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A Insight | 快手分发机制的必然 (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两广青年(LiangGuangQingNian),作者:老蟹
导读:快手和抖音都找到了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快手在很低的地方挖了一个小口,同时按规划建起自己的水池,只要水池够牢固、够大,就能积累巨大的水资源。抖音是用C4炸开一个大口,然后不断的调整池子的建筑方式以便能接住泄洪般的水资源。
2016年6月底的一篇文章《底层残酷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刷爆了朋友圈,让快手进入大众的视野。大家惊叹有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居然之前没有太多人关注到的同时,也让很多从业者和媒体给快手打上了一个“low”的负面标签。然而,这个负面标签并没有阻止快手的高速增长,反而在2019年达到了1.6亿的日活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是:相对同样高歌猛进的抖音,快手在大众媒体传播上的存在感要弱很多。没有更多的曝光,还带着负面标签,获得了高速增长,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呢?
我尝试从一个用户的视角来观察,快手有什么不一样。
快手和抖音比较,快手不算一个爆发式增长的产品。快手和抖音都找到了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快手在很低的地方挖了一个小口,同时按规划建起自己的水池,只要水池够牢固、够大,就能积累巨大的水资源。抖音是用C4炸开一个大口,然后不断的调整池子的建筑方式以便能接住泄洪般的水资源。为什么这样比喻呢?我们看快手和抖音的产品迭代变化就很清晰,快手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抖音每过一段时间都有重大的调整。平台类型的产品,产品的交互逻辑就是自家水池的建筑结构。快手找到了一个足够低的位置,就算有再多的人去挖口子,它也能保证水源的供应,而水池的建筑结构又能保证它留得住这些水资源。这是我对快手和抖音的直观认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最终水池的大小取决于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反映水池的社会价值。快手的产品价值观目前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它的未来可以更容易的去量化计算。抖音还在快速进化中,未来充满变数,有可能变得更好,也有可能自家的水池蹦个口子。假如以它们现在的价值观来做对比——“真实”vs“美好”,那么“真实”一定是远高于“美好”的。“真实”比“美好”的社会关系更牢固,就例如“我相信你”比“你长得好看”更容易产生商业交易,这是一个常识。当然,不管价值观如何,总得转化成平台的供给内容价值,才能有最终的结论。
平台类型的产品,由于自身不生产内容,所以平台的土壤就决定了它能长出什么植物来。土壤核心包括:
*对内容的评选机制(怎么定义好作品和坏作品,);
*所构建的用户使用场景(对于消费者来说,观看的场景是什么?预期是什么?对ugc来说,我发布作品的动机是什么?期望值是什么?);
*商业环境(谁在里面获利?靠什么获利?)。
其实这很像一个商场的招商。商场的自己不经营商品,主要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家。
虽然平台本身不生产内容,但是平台必须有内容才能给用户一个完整的产品体验,所以对于我们去分析一个平台产品来说,理解平台下所构建的场景对UGC的影响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这决定了内容的属性。这是快手和其他短视频产品的分水岭。那么快手所构建的创作场景是什么呢?从创造者的动机捋起。
先插一句,快手GIF作为工具类型产品的时候,为快手做社区平台型产品的冷启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对于快手的UGC创作者,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会有意思,如果遇到有认可的人就更好啦,没有就当是发个QQ空间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如果大家觉得这样的描述没什么特别的话,再举个其他视频产品的UGC创作者心态就能看得更清晰。其他的一些平台UGC“别人会觉得这样的作品有意思,我要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要不然会显得自己差劲”。不同的创作动机,和不同的期望值,决定了内容的属性。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快手UGC创作的心理障碍非常非常低,他不需要光芒万丈,他只需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种菜除除草。平台需要做的,是给UGC这种认知。如果他发现身边的人都是种着绚烂夺目的奇花异草,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一个种西蓝花菜不合群,离开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创作者要在这里找到一个明显属于他的属性,而且他也能为这个地方贡献东西(参与进来),“记录真实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属性。所以,作为快手,不能给用户一直推送哪些精彩的作品,因为用户特别是创作者很快就觉得这不是自己的菜地。快手要做的是,帮助用户找到合群的人。
2、另外,如果仅仅是记录生活,它就会变成一个工具,所以用户需要从产品中得到别人的反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除了种种菜除除草,还希望有人能路过,跟他说点什么。三四线的青年,特别需要这些。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两个冲击:一是人人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平等;二是流量大的都是“精彩内容”,而“精彩内容”大部分是与普通人无关的,这是时代的商业环境决定的。这两个要素放在一起,会让三四线青年感觉“希望能得到网络世界其他人关注”的诉求变得困难,他们找不到自己的菜地,这是一个割裂的时代。通过网络来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地,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大家可以去看看每个地区,例如一个小镇的公众号,很多很容易就达到一个中等号的级别,其实这里面就是这种特征的一个体现。快手要帮助用户找到存在感。用户的存在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关注,点赞,评论。为什么用户会在快手上容易找到存在感呢?因为,一个种菜的人,看到另外一个种菜的人:啊,老乡,你也在呐。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短视频的基础。如果没有短视频的基础,让用户去辨别一个种菜的人很难。种菜的那个需要非常好的表达能力,这极大的降低了内容供给,但是通过短视频,用户拍一个简单的视频就能包含了很多用户可辨识的环境了,例如语境。如果一个用户看到一个熟悉的语境,他很容易就会被触动。
从上面两个角度来看,“公平普惠”的分发机制是快手的必然选择。一、它不能让菜地旁边有过多的奇花异草;二、保证有人路过每个人的菜地,并且保证路人尽可能喜欢这块菜地。如果我们再去抽象用户的心理画像,对于快手的用户是:我希望来这里了解更多的人;对于很多其他短视频产品用户是:我希望来这里看到更多精彩的东西。连接人,是快手和很多其他产品的区分点。
如果上面的分析成立的话,那么贡献内容的用户比例数较高。有谁知道这个数据的,可以留言告诉我,谢谢。
从快手所以要构建的土壤,再去看看产品的部分关键交互设计的逻辑。
1、下拉是评论(高频动作)。链接的是关系,不是内容。(最新的版本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启下拉为内容的操作,这个改变可能会存在高风险)
2、直播入口隐藏。直播是一个很重的场景,不是菜地的常态,也不是让用户构建社区关系的常态,但它可以是用户扩展社区关系的一个工具。
3、多图展示。UGC创作者需要制作封面才能更有效的展示信息,对于消费的用户来说,能快速获取关于人的信息以及内容的信息。这和纯消费内容的使用场景是不一样的。
4、转发很难单手操作,没有转发的数据。“我认可你,比让别人知道你的作品更重要”
让每个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是非常有价值、非常棒的一件事情。一个社会有生机有活力,是让每个再小的个体都能有人为ta的小努力,小目标鼓掌。如果快手是往这个价值观奔的话,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
一款产品是否有灵魂,决定它能跑多远;一款产品是否有灵性,决定它能跑多快。这是产品的创始人和决策者决定的。怎么看一款产品是否有灵魂,我觉得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看作者是因为一些事情而说了什么;还是,因为说了什么而坚持做一些事情。以及克制了什么。
下一次聊聊快手的挑战和海外的问题,快手所遇到的挑战和海外的问题其实可以从交互逻辑上推导出来的。
更多信息,尽在CAMIA官网:www.cam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