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产品定价策略,这个姿势你满分了吗?
在亚马逊平台上,产品的定价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如果产品的定价过高,则无法吸引买家,不能增涨销量; 如果定价过低,则无法赚取利润。那么,怎样的定价策略才是卖家可取的呢?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大麦是如何给产品定价的?
很多卖家喜欢以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定位自己产品的价格。但其实这样的定价是一个误区,因为影响卖家定价的因素很多。每个店铺的盈利目标不一样,定价政策不一样。如果照搬别家的价格,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有经验的大麦都有自己的一个定价公式:
产品售价=产品成本+平台佣金+期望利润+其他
FBA产品售价=产品成本+平台佣金+FBA头程费用+期望利润+其他
亚马逊大部分类目的销售佣金为15%,其他费用卖家会将推广成本、税务成本、人工成本计入其中。
注意:定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卖家仅仅以此为标准,在旺季,促销,折扣的时候都可以改动价格,但要保证有利润可图。
1市场供需
市场需求对产品价格有很明显的影响。指尖陀螺火了,你会发现,竞争对手们都在调价。日食镜火了,价格又是一波上调,别人都赚了几百万美金,同样的销量,你却只赚了几十万美金。可以看出当市场追捧一个新品时,会造成这个新品供不应求,那么它的价格也会随之上调。但当产品被商家线上线下大量铺货,买家的选择多样化,卖家的利润被稀释时,价格又会回归甚至下跌。
2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包括原材料、研发、生产制造、运输、工厂利润这些。当然,除了原材料的成本,采购成本的高低对定价也有直接影响,如果产品的进货成本高的,卖家为了保证利润,定价自然会高一些。
3平台月租和佣金
如果是以专业卖家的名义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产品,除了要交月租以外,亚马逊会根据卖家销售的不同类目的产品,收取不同比例的佣金。这部分的费用,卖家往往也会计入产品定价中,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4运输费用
产品从出厂到线上销售,运输成本不小,也会影响产品的售价。如果卖家选择亚马逊FBA发货,也会产生FBA头程运输费用和FBA仓储费等。这部分费用,部分精明的卖家也会在销量稳定的时候来提升价格补偿运费。
5促销节日
亚马逊7月中旬有会员日,下半年有“黑色星期五”、圣诞大促。每当这些假日来临之时,亚马逊都会大规模调整价格来促进销量。
6品牌形象定位
当卖家的产品与服务都是高端路线的时候,如果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那么对价格定位也会调整。
虽然我们知道了定价公式,但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定价思路是不一样的。
新品上架阶段
当卖家的产品刚上架时,没有好评,没有星级评分,没有忠实的粉丝,产品处于无竞争力状态,这时为了让产品快速切入市场,卖家们不妨将价格设低一些。但是,也不能设得太低,那样非但赚不到应得的利润,反而会让买家低估商品的价值,甚至怀疑你在卖假货。
产品成长阶段
当卖家的产品在销量、好评、星级分数各项指标有了一定改善,销量处于稳定上升,但忠实客户依然很少。这时候卖家可以稍微提一下价格。或者将价格控制在比竞争对手的稍微偏低一点的范围。
产品成熟阶段
当你的产品销量已经很稳定了,绩效指标都很不错,在市场上积累了不少的人气,表现已经远超一般卖家,或者说已经打造了一款爆品或准爆品。那么,在这个层次的产品,比价功能已经弱化,更多的是代表了品牌形象与店铺定位。那么卖家可以放心地将价格调得比市场价高一些了。忠实的买家也不会因为你提价而离开。
产品衰退阶段
爆款产品不可能一直维持销量火爆,当产品在市场火过之后,就会慢慢地进入衰退期。而市场上推出更加完善的新产品会取而代之,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下降,需求也会逐渐减弱,销量与利润都会大不如从前,那么这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打折促销,如满减,打折包邮。
1、在定价时要善用“9”
不管是在亚马逊还是在国内电商,很多的产品价格都以“9”为尾数。如$9.99、$49.99、$99.99。在亚马逊上,一部儿童平板电脑的售价$99.99。你可以会问,直接卖$100不是更方便吗?为什么要设$99.99呢?
这就跟客户的心理因素有关了。定价$99.99,会让买家觉得购买,我这个产品不需要100美元。相较定价在$100的平板电脑,买家也会更愿意去购买$99.99的的产品,哪怕实际是售价只是差0.01美元。
卖家在定价时,除了考虑成本与利润之外,也要顾及到买家的心理因素。虽然亚马逊平台上有很多产品价格都以9为尾数,但是这招真的很有用啊。
卖家在给产品定价的时候,可以把功能类似的同系列产品一起陈列标价,并试着推出较质高价优的商品来影响价格较低的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逛街时看见的服装店,店家总是喜欢把¥39、¥69、¥99三个有差别价位的衣服排列在一起。在¥99元的衬托下,消费者会觉得39元的衣服好便宜,从而刺激消费。
在亚马逊平台上,定价也是如此。通过分等级定价,令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别,对销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所以说,关于定价是要不同维度去思考去确定的。产品所处的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的、产品定价都会不同。听小编唠叨了这么久,赶紧看看自己产品的定价姿势摆对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