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拼多多对战亚马逊,亚马逊卖家该如何自处?
今年9月1日,号称13亿中国人都在使用的拼多多正式开启了出海之路,拼多多跨境平台Temu正式开售,来分跨境市场这块蛋糕。上线两个多月以来,Temu以其惯用的低价策略在北美市场迅速传播,已经有不少亚马逊的卖家感受到了这波低价的威力。
Temu还效仿了亚马逊的两大“杀手锏”
除了低价和折扣,Temu还效仿了亚马逊的两大“杀手锏”:包邮和免费退货,从物流交货时间来看,页面显示的交付日期普遍在5-12天,在物流和退货环节上,Temu则对买家更加宽松:
1、如果延迟交付,卖家将获得全额退款,并免费保留该物品;
2、卖家可以在下单后的90天内免费退货。
Temu登顶APP Store的购物APP下载榜第一
根据Sensor Tower商店情报数据显示,Temu在美国市场退出仅两周就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购物APP,9月中旬先后占领了美国Android应用商店和Google Play商店购物应用的单日下载量No.1,成功超越了亚马逊,沃尔玛以及SHEIN。
一直到10月中下旬,入驻还不到50天的时间内,就直接登顶APP Store的购物APP单日下载榜第一,可谓是完全征服了老美。
以低价和补贴的策略来撬动流量,而且选择在下半年上线,Temu绝对不会错过欧美市场重要的圣诞旺季,不少在亚马逊上做礼品的卖家已经感受到了这一波冲击,甚至有很多卖家都抱怨连连。
以往正是大卖的季节,也已经备了大量的货过去,今年的旺季却“不旺”,导致自己积压大量的库存,仓储成本接连上涨。不得不说,Temu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亚马逊的卖家。
Temu的加入,从长期来看可能是一件好事
Temu强势来袭,亚马逊卖家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了,然而,一部分的卖家却从中看到了一些好的方面:
亚马逊作为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已经形成了垄断的局势,而平台又是无条件的偏向买家,对第三方的卖家各种打压,导致卖家们叫苦连连。
这次Temu的加入,使亚马逊有了竞争对手,从长期来看可能是一件好事,会让亚马逊更加珍惜和尊重第三方卖家。或许亚马逊会良心发现,对卖家更好一些。
然而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今日,Temu的超低价对美国“下沉市场”的消费群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短期内会吸走亚马逊的一部分流量,显然,这对中小卖家来说并不是好事。
Temu的底层逻辑
一部分做轻小商品的卖家也考虑是否要去投入Temu的怀抱,深圳也已经有大卖入驻Temu,此外,前几天亚马逊公布了2023年配送费上涨的通知后,跨境卖家们关于入驻Temu的呼声已经越发高涨。
Temu目前的招商政策看起来也是相当诱人:0元入驻,0扣点,国内卖家只需要根据招募品类,提供合适的商品和报备低价,Temu的买手及价组确认选品后,卖家将货物发往国内仓备货,由Temu完成上架下订,出货配送等。但一些资深的跨境人,深入研究之后也发现其中暗藏了不少套路。有卖家分析了Temu的底层逻辑后表示,拼多多的这一刀最终砍向了卖家们:
1、卖家没有定价权,都只是给Temu平台供货,定价权由平台把控;
2、平台通过不断筛选,淘汰没有优势的卖家,最终留下最有实力的供应商;
3、退货模式现在是仅退款模式,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平台还将处以5倍罚款。
由此看来,大部分目前亚马逊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只能坚守自己的阵地,从中寻求出路。
轻小商品计划降低了价格门槛
这次亚马逊物流费的调整针对标准尺寸商品都有所上调,但是亚马逊推出的物流轻小商品计划却降低了价格门槛,这引发了不少卖家的关注。
此次调整,亚马逊物流轻小商品计划使用的选品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商品价格从10美元提高到12美元,使卖家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上架更多的选品。
也有卖家猜测,亚马逊退出这个计划,是不是为了对标Temu,感受到了来自Temu的威胁,才会鼓励卖家做轻小类的产品。无论亚马逊调整的初衷是什么,短期内Temu肯定会对亚马逊一部分下沉市场的卖家有影响。
长期而言,就要看Temu后期是怎么样的一个玩法了,拼多多是否有资本支持Temu继续烧钱。而对于亚马逊的卖家,也要稳住阵脚,在目前的形势中寻求突破:
1
差异化选品
所谓的差异化并不仅仅是开私模的产品,并不是所有的卖家能够一开始就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开私模,上大货,理论上来说,只要是你跟竞品存在有差异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差异化改造,例如包装上的差异,赠品方面,搭配销售等等,可以从这些小的差异点着手。
2
精细化运营
现在早已不是几年前随便上架产品就能销售的时期了,在产品上架前后我们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优化并且做好布局,例如前期的关键词调研和筛选,后期运营节奏的把控等,做到高效运营。
网一到来,美国的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因为Temu的加入而更加激烈,无论在那个平台,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体验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不管是从流量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来看,短期内,亚马逊在美国的电商龙头地位仍然无法撼动,所以各位中小卖家与其捣腾流量少,利润低的Temu,不如把这个时间花在研究亚马逊运营上,研究新的政策和功能,分析平台变化,让自己在亚马逊上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