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订单被取消90%,员工流失复工也枉然,外贸制造陷入冰点?
“3月初,欧洲买家还催着我们交货。一周之后,我们就接到了退单通知。”一位制造业企业家切身感受到了“国内市场打上半场,国外市场打下半场,外贸企业打全场”的状态。
销量萎缩、遭遇退单、物流遇阻……在海外疫情暴发期的当下,外贸制造企业日子变得有点难。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纺织产量、订单双跌,营业额突降将转为较长期低迷趋势,一季度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总额452.64亿美元,同比下降17.7%,现阶段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降幅水平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二季度行业还将继续承压。
国内外贸企业订单取消、工人轮休
▍纺织外贸跌入“冰点”,2000多家纺织外贸订单被取消
每年三四月,纺织交易都会迎来“小阳春”,特别是在春季纺博会的助推下,“金三银四”行情已成惯例。然而,随着全球疫情冲击,纺织外贸顿时跌入“冰点”。
纺织业在浙江柯桥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柯桥区实现外贸出口867.5亿元,其中,纺织品出口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0%以上。如今柯桥2000多家纺织外贸订单被取消,工人被迫轮休待岗,老板发生活费养员工。
“纺织品外贸订单相继被取消或延期。”这是分布在柯桥写字楼2000多家外贸企业共同的遭遇。在柯桥区银座国际商务中心开外贸公司的吴海明说,3月份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公司召回工人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国外疫情愈演愈烈,导致他公司九成订单被取消或延期,刚复工复产就被迫按下“暂停键”。订单没了,利润没了,眼下员工安置、办公楼租金等都成了“心病”。
外贸订单取消或延期,已影响到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中国轻纺城坯布市场门可罗雀,许多经营户连续数日没有接到一单生意。坯布市场经营户王卫香说,往年3月市场内人气旺盛,他们店一天能卖出几万甚至几十万米坯布。眼下外贸订单没了,顾客不来了,店内零成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轻纺城目前日客流量从10万人缩减到了1万人,人气下降显而易见。
▍中国轻纺城坯布市场内冷冷清清,一些店面关着门
对上游的纺织印染等生产型企业影响则更广更深。不少纺织印染企业已经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安昌、马鞍等镇街许多纺织印染企业选择轮休或暂时放假。记者走访了“红绿蓝”“华通色纺”等知名纺织印染企业,联系采访时,他们都选择了回避。
“这个时候,说生意好被人笑话;说生意不好,又感觉有些灰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贸订单没了,对我们上游企业打击很大。”一家知名纺织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订单取消,车间停产,接下来便是工人失业。3月初成为“香饽饽”的工人现在正成为企业的安置难题。
记者走访时得知,一些上规模的纺织印染企业选择了发保底工资留住工人。“国泰印染”董事长骆国炎说,外贸订单取消后,他们选择了让员工轮休。他判断,按照目前的疫情,企业很快将面临停产。但他相信疫情一结束,外贸订单会跟上来,为了避免届时又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他暂时没有辞退员工,而是采取每人每月发1800元的保底工资留人。
▍员工寻找散活贴补,却无人敢要
疫情不仅仅打击着纺织外贸订单,就连看似不受影响的内贸市场也订单难见。似乎“缺乏订单”就是当下纺织行业的主旋律。没了全球各地的面料订单,所有的纺织工厂也难得的在这个春天进入一种“过年放假”的状态。
减产、停产、轮休早在半个月前就在很多纺织相关的工厂里上演,到了今天加入其中的各大小工厂持续增多。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影响最大的就是数量众多的纺织工人。
正常情况下,工厂都不会轻易辞退工人,一方面是很容易出现劳资纠纷,另一方面不利于复工之后的生产。所以大部分工厂即使订单缺乏、订单难以为继,需要停产放假也会给予工人一定的补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锁定员工”,以防出现离职潮。
目前休假补贴的金额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多的可能在60-80元/天,少的可能只有20-30元/天,甚至有的工厂只能保证每个月帮工人交齐社保。可是这些薪资或多或少,但无论如何也难以保证身处异地的工人能够体面的生活着。
离职寻找其他工作,在当下的纺织行情中难度很大,但是光靠这点收入又很难生存。于是就有不少纺织工人一边拿着休假补贴,一边四处寻找短工来做。
寻找短工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一方面同是纺织行业境遇状态也都差不多,大概率也是减产放假的多;另一方面即使缺人,一般也难以接受短工。
▍工人缺乏,将加剧生产难度
目前的纺织行情虽然是各种不理想,但并不是绝对的没有订单,还有就是工厂完全停产也是很难见到的。也就是说,市场上还是有一部分订单,在工人稀少的工厂里加工着。
但因为工人数量有限,分配到厂里各环节难以做到均匀合理。于是就会出现某些环节因为工人数量太少,而限制订单向下一个环节流转。
据一家纺织贸易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目前只有两万多米的印花单子在做,全公司上下十几个人也就忙着这点订单。印染厂里虽然目前活很少,去了就能做,但是工人太少了也是问题。如果稍微急点,很多时候都没有工人帮忙,只能自己动手。
尤其是最后印染出来需要定型的时候最麻烦,因为现在很多厂里定型机只开了一台。如果定型机在做的工艺与自己的不符合只能无休止的等下去。往常就有多台可供选择,总有一台适合自己的。
