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险中求:跨境电商如何在危机四伏的2018年求胜?
秋天最重要的任务,是筹划如何过冬。
“
跨境电商已经过了野蛮发展的阶段,俗话说“创业艰难百战多”。
”
跨境电商崛起时间是在13年和14年(13年以前的中小卖家借机成长为大卖),普及在15年和16年(很多有电商经验的,国内有从事电商的都在陆续入驻平台),17年是全民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行业的黄金期(做过电商的,产品有优势的都入驻跨境电商平台了),18年的跨境电商已然是接近饱和。
在今年,整个外贸行业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整个市场巨大的变化:汇率、国际贸易环境、各大平台的竞争、市场的政策变动…..
这一切变化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环境,而此时恰逢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跨境电商平台卖家竞争愈发疯狂。
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危”与“机”并存的时候,险中求胜,在渡过难关之后才会有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跨境电商需要明确哪些变化以及”雷区”适时作出调整,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1、中美贸易战。
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下午,美政府正式发出通知,将对2000亿中国产品额外征收关税,将于9月24日(下周一)正式生效,年底前设定为10%的水平。
2019年1月1日起,关税将上升至25%。
愈战愈烈的中美贸易战公布了三批加税清单,很多跨境卖家的新品纷纷中招,政策的瞬息万变让许多卖家对于新品定价产生疑虑,定价和销售都犹豫不前。
2、欧盟VAT 政策逐渐完善。
这除了会导致卖家成本上升,也让一些不规范的卖家饱尝血泪教训,逐渐退出市场。
3、平台政策的逐年严格。
随着卖家入驻平台的增多,许多平台BUG变成捞金通道,各大平台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准入机制及运营机制。平台新政层出不穷,频率让卖家应接不暇。
贸易商受冲击最大,制造商则到了转型机会期
在资金流”吃紧”的行业常态下,贸易商并没有太多的资金储备,任何挫折都可能让其措手不及,而品牌商不同,以品牌出海为目标的跨境电商本身就是做好了烧钱的准备,从企业的战略而言,有长期的资金规划及运营分期目标。
两年前的云栖大会,马云提出“新零售”为代表的“五新”战略。今年是他首次系统阐述新制造:新零售之后是新制造。
“新制造很快会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将远远超出想象,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会非常痛苦,今天的外部环境下,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下,依靠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必定越来越难,挑战也会越来越大。
“
对于想转型的跨境电商制造业而言,此时更能显示出他们的优势。寒冬中,逆风生长,才能有扑鼻的梅花香。
”
此外,跨境电商模式也让制造商更好地消化库存。目前贸易订单越来越小,而制造商生产通常都有一个最小限额,如果订单比最小限额还小,那多生产的产品变成为库存。跨境电商则能很好把这个库存“处理掉”。
例如:在过去海外采购商一次采购5000件,但现在只进货1500件而生产商最少只能生产2000件时,剩下的500件会成为库存,来做B2B或者小额B2B。
注重合理合规经营,走长久发展之计
欧盟VAT(增值税)新政、澳大利亚GST(商品服务税)新政以及美国开始对国际邮政渠道和寄往FBA包裹进行严查等,都显示出全球市场对跨境电商的理解以及对卖家依法纳税的要求增强。
也许,短期内这些新增政策所增设的税项会是跨境电商卖家的一个负担。但是在整个跨境电商市场中,中国卖家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中国卖家,一定程度的过渡期之后,大家都得遵守新规则,同一起跑线上,比的是产业优势和合规经营。
从产业的角度上看:对于服饰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可能因为人工成本上涨而迁移到越南等成本较低的国家。
对于电子制造业,因为珠三角地区几十年来的积累(所有的电子配件供应链都在珠三角),中国仍会拥有优势。
不过,中国仍拥有产业优势并不代表对跨境电商没有影响。因为随着贸易链条的缩短,海外卖家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等手段采购到海外的商品。
文章来源:汉连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
侵删
—End—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跨境局势紧张,
贸易战来势汹汹~~~
纺织品、日常消费品、食品等纷纷压线,
赶快收下这份中美贸易加税清单!
看看自己中招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