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新规紧急出台,我发现了印尼的矛盾点
1、新老政策对比分析
2、印尼的矛盾点在哪?
3、新规之后,电商怎么看?
5月17日,在印尼佐科总统的指示下,2024年8号贸易部长令(Permendag 8/2024)紧急出台并即日生效。这也是印尼贸易部对于2023年36号贸易部长令(Permendag 36/2023)的又一次修订。
此次修订的直接原因,是Permendag 36/2023中的进口限制导致过去两个月内货物持续滞留港口。据了解,Tanjung Priok, Tanjung Perak, Tanjung Emas等印尼主要港口出现大量集装箱积压,数量超过2.6万个。
而港口的严重拥堵将对印尼本土的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印尼政府连夜出台8号新规,通过对进口限制货物品种的重新确定,加快集装箱清关速度,缓解目前港口拥堵局面。
3月10日,36号规定的生效大大提高了海外商品进入印尼的门槛,原因就在于规定中大量的货物进口限制。而此次8号新规的出台,会给情况带来本质性的改变吗?
新老政策对比分析
由于8号新规是在36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因此要分析8号新规,就必须先去了解它的前身——Permendag 36/2023。
而在分析政策之前,首先需要对印尼进出口贸易中的关键术语有所了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促使Permendag 36/2023出台的直接原因,就是电商。
2023年,印尼各家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进入“低价竞争”模式,而平台上大部分的低价产品都不是印尼本土生产,而是通过进口方式进入到印尼市场,这也导致了大量当地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难。2023年9月,印尼佐科总统怒斥印尼电商平台充斥着廉价进口产品的现状,并表达了对于印尼本土企业未来前景的担忧。
有了总统的指示,印尼贸易部也正式出台了Permendag 36/2023。
36号规定聚焦在进口政策和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对API-P(生产者进口许可证)的销售范围内容进行了扩充,新增了4种类型的进口货物销售,包括剩余原材料、辅料等。
对于电子产品、化妆品、服装等16种产品类别,要求每年进口必须申请 PI 配额进口审批。
从政策内容来看,印尼对于“进口”这件事存在两种态度:
首先,在36号规定出台以前,持有API-P的厂商所进口货物只能用于生产,但不得销售或分销。而36号规定对于这点进行了更改,使得进口厂商可以将原材料、辅料等货物进行销售。这其实表现出,印尼对于本国产业上游建设十分重视。
但是,由于之前的电商低价竞争挤压本土商家,印尼在36号规定中增加了16种消费品成品的进口限制,企图通过收紧下游成品进口来刺激国内生产。
36号规定出台之后,引发了大量争议,因为国内民众因此无法购买性价比高的海外产品,企业也无法顺利进口经营所需货物。
更甚,则是这次的港口拥堵事件:受制于进口限制,2.6万个集装箱积压在港口。
而这次的8号新规,则是印尼佐科总统亲自督促修订,意在放宽部分类目的进口限制,来缓解当局的港口积压拥堵。8号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传统药品和保健品、化妆品和家居用品、包、阀门这四类商品,原先需要PI和LS,现在取消PI,只需要LS即可进口。
电子产品、鞋类、服装和服装配件这三类不在需要Pertek。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总体来看,8号新规对36号规定中采取进口限制的16种商品中的7种进行了限制放宽,这也在短时间内促使印尼港口集装箱开始逐步清关。
印尼的矛盾点在哪?
印尼在今年以来频繁修订贸易政策,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太快,但是另一方面,是印尼本身的矛盾点导致。
以电子产品为例,这个品类是印尼近两年电商市场中最火爆的品类,也是印尼政府最头疼的品类。2023年,印尼本土空调行业产能与产量出现严重不匹配的情况,生产利用率不到40%,反而空调进口量居高不下,这就导致国内市场充斥着海外进口空调,国内本土空调滞销。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印尼开始大力对电子产品进行进口限制,希望能以此促进国内产业发展。
但是,印尼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印尼本土产业存在本身的问题,例如产业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核心零部件技术落后等。这就导致了一旦限制进口,光靠国内供给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这也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不利于销售。
因此,印尼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政府扶持心切,但是国内产业不完善”。
新规之后,电商怎么看?
这次放宽限制的7大消费品类,几乎都是印尼电商平台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类。对于电商行业来说,这次的新规似乎让广大卖家缓了一口气,起码之前积压的货物终于可以清关。
但是仔细看来,这次新规的放宽力度被印尼控制得很好:电子产品类虽然不需要Pertek,但是仍然需要PI;部门品类虽然不需要PI,但是仍需要LS,并且还会出现在申请LS时要求提供SNI(印度尼西亚国家标准)认证的情况。所以这次新规虽然与之前相比略有放松,但实际上依旧十分严格。对于电商平台卖家而言,这次新规带来的利好并非很大。另外,上文提到的印尼矛盾点,会导致印尼在政策制定上充满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电商行业的风险。
因此,对于现在的想要进入印尼市场的大电商卖家,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与印尼当地的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代工生产的方式进入印尼,这样可以利用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验,同时确保产品符合印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除了电商行业,对于有实力的制造业厂商而言,为了避开印尼严格的贸易政策,可以在印尼直接投资建厂,将供应链本土化,这样不仅还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不过,直接在本地投资建厂也意味着成本的剧增,且不是每个商家都能顺利获得本地建厂审批。相比而言,印尼政府想要商家在本地投资建厂,也需要出台一定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
但不管是与本地企业合作还是直接建厂,都对商家的实力有很高的要求,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并不适用。中小企业能做的就是继续扎根印尼本土,养精蓄锐且时刻关注政策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