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商时代,品牌商如何抓住增长机遇?
近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2019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报告提出了后电商时代品牌商增长的五大机会领域。
该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额预计达到1.5万亿美元,占中国市场零售总额的1/4,不仅位列世界首位,并有望超越其后全球十大市场的网上交易额总和。可见,坐拥8.55亿数字消费者和最活跃的移动社交用户群体的中国市场,早已是全球消费品及零售商竞相抢占的目标之一。
图片来源:《2019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
然而,电商时代的红利所剩无几。网上零售交易额增速放缓,电商平台日趋饱和,竞争加速,获客和留客成本持续攀高。
于此同时,中国数字消费者日趋成熟。各大品牌商若想抓住后电商时代的增长机遇,应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实体零售的数字化创新
有效服务全渠道消费者
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消费者开始回归实体店,尤其是购物中心和单品牌零售店,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引领了这股风潮。
麦肯锡研究表明,对消费者而言,线上渠道与实体渠道的界限不断模糊。以中国最大的电商品类——服装为例,目前85%的消费者已经通过全渠道进行购买决策,而2017年该数据为80%。
图片来源:《2019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
店内购物体验是实体零售复兴的抓手之一。中国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将实体店购物体验与线上购买相结合。
实体店的复兴也推动着实体零售的数字化创新,且有望彻底重塑购物体验。
社交电商:实现流量经营和变现
并直达消费者(DTC)
广告主的营销预算一直在调整。过去几年行业内的一大趋势便是预算的紧缩和再分配。
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2019年中国广告市场趋势》,计划增加预算的广告主占比达到十年以来的最低值,但对于数字营销的投入却连年增加,对于数字媒体广告预算的分配在2019年达到了53%。
在全球也是如此。据市场调研机构Zenith最新发布的媒介预算报告,2019年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的营销投入将达到840亿美元,增长20%;而报纸、杂志等印刷广告则下跌6%,总额约690亿美元。
社交平台正快速促成冲动式消费,不断创造出增量需求。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交互,包括与关键意见领袖(KOL)互动、发布用户生成内容(UGC)、查看熟人推荐的产品等,促成了40%受访者的冲动购物。
图片来源:《2019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
社交媒体除了可为品牌商提供拥有社交元素的第三方平台外,还提供了直达消费者(DTC)的新渠道。
以微信小程序为例,调查显示,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品牌认知的用户,已经约占该品牌在领先电商平台上用户的四分之一。
小镇青年
激活下一个消费增长引擎
随着一二线城市的网络用户增长饱和,品牌商开始致力于挖掘下一个消费增长引擎。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中国低线城市和小城镇的年轻消费者或将成为下一个消费增长引擎。
研究表明,对于一些实体门店较难买到的商品品类,小城镇年轻消费者的网购率甚至可能超过一二线城市。比起大城市消费者,低线城市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较低更为轻松,同时也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
小镇青年在做购买决策时,虽然打折幅度仍占有较大比重,却不是唯一考虑因素。亲友的推荐、意见领袖的好评,以及是否是品牌专属款等都是他们的考虑因素。
事实上,他们对这些方面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
KOL/KOC:
制定消费策略
提升消费者影响力
与其他市场一样,内容营销对建立品牌和产品知名度的影响很大。但是能对消费过程产生影响的内容类型却因产品品类和品牌而异。
该报告表明,在洋酒、母婴、消费电子、非处方药、保健品及家装商品的购买中,专业内容的体现对消费者至关重要。
大促活动或折扣
实现数据驱动的定价和促销
近年来,大促活动已经是品牌商销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9年京东在“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创造的交易总额(含10天预售期创造的交易额)高达293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27%。
报告指出,中国的购物节营销攻略正在从单纯应用数字化渠道,转变为对线上线下各类零售渠道的综合运用。零售商需要更细致的思考,哪些品牌需要大力度折扣,又有哪些品类可维持合理定价,并利用数据驱动定价和促销。
后电商时代,随着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偏好及购买行为持续发生变化,品牌商应认真考虑开展行动,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
麦肯锡中国区新媒体设计出品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