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粉高手如何拉低、抑制粉丝增长,让它不过100<上>
还在为粉丝太多发愁吗?还在为你电商店铺、独立站流量过多发愁吗?
本文拿互联网时兴的内容产品做例子,深入人脑思维的“潜意识”层,来看看粉丝是如何被抑制增长的。不过最终“控粉”效果如何,看各位创作者,本文不做保证。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拿20粉做启动
2021年全球 78亿人口,近一半人智能设备平均算下来超过2个,2个智能设备还潜入若干个社区(假定人均5个)……
这么算下来,实体人口+虚拟人口,总数怎么也会超过 450亿,就假定为 500亿。
「数据可以在 https://xmg360.com/news 若干篇文章中翻阅得到;读者不用翻,我都放在这里了」
(估摸)25亿内容创作者(实体人口),500亿/25亿,人均分得粉丝20个。
以上计算,请读者注意,20粉是初始粉丝量。
也就是你只要以一个创作者身份入网,你就能轻而易举拿下初始20根粉丝。
显而易见,内容创作者的增长速度,一定比不过入网的实体人口+虚拟人口的增长速度。
换句话说,无需作为,每位创作者的粉丝量,也将会以近乎看得见的速度增长着。
粉丝20到100,也用不了几年的功夫。
粉丝增长与抑制
粉丝增长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粉丝量往大处长,众所周知,是件难度不小的事;粉丝量突破一个瓶颈,很多人或许都有体会(不巧的是,我正在体会),也不容易。
既然增长和长成大体量,都很难,那么它的否命题——抑制粉丝增长,就一定很简单。
简单的事情,我猜,大家不一定都会留意到。
假如你也想抑制粉丝增长,避免过百,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事。
我是谁?
我们回看一下标题,拆出两个动词:拉低、抑制。
在语法词法上,它们是主动动词。
主动动词表明你的主观意识。
当你第一次看到本文标题的时候,你的直觉——也就是浮出水面的意识是:扯淡,谁会嫌粉丝多啊,我要的当然是粉丝增长、越多越好。
但是那只是你意识的表象。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其实你的潜意识是:拉低、抑制粉丝增长。
这就神他M奇怪了,我明明想要的是粉丝的增长啊!
大白天的……
潜意识支配的行为,都是你不容易看到的。
你以为你没主动这样做,其实,你就是主动在这样做。
事实胜于雄辩,你的粉丝确实没增长。
粉丝不增长,只是一系列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说,粉丝不增长,原因在于你的若干行为。
所以,你一切创作内容、创作方式,确实在履行于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支配我们的,就是那些直觉般的、再自然不过的动作。
而这些,却需要你反观才能得到的。
所以,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的路径,一直去这样做,就能“主观”的抑制粉丝增长。
正如我本人,就一直在抑制粉丝增长。
重新审视这个命题
正常情况,这个命题是:如何促进粉丝增长,让它千千万万、乃至过亿。
但是正面比较难回答,数学老师教我们用反证法。
这个问题不玄乎,包含三个元素:我、意识、对象。
前文,我们从该问题的否命题——抑制粉丝增长,来切入的。
(导致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粉丝增长”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理解其实是个心理学问题。
当然哲学也能来插一嘴。
二十世纪的控制论、信息论、分形,都可以来插一嘴。
对不起,一不小心,发散开去了。
道理终归是道理。
最后粉丝涨还是TM不涨?
明月照大江!
从心理学上,弗洛伊德能够很好的解释“粉丝不增长”的原因。
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既定的路线走下去,减少尝试,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粉丝增长。
注意——我再强调一下,按照这个路径走下去,就能避免不必要增长。
粉丝是什么?
前百度产品副总裁、滴滴产品顾问俞军(也被大家誉为"教父级"产品经理),有这样来定义用户: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粉丝是不是用户?
按现在的互联网时兴的说法,创作者输出的内容,就是内容产品。
所以,粉丝阅读你的内容,就是你的内容产品的用户。
我们来看看微信订阅号——不知道微信几时把它改成了散列形式,就是在自己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之外,还随机分布了很多陌生的公众号消息,意图搅活内容阅读,打破“信息茧房”。
于是,有不少这样的公众号内容蹦出来了——我现在就翻给大家看:
你翻翻你手机上的抖音、B站、你的微信公众号、你的三线至十八线的 xxx App。
有意思吗?
有亿点意思。
……
有意思吗?
没意思。
没意思,还篇篇阅读过2万、3万?
没意思,还这么四处蔓延、像荷塘水草一样无边无际的增长?
(不好意思,笔者似乎出了一点点情绪……打住。)
为什么?
因为它们命中了用户的需求。
所以它们在增长、它们在蔓延。
有时候,用户的需求,并不高深。眼耳鼻舌身意样样皆有。
举另外一个例子:
我四处搜罗跨境信息,天天写跨境每日说 https://xmg360.com/news/ ,周周出《跨境周刊》,阅读量惨淡。
再举个例子:
山路十八弯偶然 google 到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公众号,叫“增长研习社”,沿袭《增长黑客》这一主题,我一看干货很多就关注了。
但巧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个带增长基因的知识型公众号,阅读量硬是没有多大的增长起来。
这就有意思了。
内容产品无需过于垂直细分,否则它突破不了自己造的“信息茧房”。
反之,深耕垂直领域,我们就可以强力有效的抑制住粉丝的增长。
媒介
就像母体与婴儿之间,连着一根脐带。
你和粉丝之间,也需要一根管道。
这就是媒介。
“哈,你个好小子,把你比作母体,那堂堂粉丝我岂不成了你的儿子,多大能耐啊你!”
也许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
我们还是说回媒介。
选对媒介。
从初始媒介,迭代,逐步选出更优的媒介。
长时间耕耘,监测。
媒介到了饱和成熟期了,再迭代、更替掉。
选媒介对于增长和抑制,都是有意义的。
打个比方,小明哥一直在写跨境电商相关的内容,12月份以前一直在知乎上同步更新我的内容。
满腔热情3个多月连续更新了16篇文章+2个视频到知乎上,结果才32个关注者!!
…%😡…&*#**🤬…(此处省略500表情)
在知乎平台上写“跨境电商”,好比向铁公鸡借毛——没借(媒介)。奉行“抑制粉丝”增长的我,这就算选对了媒介。
此外,人们早在20年前,就再说,纸质媒体不行了,电视不行了…
现在行的是什么?
是视频、是直播。
所以,增长与抑制,选对媒介很重要。
总结
总的来说,粉丝的增长与抑制,我反复再三思考,大概在这几件事情上:我(潜意识中的那个我)、粉丝需求、传递媒介、内容产品本身。
而“内容产品”这个议题最为核心,我放在下一篇来写。
水平有限,借文自嘲。真的是老子说的那样:“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请多多包含!
版权声明:联系作者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未经作者同意擅自转载,作者保留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