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提出《商店安全法案》,亚马逊或为卖家售假担责!
正所谓“树大招风”,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虽然一直致力于给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但无奈事违人愿,平台上依旧存在售假行为。
假冒商品层出不穷,亚马逊没少被指责。所幸,此前经法院判定,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公司对第三方在其平台上销售的假冒商品不承担责任,亚马逊才不至于身陷囹圄。
但是,不担责任的好景似乎不长了。今年1月份,美国提出《商店安全法案》,若是该法案正式通过,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或将对在其网站上出售的假冒商品承担法律责任。
据悉,该法案概述了电子商务平台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第三方卖家在其平台上销售假货,措施大致如下:
1、审查卖家,以确保其合法性;
2、下架假冒商品;
3、关闭反复销售假冒商品的店铺。
据外媒获得的法案文本显示,未能采取这些措施阻止第三方卖家继续销售假冒商品的平台,或将承担连带责任。
对此,亚马逊和eBay都曾发布声明,均表示禁止假冒商品,并将继续就这一问题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如若法案通过了,为了保全自身,各大电商平台或会有所行动。尤其是作为行业巨头的亚马逊,极有可能会加强打假力度。
打假力度升级,店铺审核恐会更严苛,一旦店铺各项指标不达标,卖家便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压款。
最近,在跨境圈轰动一时的“深圳亿级大卖欠薪”事件中,有知情人爆料该公司因ODR或店铺其他指标不达标,在平台上还有5700万还没有到公司账上。据悉,有的店铺从去年三月份就没有打款。
(爆料者供图)
无独偶有,积小特也接到了有关平台压款的反馈,卖家店铺在去年12月份被诉侵权,虽然问题已经解决,账号也能正常销售,但是Amazon一直没有打款给客户。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一直拿不出来,带来的损失相当惨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平台担责,势必会掀起一波“腥风血雨”,卖家们要格外注意,小心因侵权等问题被卷进漩涡,造成损失。
打假,亚马逊一直都有在做。远的不说,就在去年12月份,全面开放了零容忍计划。零容忍计划是亚马逊打击平台假货的手段,旨在消除其平台上的假冒产品。
该项计划将处理权限下放给品牌方,省去复杂的申诉过程,让卖家做到30秒删除假冒产品,大大提高维权效率,有效打击恶意跟卖行为。
还不清楚零容忍计划的朋友,可移步《亚马逊零容忍计划全面开放,30秒删除假冒商品,附教程》了解详情~
第一步:点击链接
https://brandregistry.amazon.com/home
查看是否成功进行品牌备案,确认结果后进入“Project Zero”页面,开启删除假冒商品之旅
第二步:输入要投诉的ASIN或商标
第三步:勾选假冒商品,点击下一步
第四步:填写表格,点击“删除假冒商品”,即刻删除
30秒已经是快到没朋友了,若是新法案通过,想必会更快更狠,假冒商品能不能被一锅端不知道,但是售假卖家的路肯定是不好走了。
其实就算没有法案这回事,售假卖家在亚马逊上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陆续推出各种program来打击跟卖、售假之外,亚马逊还为品牌卖家准备了各种福利,助力品牌卖家收割更多流量。
例如,在今年2月份亚马逊就陆续上线了品牌推广视频、关注等宝藏功能,助力卖家吸引和更多潜在消费者、转化回头客。
种种情况看来,品牌化趋势已经不可逆了,未来将会是品牌卖家的“天下”。所以,不仅是售假卖家,就连无品牌备案的卖家也难以生存。
在品牌化趋势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布局尤为重要。手持有效商标是进行品牌注册、品牌备案的第一道门槛,继而才能进行后续操作,享受更多品牌卖家的福利。
此外,品牌化极有可能会激发抢注行为,一旦商标被抢注,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就会被他人抢占,到时候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赚钱却无计可施。
更甚者还会被恶意竞争者反将一军,被诉侵权,listing被下架,店铺被关,库存积压,损失惨重。此前就曾有日出千单的卖家被恶意投诉版权侵权,险些被搞垮。
因此,知识产权布局不仅是利剑,能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还是护盾,能为品牌减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