合作上实现重大突破;八是在营商环境上实现重大突破。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总体要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强市场和贸易这一最大特色优势,坚持“改革+开放、市场+制造、传统+新型”发展道路,以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以大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创新组织形态、集聚主导业态、优化综合生态、突出作风状态,构筑陆海联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创新,创造条件力争纳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金义都市区,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为推进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二: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0年,全面完成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组织形式集成集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基本建成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000亿元左右,线上线下交易总额达到5000亿元左右,“义新欧”班列往返运行1000列以上,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进出口集装箱突破150万标箱,海铁联运集装箱超过10万标箱,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总额比2018年翻一番,年度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量分别比2018年翻一番。
第二阶段: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国际贸易机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国际贸易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贸易增长和动能提升良性互动,现代流通和先进制造、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基本建成现代化金义都市区。
关键词三:六项任务
一是拓展“买全球、卖全球”贸易格局,创新市场采购进出口贸易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商品博览会”,形成服务强大国内市场能力,实现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均衡发展,打造万亿级贸易规模,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建成世界领先的新型商贸中心。
二是推进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金义都市区辐射带动力和核心区首位度显著增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三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互联网+实体市场”新样板,联动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力建设全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区和“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战略门户。
四是推动市场、制造、物流和金融服务、研发设计联动创新,完善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万户,服务全国中小企业超过100万家,年入境外商超过100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5000万人以上,金融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竞争优势,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小商品创新和研发设计中心。
五是打造“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做实开放平台、载体,推进“义新欧”班列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成为经营效益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推动内陆沿海联动、境内境外打通,加快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成为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线、发展线。
六是正确处理“两只手”关系,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营商环境最优、全球小商品贸易最便利的改革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