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亿美元天价罚单不算啥!亚马逊最恐惧的反垄断大刀在她手里......
前段时间,一个消息在跨境电商行业圈不胫而走:
亚马逊专门新建了个网站,用来寻求卖家支持,对抗美国国会的反垄断法案。
网站首页截图
这一动作的直接导火索,是今年6月美国众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一套6项反垄断法提案,其中被认为对亚马逊影响最大的《终止平台垄断法案》也通过了审议。
大家都知道,亚马逊与国会的“反垄断”博弈,至今悬而未决。
结果揭晓之前,作为卖家,我们有必要捋清楚,这场反垄断博弈的走向以及新法案的出台到底意味着什么?
亚马逊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没有人会怀疑,亚马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举足轻重的的商业巨头。
现在,这个超级体还在不断膨胀,在全球零售、平台、金融、物流、出版领域极尽扩张,构建一个几乎无人能撼动的综合商业王国。
你看它和对手这差距,一骑绝尘。
美国2020年电商平台份额前15名
不过,亚马逊就算是齐天大圣再世,也还有如来佛的五指山在上,这个五指山就是各国政府的监管。
作为一家体量如此庞大的公司,亚马逊正面临公众和监管越来越多的审视,当然,“侵权”““假冒伪劣”这类官司都是小打小闹,闹大了也就是轻微“擦伤”。
真正可能会撼动亚马逊根基,甚至改变其走向的挑战,是美国正在审议中的反垄断法案。
因为一旦部分法案最终通过,亚马逊很可能会“分家”。
国会多次扬言拆分亚马逊,然而......
近两年,在互联网科技巨头一路高歌猛进,上演新时代的“圈地运动”时,一阵席卷大型科技企业的反垄断飓风,也在全球刮起。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巨头之一,亚马逊没能避免。
从2019年开始,亚马逊就不断收到来自美国国会、欧盟的反垄断指控。
指控的焦点都是关于亚马逊在相关市场中扮演的双重角色。
认为它既是平台内参与竞争的商家,又是平台,掌握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渠道、交易数据,可以对商家制定各种规则,从而利用“看门人”优势,偏爱自家产品。
指控不断,调查不停,美国国会甚至多次扬言要拆分亚马逊,那究竟对亚马逊有何影响呢?
老实说,如果按照美国现行垄断法的准则,亚马逊可能会相当安全。
2017年,一篇名为《亚马逊反垄断悖论》的论文在美国法律界和商界引起轰动,《纽约时报》称其“重构了数十年的垄断法”。
作者Lina Khan(莉娜·汗)凭借此文一战成名,并在今年由拜登亲自任命,从哥大女教授一跃成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年轻的主席。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现任主席
彼时,她就在文中犀利指出,美国已经实行了近百年的垄断法,对亚马逊的垄断行为根本没辙,也可以说,亚马逊没有违反现行的反垄断法。
因为美国现行的反垄断法,主要以短期的消费者利益为准绳来评估竞争,更直白点说就是看消费者是否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
照这个准则,亚马逊无疑做得相当好。
美国现行的反垄断法准则,低估了互联网平台掠夺性定价与跨行业整合可能带来的反竞争效应。这位后来参与并推动对亚马逊反垄断调查的FTC主席,当时就石破天惊提出:
要限制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平台权力,美国得重新立法!
美国两党反垄断的决心有多强?
在FTC的推动下,美国国会从2019年6月起,开始了对限制包括亚马逊在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立法探索。
我们来捋捋时间线:
2019年6月,FTC宣布启动对亚马逊市场影响力及其数字市场“守门人”角色的调查;
2020年10月6日,FTC正式颁布《数字化市场竞争调查报告》,强调美国有必要改革现行反垄断法;
2021年6月,众议院司法委员推出了六项反垄断相关法案,其中对亚马逊影响最大的《终止平台垄断法》也通过了审议。
看到了吗?这就是一张网从编织到收网的过程。
尽管这只是第一步,但这步步为营的一连串操作,至少表明了国会不惜变革百年反垄断法,也要限制大型科技企业权力的决心。
亚马逊分拆压力下的第三方卖家
亚马逊身上的监管压力还在加剧。
今年7月,欧盟就对其开出了一张创记录的8.65亿美元罚单,亚马逊也很快还击,在10月中旬提起上诉。
对现在的亚马逊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国会反垄断法改革,对第三方卖家来说,亦是如此。
据在线商人协会(OMG)分析,如果国会通过某些反垄断立法,最大的变动可能是亚马逊会从“市场平台”模式转变为“商店”模式,第三方卖家可能会转变成亚马逊的供货商。
在联系邮件中,亚马逊甚至发出警告:如果国会的某些反垄断拟议法案最终通过,它可能会关闭其第三方卖家平台。”
亚马逊邮件截图
业务分拆是有可能,但要关闭第三方卖家平台可能不大。
毕竟,在亚马逊平台的业务结构中,第三方卖家不仅占据平台销售额的半壁江山,还是亚马逊物流、广告和其他一系列基础服务的收入来源。
如果真的分拆,很可能就是1个网站分成2个网站,一个自营,一个做第三方卖家平台。
不过,公布新的反垄断草案只是第一步,要形成法律,还需通过众议院、参议院审议,美国总统最终确认,这中间还有很多环节和变数。
在美国,资本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据多家外媒报道,包括亚马逊在内被针对的几家科技巨头的高管、说客、十多个智囊团和由科技公司付费的游说团体,一直在四处周旋。
大家也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要被时不时就爆出来的指控新闻扰乱决策。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多平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