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三样”出口井喷,你有知道吗?
今年一季度,有外贸“新三样”之称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表现持续火爆,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其中,受欧美电动汽车高补贴刺激,叠加海外储能市场锂电需求井喷,以欧洲、北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正成为动力电池新的增量市场,我国锂电池出海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01
锂电出口爆发
由于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锂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受益于近年来全球新能源锂电池的强劲需求,我国锂电池出口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同期,动力锂电池累计出口达25.8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18.7GWh,占总出口量的72.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7.0GWh,占总出口量的27.2%。今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出口数量已经超过中国市场装机量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两年前我国锂电池出口就已经开始爆发。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7-2020年,我国锂电池出口额以每年20%-35%的速度稳步增长;2021年总出口金额高达1835.26亿元,开始迎来66.5%的爆发式增长;到2022年,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达3426.56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86.7%,创历史新高,其中仅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就为682.1亿元,同比增长112%。
业内人士表示,“到2025年,预计海外市场还有400GWh的产能缺口。汽车行业的产能本地化属性决定了谁能满足它,谁能走出去,谁就获得了先机。”
02
企业加速出海
据韩国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10名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60.4%。
SNE Research还表示,宁德时代的增长速度令人生畏,其以79.3%的同比增速迅速拉近与LG新能源的海外装机量距离,今年1-2月其装机量达到8.7 GWh。同时,比亚迪和孚能科技同比增速更是分别高达546.9%和270.2%;欣旺达、亿纬锂能和远景动力的同比增速也表现不俗,分别为65.0%、22.4%和13.3%。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中国企业携手锂电产业链中上游材料和设备企业加速出海的努力。中国电池企业提前布局,在技术和产能等方面已显示出中国电池企业的优势,助推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和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另外,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影响,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正在探索电池技术“出海”策略。加速与国外整车企业形成联合关系。据透露,“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锂电原材料产业链较为完备,成本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我国的人工、设备折旧成本也更低。在这些综合优势下,国际车企肯定也会更倾向于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合作。”
03
协同创新 健康发展
可以看出,锂电池已成为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竞争力重要出口产品之一,但海上既有风景,也有风浪。“海外贸易市场环境的稳定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
未来国产锂电池出口确实存在一定风险,锂电产品出口也或将面临多方面限制。
01
所在国或地区可能已经开始着手构建电池行业贸易或技术壁垒,要求排放以及电池材料回收符合当地法规需求;
02
要保障给车企配套供应电池的稳定性;
03
电池原材料供应要及时且有保证;
04
需要保持技术,质量包括安全性必须领先。
就比如,今年10月1日起欧盟将实施碳关税政策,从2026年起削减欧盟企业免费配额,这意味着欧盟市场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此外,根据欧盟《新电池法》,其还将针对动力电池企业碳足迹进行评级,并在2027年设定一定阈值,高于阈值的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对此,国产锂电企业面对海外市场竞争,若想在海外生存并持续保持领先,需要在两大方面进一步加强。“第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第二,人才培养要跟上步伐。此外,欧美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非常高,加上厂房建设缓慢且费用高昂,需要留足充足的资金预算。”
锂电产业出海,不能只是赶时髦或单纯地“跑马圈地”,更不能被文化、团队和供应链拖了后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在欧洲市场抱团合作,打造完整供应链,实现产业链健康发展和协同创新。用技术和产品实力拿下市场份额,才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