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史上最严review政策或将来袭!
前几天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美国著名媒体华尔街日报在6月13号发出来的一篇报道,由于与我们行业息息相关,我就打开仔细看了一遍。
图源于华尔街日报
如上图所示,这篇文章有正副两个标题,大致的意思就是说现阶段review操纵和rating操纵在亚马逊上面依旧是一个大问题,而且老的获评方法依旧可以使用,新的操控手法还层出不穷。由于华尔街日报是美国著名媒体,一旦爆出来亚马逊虚假评论的事情以后,势必会影响亚马逊的商誉和股价,之前就有几次类似的事情发生,要知道这可是亚马逊绝对忍受不了的事情,所以接下来针对测评行为的严打,一定势在必行了,只是看靴子到底什么时候落地? 又会以何种方式落地?
那么亚马逊接下来的严打主要是侧重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报道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在这篇报道的开头,就拿出来了大卖泽宝的案例,报道里面说在泽宝的产品包装里面,有一张橘黄色的卡片。如下图所示,上面写着恭喜你成为了我们的幸运客户,你将获得35美金的亚马逊礼品卡。
然后在礼品卡的背面有整个礼品卡兑现方式的说明:通过邮件联系我们,附上你的order ID截图,然后完成测评以后的Review URL领取35美金的礼品卡。泽宝这个产品货值就在70美金左右,等于说直接拿出来售价的一半用来激励买家留评,真可谓是大手笔啊!
就在发稿前,笔者发现泽宝的几个大的账号和品牌(Taotronics、VAVA、RAVPower)已经被亚马逊封掉,目前还不知道是否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有无关系。
看到这里各位老铁注意啦,知识点要来了!既然华尔街日报披露了泽宝这一行为以后,后续亚马逊一定会对于通过产品卡片来做现金索评这一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按照现阶段的处理模式,一般都是第一次发现会要求你移仓,如果第二次发现会直接封号,而且账号里面的钱也不会给你了,后续对于通过产品卡片现金索评这种行为,打击力度和广度只会比现在更大,在这里我也建议大家彻底放弃现金索评这种做法,这种卡片太明显了,亚马逊一开包一抓一个准,迟早会出问题的。
那么产品卡片还能放么?当然还是可以的。只要能够避开下面几个禁区,就能够做到安全。
第一, 卡片上面不要有任何关于现金,返现,礼品卡之类的信息,即使是抽奖,中奖,刮刮乐这些也是不行的。
第二, 卡片上面不要有任何与review相关的信息,即使你写什么honest review,不去要五星好评,也是严令禁止的。
第三,卡片在设计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碰瓷,比如专门设计成亚马逊礼品卡的样子,有些人甚至在背面印上了美金,这种碰瓷行为也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说,如果大家在设计产品卡片的时候不要去触碰上述禁区,比如按照保修卡的整体思路来设计,还是相对来说会安全许多的。当然了,放弃现金索评自然留评率也会降低不少,你要是像泽宝这种直接35美金拿来现金索评,我保守预估回评率至少都有15%以上,风险与收益都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说完了产品卡片的事情,我们接着往下聊。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又说到了Rating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所谓的rating,就是不用写任何文字内容,直接提交星级的一种review提交模式。
报道里面指出rating模式出来以后,变成了滥用者的温床,很多产品的rating数量开始暴增,有的产品甚至出现这样一种夸张的情况:产品一共有5000个评价,全部都是rating,一个带文字的都没有。Rating功能的出现降低了测评的门槛,虽然亚马逊推出rating的时候并无此意,但是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所以我预估,后续亚马逊肯定会对rating展开严厉的打击,特别是最近都发现很多rating提交成功,但是前台不显示了的情况,而且服务商在推的定制rating服务,估计后面也很难以为继了。另外再提醒大家一点,就风控程度来说的话,现在不管是留rating还是留review,风控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后续亚马逊应该会重点打击那些rating和review数量不成比例的listing。
