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海水稻成“沙漠绿洲”,迪拜酋长期待覆盖10%国土面积
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导的青岛海水稻研究与开发中心的科学家们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计划将把技术介绍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以及向中东北非其他地区推广。
青岛研发中心和阿联酋政府计划明年根据该中心与阿联酋酋长签署的“绿色迪拜”框架协议,建立一个占地100公顷的海水稻实验农场。 该项目计划引入包括“中国一带一路主权基金”在内的外部投资者进入商业运营。 阿联酋酋长谢赫穆罕默德的愿景是,从2020年开始,海水稻种植面积将扩大到迪拜总面积的10%以上,为当地居民提供粮食供应,并改善沙漠国家的生态系统。据悉各方还将在中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向整个阿拉伯世界推介海水稻技术以解决粮食紧张问题,同时改善沙漠生态系统。 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自18年5月到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 经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亩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87岁的袁隆平告诉媒体,测试结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该团队来自中国青岛盐碱耐性水稻研究开发中心,总部设在山东省,由中国着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导。 该团队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建立一个一平方公里的实验农场,预计在明年投入使用,然后在2020年进一步扩大。 中国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受酋长邀请引入迪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拥有的荒地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 —— 相当于埃塞尔比亚的国土面积,中国拥有超过665,000平方公里的高盐度土地,过去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耐盐水稻。如果这些区域的十分之一用于种植海水稻,它可以促进中国的水稻生产量提升近20%,生产粮食5000万吨 ,足以养活2亿人。 迪拜酋长在去年11月获悉中国成功试制了海水稻,其私人办公室联系了袁的团队,并邀请他们在酋长国的沙漠中试验这项技术。自今年1月起,在迪拜郊区种植了数十种沙子和稀释海水的大米。 阿联酋沙漠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比例达47%,以产油著称,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称,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雨少。 据介绍,在沙漠地区种植水稻存在多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其中包括极端昼夜温差、地下高盐度水位、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缺乏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植资源等多个方面。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袁隆平项目团队除了需要选育出适应于当地积温带的水稻耐盐碱品种以外,必须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 据悉,四维改良法技术还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技术,通过对沙漠土地的数字化改造,帮助当地建立先进的智慧农业体系,为迪拜发展数字农业作出贡献。 未来计划将“海水稻”人造绿洲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 根据双方达成的“绿色迪拜”合作框架协议,“海水稻”项目团队将在迪拜开展四个阶段的实验和产业化推广计划。 第一阶段:品种实验阶段。通过试种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探索适宜的种质资源,初步掌握水稻在沙漠极端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和水肥施用条件,摸索水稻各生育期的核心植保措施。 在2018年下半年进入生产性实验阶段,以“四维改良法”技术为基础,确定最佳土壤改良工艺参数和水土肥循环模型,降低规模化推广生产成本。 2019年启动第三阶段——面积为100公顷的“海水稻实验农场”项目,尝试商业化运作。引入包括中国“一带一路”产业资金在内的商业投资,尝试实现项目的商业化运营,利用“海水稻”及其带动的产业链体系。 从2020年开始迅速扩大“海水稻”种植面积,将“海水稻”人造绿洲覆盖迪拜10%以上国土面积。 最后,报告称,该计划的目标是让海水稻覆盖阿联酋约10%的面积,总面积为83,600平方公里(32,278平方英里)——尽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详细信息尚待披露。 双方还签署了一项促进阿拉伯世界海水稻的协议,以减少未来粮食短缺的风险。 据悉,迪拜将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合作建立“袁隆平中东及北非海水杂交稻研究推广中心”,承担面向中东及北非地区海水稻品种测试、工艺条件优化、技术培训和产业化推广等使命。 一些水资源短缺国家的科学家,如以色列和澳大利亚,一直在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农业用途。而中国过去四十年来的研发重点却一直在于开发海水稻。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迪拜项目将如何争取到足够的淡水稀释为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海水,中国科学家已经开始为海水稻进入阿联酋千家万户餐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