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一夜爆富的玩法,最高可达4000万美金!
很多人多说亚马逊不赚钱,
估计这会儿可能已经被打脸了,
现在我们不说你卖什么赚不赚钱,
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
一个亚马逊账号现在最高可以卖到4000万美金,
做亚马逊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货卖不出去可以卖账号,
谁还说做亚马逊不赚钱真的会被打脸,
早在2018年就已经有这么一个说法,
大量的收购商开始涌入跨境圈,
依靠卖一个账号暴富的卖家不在少数,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将近80几家品牌收购商,
还不包括那些浮在水面下蠢蠢欲动的,
而这个显现被业内称之为“快速实现财富自由”,
还的确是真的做到了这一悖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吸收了数千亿人民币,
在美国的市场上创造了最快的独角兽企业,
今年10月成立于2018年的Thrasio完成D轮融资,
以34亿美金融资总额快速成为独角兽,
12月Seller X再获5亿美金融资成为另一独角兽,
在中国本土聚合商Nebula Brands,
于11月完成了5000万美金B轮融资,
大家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对的,这和当初的房地产极其相似,
只是这次变成了“收购+运营”的模式,
不过依然是通过拉满杠杆来获得资产资金,
比拼的核心实则是资产管理效率,
这个时候对出手的准确度以及对店铺的认知很重要,
但是对中国卖家们来说,
这也算是一种合理化的退出机制,
让自己可以快速的及时止损,
整个2021年的亚马逊大家都知道,
封店潮、海运暴涨、平台监管、流量变贵,
每一个都让中国卖家增加了一道阻碍,
而聚合商也给到很多卖家另一条出路,
其实我们可以细细的想一下,
我们卖家赚的无非就是产品本身的利润,
收购商们看中的则是这个品牌规模化后,
能够带来的资产差价,
这就和投资地皮盖楼一个性质,
就说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收购了几个店铺,然后开始运营,
只要店铺运营回本了你就是赚的,
即便有一部分品牌在运营后开始跌价,
但是只要有一部分能赚就可以覆盖掉,
然后就可以开启融资越滚越大。”
看上去是不是很合情合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大量举债的杠杆收购游戏,
是不是应该先考虑下背后的风险,
大面积封店就是最大的一个隐患,
所以很多聚合商就开始在审核上下功夫,
不断的对品牌和店铺进行检测,
但是中国的品牌出海才刚刚开始,
很多聚合商只是为了可以打造一个类似联合利华的形式,
可中国的亚马逊卖家依然还是以铺货为主,
就算做精品的卖家也只不过有个品牌名而已,
你真要说可以拿得出手的品牌那也只有安克,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蝴蝶效应?
如果想被聚合商们发现,
那你势必会打品牌冲排行,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审核方式,
那么如果类目排名靠前的全扫完了,
马上就会呈现一种垄断形式,
这样一来后面的资产就会水涨船高,
在欧洲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
那对于国内市场明年能出现的就是更“卷”了,
想要持续做大资金就得持续的注入,
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的群运营,
在老农看来这也只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
这种杠杆原理不新奇,
只是出现在跨境圈让人很摸不着头脑,
但是对于想及时止损的卖家来说,
也不完全是件不合理的事,
在这里也提醒很多聚合商们,
静观一下2022年的跨境市场再出手,
别到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