报道讲完了rating滥用以后,马上就把矛头指向了国际评论。报道指出,国际评论的滥用更加严重,很多listing本来是A产品,但是下面的国际评论很多说的都是B产品。其中还专门举个一个例子说明这种情况:一个明明是卖hair clippers的listing,结果下面的国际评论有几条内容说的却是TV mount,完全就是文不对题,货不对板。
国际评论文不对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估计华尔街日报的小编肯定是不清楚的,但是我们卖家清楚,亚马逊也很清楚,无非就是跨站点去跟卖别人listing,然后合并别人的国际评论,只要首页review和排前面的review是与产品相关就可以了,后面的话也很少会有人看到,作为充数量的review就可以了,也无所谓是不是与产品相关的review了。
之前合并国际评论只是在小圈子里面传的沸沸扬扬,这下华尔街日报一报道,等于说是摆在台面上了,后续亚马逊一定会对国际评论滥用这种现象采取措施的。最近应该就有很多人发现,合并完的国际评论不显示数量的问题了吧,这应该是亚马逊正在逐步调整相关的算法和政策,随便一夜之间拼几千个国际评论的日子,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报道里面还额外提到了修改差评的事情:很多买家在留完差评以后,会收到来自于卖家要求修改差评的邮件,大致意思就是花个几十美金作为补偿,让买家帮忙删掉评价,很多买家不甚其扰就把卖家举报给了亚马逊,早些时候亚马逊是不怎么管这类问题的,但是随着遇到此类问题的买家越来越多,其中还关乎到买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所以我预估后续对于这方面亚马逊也应该也会加大打击的力度。在这里我也建议各位老铁也不要再去找服务商买邮箱去搞什么现金诱惑删差评了,后面这种行为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图源于华尔街日报
关于删差评这种事情大家一定要慎之再慎,千万不要去激怒买家,不然的话后果很严重。之前国内媒体南方周末也有专门报道过,前段时间深圳大卖帕拓逊被亚马逊封号,就是因为修改差评引起的,并不是像之前坊间传闻的那样是因为刷单测评被封号的。
图源于南方周末
在华尔街日报这篇报道的最后,还提到了之前几个一直很流行的测评方法:比如通过Facebook广告以及group来测评,比如找一些诸如VIPON之类的测评网站去测评。这些招数早就已经玩不转了,亚马逊让Facebook封掉了大多数测评账号,关闭了大多数的测评group,同时找到各类伪装成deals网站的测评网站的前台页面,直接把前台上面的产品信息全部记录在案,这些产品就是属于有测评嫌疑的产品了,各位还记得上次五月份封店潮么?就是某个测评网站被社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后续公共渠道的真人测评的路已经慢慢被堵死了,除非你能像anker一样,有自己的品牌私域流量,这样真人测评才能够继续玩下去!
关于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我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如果想要看英文原文链接的朋友,可以来我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原文链接,即可获取。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文章以后可能会好奇,为啥亚马逊这么大一个公司对于这些舆论那么在意,最后我再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其实对于亚马逊这种上市公司来说,具体的营收和利润已经不是股东们所关心的事情了,股东们更在意的是公司的股价,你看姐夫成为首富那也是靠股价上涨,而不是亚马逊这个公司具体给他赚了多少钱决定的。所以说一旦有些丑闻被爆出来,比如虚假评论这个事情,势必会影响到股价,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毕竟虚假评论在美国可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严格来说都算是犯罪了,整个美国的电商生态并不是像中国一样,电商平台老大带头刷单。而且在亚马逊看来,所谓的现金索评,免费产品换评价,卡片索评等等可能在淘宝和京东里面非常正常的行为,在亚马逊看来都属于incentive review,incentive review严格来说是要被划入到fake review范畴的,一旦涉及到fake review,亚马逊就一定会被美国舆论口诛笔伐的。
所以说review是亚马逊永远的软肋,一旦有新闻媒体或者网络舆论戳到了虚假评论这个软肋,亚马逊势必会来一波猛烈的删评封号运动,而且一定会不断地升级review的风控,以及施行更加严格的review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