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缠身的中国卖家:刷空包赚取200万,盗取信息违规开店、刷单 真的就没关系吗?
2021年的行业震荡大家应该都深有感触,约600个中国品牌的3000个账号被亚马逊封店,预计损失金额已逾千亿元。
这是中国卖家首次遇到的如此震撼的局面,不少卖家,甚至包括行业大卖都遭受重创。按照亚马逊的官方说法为,这些涉事卖家“多次、反复、严重滥用评论及其他许多违规行为”。
且不说是不是全部涉事的卖家都如亚马逊所言,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跨境电商的灰色另一面暴露在阳光之下。
据新闻报道,莆田市一所民居里,一千多万条个人信息躺在范某的一个移动硬盘里,这些非法采购的信息,用途之一是被注册成亚马逊卖家账号,每个账号的收益在人民币200元至2000元。
一千多万条信息,算下来,这个“利润”惊人!
半年后,范某被警方查获,法院判决其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追缴违法收入近15万元,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2020年一年亚马逊平台新注册店铺有100多万。其中有不少人打上了“下店代办”这门生意的主意,更有甚至,则涉足信息灰黑产,通过大量买卖个人数据谋取非法利益。
有一个案例是,嫌疑人通过某种软件,在互联网上扫描并远程获取计算机IP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每台IP信息购入价12-15元,之后登录购买来的IP地址,注册了美国亚马逊购物网站账户,并通过推算他人信用卡,在亚马逊网站购买母婴产品,将其在国内进行二次销售,共获利2万余元。
另外国内淘宝等平台已经习以为常的留评返现模式也被复制到了亚马逊。邵英东一开始只是帮朋友、同行刷单,但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副业收入比主业高了,就开始自己去做服务商了。
河南焦作两名青年也因涉嫌信息网络犯罪被起诉指控。其中屈某于去年四月底开始进行支付宝、微信、银行卡“跑分”活动,分别从亚马逊等跑分平台接单刷流水。5月7日,李某前往屈某家中,并在明知刷单跑分所得收入违法的前提下,依然决定“投资”5万元。两人仅仅在一个多月内,用屈某提供的6个银行卡账号、2个支付宝账户和1个微信账户就产生了非法支付流水300多万元。
2021年,亚马逊曾协助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机关,完成了一起恶意评价其他卖家的案件调查。在该案中,某卖家就通过雇佣相关服务商故意给竞争对手商品发表差评,恶意购买受害卖家店铺的大量商品再集中退货,等等行为最终导致受害卖家的店铺被封。
福建莆田同样有这样一个案例,当事人首先通过上文中所提到的方式“开店”——从淘宝购入大量跨境电商平台Lazada上的企业店铺,随后便发布远低于市场价的电脑椅、照相机、自行车、跑步机等商品链接。待来自不同国家的顾客下单购买后,发出与订单商品描述不符的佛珠手串、内裤、T恤等价格低廉的商品。四个月后该团伙被警方查获,共骗取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顾客的支付款项近200万人民币。
赚快钱的思维一旦占据上风,就会令人走入极端。如今的跨境电商群体已经不再是往日“不为人所熟知”的小众群体。随着疫情突发,全球的线上购物迅猛发展,而国家也一再表态支持“新业态新贸易”的模式,跨境电商行业的正规、健康发展形式已经开始,早期的粗狂式野蛮式已然不再适应当今的形势。而如果真的想要把它作为一项工作甚至事业来做,违规操作真的不可取。因为你要知道,“秋后算账”是亚马逊最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