印染企业目前是受订单减少冲击最严重的,毕竟他们是没法像织厂那样将面料织出来放着,等订单来了再卖。印染厂只要错过了这段时间,也就错过了这波订单。减产、轮休只是无奈的降低成本而已,可是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目前正在生产的企业。
在纺织工厂减产之初,厂里的工人是最先受到影响的,而且只能被动地接受低薪,甚至有部分只能被迫辞职。但随着生产进行,工人的影响开始显现,生产进程已经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
特别是疫情结束之后,订单大量下达,工厂再次忙碌。而连续几个月,甚至半年被低收入压抑的工人,或将释放涨薪与离职情绪,部分企业可能又会迎来用工贵与招工难问题。
清库存成了外贸转内销的主要诉求
清库存成了外贸转内销的主要诉求
疫情突如其来,外贸工厂在寻找一切可以出货的渠道。
随着国内疫情缓解,消费市场复苏,外贸转内销成为很多工厂寻求出路的路径之一。
近期,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外贸工厂转内销。1688开设数字化“外贸专区”、淘宝特价版面向外贸工厂“0门槛”入驻;京喜推出专项“出口转内销商家扶持政策”,上线“工厂价买光外贸货”会场活动;拼多多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5月31日之前,宁波将有超过1500家重点外贸企业通过拼多多开拓内需市场。
长久以来,工厂端都面临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把货供给谁?”三大问题。在很多外贸工厂老板看来,当前,国内电商平台提供的“出口转内销”政策,可以让工厂以“轻入驻”的形式转型线上运营,借助平台强流量的数字化营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库存现货压仓问题,缓解现金流压力。
据记者走访,通过当地政府的引荐,广州皮具商爱情鸟在今年3月正式入驻1688厂货通。
平价走量是外贸工厂清库存的主要经营策略。老板们并不指望这一阶段可以盈利,只要可以清掉库存回笼资金就已是“万事大吉”。“我们有几款腰带在欧洲市场的零售价是29.9欧元,大概折合人民币200多元,目前在1688平台我们才卖30多元。”爱情鸟负责人滕锋说。
除了平价策略,直播带货也是他们愿意尝试的营销玩法。直播电商在国内风头正劲,外贸人同样关注到这股潮流,也尝试通过1688直播介绍产品,和批发采购商在线互动。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虽然很少在直播间成交大单,但是很多商家会购买样品试用。
此外,令外贸人焦虑的是,国内市场需求总量有限,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外贸工厂,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更何况外贸工厂的库存绝大多数是面向海外市场的,不一定适合国人的品味。“国内市场与欧洲市场人群的审美和喜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库存的一些款式,其实是不大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或者喜好的。”滕锋表示。
线上转型的好机会
经此一疫,另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趋势,是电商在全球的普及,外贸企业也可借此机会向线上化转型。
电商的普及会带动订单向碎片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演进,甚至会带来外贸供应链的重塑。
以汽车配件为例,以前是外贸企业将货物发给一级承销商,再由承销商层层分发,最后到达汽车维修店手中。如果电商普及,可能会由汽车维修店在网上直接购买汽配,砍掉了中间的承销商环节。外贸企业的利润会有所提升,汽车维修店也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产品。
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线上化转型。在吴向进看来,要想完成转型,外贸企业需要在以下三点上发力:
第一,转变思维方式。对比线下,线上售卖对于团队的运作效率、订单的流转速度、产品的更新频率都提出更高要求。“由于线上订单的规模不大,由此还会倒逼货运的革新,今后在货运上,拼箱的方式会更加流行。”
第二,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爆款产品。疫情期间,很多店铺以防疫物品为爆款,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量。
第三,搭建一支跨境电商团队。交流能力要强,年轻人要多,工作时间要灵活。客服要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在线,以随时应对客户的呼叫。
Grace从事跨境贸易15年,“从前广交会会有老外拿着现金拍到桌子上,当场就定了产品。现在,他们即使来,也会货比三家,即使确定了厂商,也会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如果把这个精力放到线上,会有更高的转化率。”
中国支付业的发展也为企业从事跨境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新科技使得自动化、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及客户设计领域的能力得到根本性升级。
每次危机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每次危机也都会包含机会,一个好的企业家不会浪费任何一次危机。一批中小微制造企业已经上路。
在疫情冲击下,外贸制造行业陷入极端困境中,但是文中提及的企业却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改变,在危机中把握住机遇。他们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物流、渠道等),也懂得借助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甚至及时转变企业经营方向,尽全力保存实力越冬。这一点值得所有企业深思。
(文章来源:Mike外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