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跨境电商现在都怎么样了?
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历时十余年,各类企业大多已启动或计划启动对于品牌化运营的探索,而用户、产品及品牌作为企业最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的品牌化发展和运营有着最为直接且深刻的影响。
熊猫君总结了Google研究的6类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画像和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外贸工厂
外贸出口业务以代工模式B2B起步,多年来通过代工模式为全球知名品牌输出了大量优质产品。随着业务规模的增加、工艺的完善,不断积累着产品研发与生产设计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探索属于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逐步向品牌独立站和品牌化运营转型。
平台卖家
平台卖家是中国最早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商品出口的厂商之一,依托于第三方平台完善的配套服务与早期的流量红利,产品快速卖向全球用户。然而在享受平台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受到来自平台扶持自营品牌的竞争威胁,正在向独立站转型。
流量导向独立站
独立站最早采用流量模式出海的玩家之一,通过大量广告投入吸引流量快速扩大规模。2017年通过独立站模式拉新铺货,快速做大规模,凭借着谷歌等流量渠道成熟的投放技巧测试爆款,形成了高效率、 高利润、低成本的商业模式。2019 年后这种通过大量广告投入获取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开始向品牌独立站的方向转型。
渠道品牌导向独立站
这是中国较早通过电商走出国门的一批玩家之一。在早期的出海之路中也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过一定尝试,不过发现平台的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诉求太高,往往敌不过其他更多的低价竞争者,平台对于店铺的展示方式也千篇一律,没有办法凸显产品差异化特性, 开始逐步重视品牌打造及跨品类拓展。
产品品牌导向独立站
建立初期重视品牌打造和优势单品的细节打磨,同时也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在品牌发展中始终将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开始逐步拓展产品品类。
国内品牌出海
虽然国内品牌依托淘宝及国内市场发展的发展,但品牌影响力并不局于此。通过内容平台的传播,品牌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近几年,国内品牌通过出海开创了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品牌出海初期,进行了多渠道的尝试,发现独立站官网的呈现方式自由度极高,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方式灵活调整;还可以全面掌握用户数据。
通过各种不同的出海路径,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在近年蓬勃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在产品、用户层面不断加强企业实力,还需要在品牌建设方面更进一步以支持企业跨越发展瓶颈。
用户
尽管部分中国跨境电商已经开始意识到用户行为数字化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并未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经营过程中,仍以单一的 GMV 指标来指导运营,未能建立全面展示消费者画像及全动态路径的指标体系,且无法利用该类数据有效驱动营销推广、产品研发、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业务优化,发展中迫切需要提升用户体验和复购率。
产品
背靠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中国跨境电商往往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但是在产品开发层面依然有提升的空间。一方面,以流量导向型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在前期没有良好的产品能力积累,供应链、自有设计能力等仍需要一段时间打造。另一方面,中国跨境电商的通病是产品开发时无法精准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基于其痛点及偏好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及上新规划。
品牌
国外消费者更加看重品牌带来的精神价值,而中国跨境电商的品牌建设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品牌价值观的塑造及传递对于大多数跨境电商而言仍是较大的挑战。例如,如何讲述好一个能够引发海外消费者共鸣的品牌故事,并因此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此外,中国跨境电商品牌更加注重产品层面的效果营销,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营销,难以占领消费者心智。如何平衡产品广告及品牌广告的投入,做到不仅仅关注短期投入及效果,也注重平衡中长期投入与收益,是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可持续发展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