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管模式是一种商业的进步还是退步?中小卖家应该抵制还是加入?
全托管模式是一种提供保姆式服务的电商模式,商家只需要提供产品,其他的事情都由平台来处理。
这听起来非常美妙,因此全托管模式在跨境电商行业越来越普遍。
托管模式对于平台方来说,看起来是一种百利而无害的方案。
他们不用担心供应链的稳定问题、库存的资金问题,甚至不用担心侵权的损失。
因为如果有人告他们侵权,他们只需要把锅甩给中小卖家,让跨境卖家罚款买单,同时商品的成本在内卷的机制下也越跑越低。
对于商家来说,全托管模式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商家只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来保持优势。
以前,商家可以通过优化物流、提高服务质量或者利用各种私域流量来获得优势。
但是,全托管模式的出现让这些优势变得不再重要。商家只需要专注于提供产品,让产品在市场中有序竞争,否则就会被淘汰。
这种模式的实质是电商平台希望用更低价的商品和更好的服务留住用户,但又不想承担囤货、资金、专利等风险。
由于跨境电商需要囤货,而且货物很可能无法卖出去,只能报废或者无法退回,退回的成本也很高,因此电商平台将这些风险都转嫁给了中小卖家。
此外,国外专利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电商平台可以直接将风险成本让中小卖家承担。
在全托管模式下,中小卖家需要承担的风险包括囤货、资金、专利等风险,同时还需要自行完成打包等工作。
电商平台则在此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并由中小卖家承担所有的风险和工作。
总之,电商平台全托管模式的背后是电商平台为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将所有风险和搬砖工作都转嫁给中小卖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一个优质的商业生态,一定是多方获益且保持动态的平衡;
而全托管模式下,电商平台和买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方, 中小卖家则成为了被压榨和牺牲的一方。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商业的退步!
然而,全托管模式又是我们中小卖家目前无法阻挡的一股趋势。
如果我们坚持只做直营店铺,不在任何一个平台开全托管。
在平台流量向全托管店铺倾斜的背景下,直营店铺流量必然会下滑,进而导致业绩下降,对公司的生存造成风险。
那咱们普通中小卖家应该如何应对?
一、如果是暂不具备较好供应链优势的中小卖家,可以选定一个小众的非标品类,坚持深耕,并在多个平台上推广该品类产品。
通过多平台销量的累积,增加在供应链端议价的筹码,并逐步在自己的蓝海品类中建立供应链优势。
二、如果是具备一定的供应链资源的卖家,建议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加入全托管和自营供货。
这将是提高流量来源、增加销量,有效地避免业绩滑坡的最快方法。
但是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这只是我们近一两年稳住销量,维持团队运转的权宜之计。
各跨境电商平台之所以能够轻松拿捏我们卖家,无非是它们手握流量罢了。
我们的长期战略,一定是像Anker等品牌卖家那样,训练自己的站外流量获取能力。
直到我们自己拥有了“加入全托管,然后跳出全托管”的流量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