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的财务自由之路
可以说每一个创业者都有一个提前退休的梦,我当然也不例外,总是梦想着40岁之前就能够真正的实现退休,去做一些自己内心中真正喜欢的事情。因为人生总是会陷入到很多无奈,比如喜欢做的事情不挣钱,挣钱的事情自己并不喜欢,人能够在不降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还能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谓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儿!而且在如今亚马逊封杀品牌,很多卖家纷纷倒闭的大背景下,很多卖家其实对亚马逊已经失去了信心,逐渐开始放弃了把亚马逊当做长期事业的想法,都在寻思着如何能够提前退休了。
不过想要实现提前退休,必须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说的更时髦一点就是提前实现财务自由。关于财务自由的标准非常多,百度百科上面的定义是:“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到底有多少现金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这个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中的标准,当然这个数字肯定不会太低,如果定得太低就不是财务自由,也不叫提前退休了,而是妥妥的躺平了,我一直相信躺平一定不是大家想要的状态,真正躺平的人也不会持续看我的文章。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作为一名亚马逊卖家,应该如何实现提前退休?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呢?一般来说我觉得应该有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就是走资本化道路,经过无数轮的融资,完成各种对赌以后,最终实现IPO,然后把股份套现,成功实现财务自由,完成提前退休的目标。
这条路其中的艰辛自然不必说,IPO更是小概率的事件,不过最难的还是需要你在持续保证每年至少2倍以上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账号和品牌的安全,前几年或许咬咬牙是能够实现的,但是今年在亚马逊这波扫荡之下,高速增长和品牌安全两者其实是很难兼得的。而且走资本化道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稍有不慎,可能连公司都会丢掉,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家可以想一想价之链的案例。所以说资本运作这条路,一定是三条路里面最难最艰辛的,潜在风险也是最大的。当然了,如果能够最终成功,不管是名还是利,也都是最大的!
对于坚定走资本化道路的卖家老铁,我也给你们一些忠告:我和各类资本都有聊过,发现资本比较喜欢投两种类型的卖家:一种是走品牌化的;另一种是深耕供应链和产品研发,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卖家一概不予考虑,一些做精铺和铺货的卖家,在资本眼里面是没有价值的。而且一旦走上资本化道路,如何做到未来几年在保证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账号和品牌的安全,也是各位老铁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另外,经历过这次封品牌风波以后,资本对于过于依赖亚马逊平台的卖家会非常谨慎,对于这类纯亚马逊卖家一般的估值都不会高,而且目前兴趣不大,所以建议老铁们可以考虑尽量去拓展一些其他平台,包括品牌独立站等渠道,这样才能有一个更高的估值。
聊完了第一条财务自由之路,我们来看看第二条路。第二条路其实很简单,卖家就是单纯卖货赚钱,等财富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这部分以做精铺和铺货的卖家为主,他们利润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怎么压货,特别是铺货的卖家,现金流是非常的好,因为账号多,品牌多,listing里面爆款比较少,所以抗风险能力也很强。剔除掉头部,针对一些中型的精铺和铺货卖家来说,基本上持续做个3-5年,手里面大几千万到一个亿的现金是有的,如果一个亿已经是内心中财务自由的标准,大可以关门不干了,这部分卖家并没有把亚马逊当做一个可以奋斗终生的长期事业,也从来不去想什么资本化品牌化,而是把亚马逊当做一个短期的赚钱工具,赚到一定数目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钱,慢慢那个时候亚马逊也不好做了,就可以潇洒离开了,这种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关于精铺的主要玩法和思路,我之前有篇文章专门有聊过,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亚马逊卖家“过冬”自保指南!。另外,那些通过玩各种黑科技来做精品的卖家,也是类似的套路,只不过他们更是刀尖舔血,风险会更大,稍有不慎可能会把之前赚的都吐出来,财富积累速度比做精铺和铺货的更快,但是风险相对来说也是更大的。
