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eBay,沃尔玛大佬“吵架”,供应商损失巨大;日本新年号“令和”一出,亚马逊日本站繁衍出6000多周边产品.....
亚马逊接连“开撕”eBay,沃尔玛,导致供应商损失巨大
亚马逊与沃尔玛的关系一直是不和谐的,但是,这次亚马逊与沃尔玛直接开撕了。战场就在墨西哥。
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沃尔玛的墨西哥分公司直接对那些既向沃尔玛提供杂货又向亚马逊提供杂货的食品公司进行处罚了。如果食品公司想要在亚马逊上继续贩卖杂货,那么不好意思,沃尔玛将会直接与这些食品公司说再见。
沃尔玛就其这一现象发布新闻,向路透社表示,自己并没有规定供应商可以跟谁做生意,只是一直在争取最优价格而已。而这件事的另一当事人,亚马逊没有任何新闻发言,就这件事不予置评。
为什么沃尔玛会在墨西哥站如此与亚马逊大动干戈呢,原来,沃尔玛墨西哥分公司,一直是沃尔玛的盈利巨头,沃尔玛担心供应商为亚马逊持续不断供货,会导致美国站的历史重演,使亚马逊成为杂货销售领头羊,自己市场蛋糕被分割。
供应商表示,不论是供给亚马逊的产品,还是供给沃尔玛的产品,两者的批发价格是一样的。不过亚马逊选择比沃尔玛价格还要低的销售价给予消费者。然而,令人郁闷的是,沃尔玛并没有与亚马逊进行价格上的比拼,而是直接剥削供应商。虽然,这次事件,亚马逊没有回复,但是,相信不久亚马逊肯定会有大举动来报复沃尔玛,只是希望,这两家大神开撕,千万不要在拿第三方卖家做筏子,导致卖家利益亏损。
与此同时,亚马逊CEO贝佐斯在致股东的信中还暗示eBay增长不如亚马逊,并且要求沃尔玛将员工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6美元。对于亚马逊的挑衅,躺枪的eBay和沃尔玛分别做出回应。
eBayCEO在推特上表示,他们不与卖家竞争,并且不捆绑没有终结的服务来创造竞争屏障。相比于eBay的佛系反击,沃尔玛则直接反怼亚马逊应该先缴个税再说。
日本新年号“令和”一出,亚马逊日本站繁衍出6000多“令和”产品
日本将于5月1号正式启用新年号“令和”,而我们的跨境电商们从中抓住了巨大商机。
我们在日亚搜索:令和
短短十几天,已经有6000的搜索结果了,虽然目前销量不多,但很多产品值得我们提前去布局。
卖家们可以放心,日本商标局明令禁止使用年号注册商标和专利,所以请大胆创作吧。
1、画框,写着“令和”的poster
2、文化衫
3、带有“令和”字样的手机壳
4、环保袋,女士手提包
建议大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提前布局日本新年号相关周边产品!
“非洲亚马逊”Jumia 纽交所上市,客户400万+8.1万商家+年收入1.5亿美元
4月12日非洲电商平台Jumia Technologies AG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盘价为每股14.5美元。据招股书显示,Jumia将出售13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筹集高达2.16亿美元的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将成为非洲电子商务和科技企业的第一笔IPO。
该公司成立于7年前,在尼日利亚、肯尼亚、摩洛哥和埃及等14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销售各种商品,其中包括: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华为的智能手机,或是宝洁、帮宝适、耐克等品牌的商品。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其他投资者都普遍认为,它将成为非洲大陆第一家科技独角兽,即:一家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公司。
JumiaPay支付服务
Jumia公司还在不断扩大其新推出的支付服务JumiaPay。这款应用程序于2016年首次推出,允许购物者通过电脑或手机结算账单,尽管他们更习惯于现金支付。该公司表示,目前在尼日利亚和埃及的Jumia平台上,JumiaPay已被用于大部分订单的支付活动中。
住在阿比让的福法纳说:“这里还有其他的网上购物服务,但Jumia绝对是第一名。在科特迪瓦,我们有时会对在线业务持怀疑态度。但Jumia公司的服务快速、可靠,你只需注册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即可。”
亚马逊日本11年来首次提高prime会员价格
亚马逊自11年前在日本推出Prime会员服务以来,首次上调了价格,理由是成本不断上升。亚马逊盘后跌0.33%。
亚马逊声明中表示,从周五开始,快递、流媒体和其他一系列服务的年费价格将上涨26%,至4900日元(44美元)。月度用户的费用每月将增加100到500日元不等。
Prime会员的价格因国家而异,与美国119美元的年费价格相比,日本的会员成本仍然微不足道。
亚马逊已将日本打造成其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政府估计日本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不足6%,且日本老年人对网上购物仍持谨慎态度。过去5年,该公司加强了在该国的业务,推出了音乐、视频、Amazon Fresh和Prime Wardrobe等服务。
在亚马逊之前,日本已有多家公司上调了冰淇淋、杯装拉面和瓶装饮料等商品的价格,所有这些公司的理由都是,在日本有史以来最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之一,物流和人力成本都有所上升。
日本包裹运输巨头大和控股有限公司(Yamato Holdings Co.) 2017年表示,将与包括亚马逊在内的企业客户就更高的价格进行谈判,因为对其快递服务需求的增长对其员工造成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