看完了第二条路,我相信有一部分卖家肯定比较急了。这类卖家不做精铺和铺货,主要是走品牌化和精品化的路线,但是又不想去走资本化道路,对IPO没信心。如果这类卖家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有没有比较适合的道路?答案是有的,也就是我即将开始介绍的第三条道路:亚马逊品牌买卖。
先简单说一下亚马逊品牌买卖的基本逻辑:你把你的亚马逊品牌、账号,以及供应链资源一次性卖给境内或者境外的资本,大家商量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价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后你拿钱走人就好,所有环节到此结束。你拿到钱以后可以选择遣散团队,享受人生;也可以继续奋斗,通过原有团队再次复制一个新的品牌,因为资方是不要你的团队,这一点意味着你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努力,再复制一个品牌去卖,老卖家都知道,最值钱的不是品牌,不是账号,不是供应链,而是人,是团队。
了解完了品牌买卖的基本运作模式,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想要去收购这些品牌?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去收购亚马逊品牌?简单来说,这些手握资本的亚马逊品牌收购机构,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本就是大卖家;另一种是新成立的专门做亚马逊品牌收购业务的公司。这些品牌收购方在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权和债权融资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全资收购亚马逊品牌,成功收购后由其进行品牌升级和运营,从而实现收购品牌的业绩增长。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宝洁、联合丽华这种品牌集团,或者从所收购品牌中孵化出Anker这种垂直类目巨头,短期内以上市为目标。
这些公司会专门挑选有品牌潜力的亚马逊卖家,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卖,年销售额从近千万到几个亿人民币不等。只要账号、品牌资产、库存、供应链资源,不要原卖家团队。收购完成后,对产品、品牌、营销、渠道进行全面升级,从而实现销售额的翻倍增长,相当于国内卖家完成了从0到1的创业,这些收购方去做从1到100的扩张。
我们接着往下聊,那些能够拿去卖的亚马逊品牌,到底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如果满足要求的话,交易价格又有什么衡量标准呢?各位老铁别急,我来详细给大家介绍:
从品类上来说,大部分收品牌的机构不限制品类,如家庭场景的家居、厨具、工具、宠物;汽车场景、办公室场景等也均可以。不过现阶段这类收购公司大部分没有产品研发团队,对于更新迭代快、个性化比较强的3C和服装产品类目,一般不怎么考虑,更喜欢生命周期更长的产品类目。
聊完了品类要求,我们再来看一看对于品牌具体的指标和要求。拿品牌的指标来说,收购方主要关注品牌定位和具体业绩这两大方面:
聊完了具体指标要求以后,剩下的就是如何去估值了。这也是有出售意向的卖家最关心的事情。简单来说,目前卖家估值=过去12个月的平均月毛利润*估值倍数,卖家收到的总资金=项目估值+库存,估值倍数在30-50倍之间。
其中影响估值背书的主要参考因素包括: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增长、品牌增长潜力,品牌资产(专利、商标、供应链资源)、产品表现(评论、评分、排名)等。当然这些标准也是比较灵活的,这些品牌收购公司也是具体卖家具体分析。很多卖家刚和这些收购方接触,就想了解能给多少估值,但不同卖家估值完全不同,同时也要看买卖双方的博弈。所以在这里,我也建议各位老铁,如果你真的打算卖,并且预期接下来营业额利润会有一定下滑,那更早卖会有更高的估值。同时可以接触更多的资方,获得更多报价和议价空间。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整个品牌交易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如果初步达成意向的话,整个流程不会太久。从时间上来说,相比于国内股权融资,风险投资机构更看重团队和市场空间,整个融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在2-6个月,甚至一年时间。而对于亚马逊品牌收购来说,收购方更看重卖家账号品牌稳定性和可塑性,从接触到打款,一般在2个月时间,项目越小时间也就相应越短。
关于第三条路品牌收购也和大家聊到这里了,以上就是我觉得亚马逊卖家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三条路,当然了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卖家,或者是一个亚马逊打工人,财务自由还是离你太远,不过我觉得还是可以多了解一下,至少有一个可以努力奋斗的方向,有梦想并且能够朝着梦想去努力,比直接躺平肯定是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