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CPC广告八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说到CPC广告,相信跨境电商卖家们再熟悉不过了,但你们知道怎样有效去做CPC广告吗?做CPC广告有哪些误区?CPC广告......
误区一:觉得出价(Bid)越高,展示就越靠前,而忽视了表现(performance)
其实广告展位和搜索展位类似,都有自己的排名体系, 搜索位的排名是由销量、转化率等因素决定; CPC广告位的排名规则,是由表现(performance)以及出价(bid) 决定的,然后每天每小时不断地轮换那几个有限的展位。
但是,performance的权重往往要大于bid,因为作为亚马逊来说,一切都是为了给平台带来更多的转化,更多的销售额。
误区二:认为做CPC广告,设置个自动付费点击automatic就可以
很多卖家设置个自动付费点击automatic之后也基本不看报表,放任自流,偶尔看看数据,即使有销量,也不知道是怎么进来的,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做法。
付费报告也是需要下载付费广告报表,分析数据,不断调整、优化关键词,优化产品。
误区三:广告投放只投放手动广告
很多新卖家在广告投放时担心自动广告带来无效流量,就不投放自动广告,而只是投放了手动广告,而且设置为关键词精准匹配的方式进行投放,表面上来看,是将广告辐射的范围缩小了,但这也让卖家无形中错过了很多潜在的有效流量。
在广告界有句话:你的广告一半被浪费了,但你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对于亚马逊站内广告来说同样适用。
和手动广告对曝光量的限制不同的是,系统会根据Listing详情的相关内容,将自动广告的Listing主动的展示在相关度高的产品的详情页面中间位置,按照通常的逻辑,能够浏览一个页面的用户对该产品的购买意向是很强的。
此时,因为关联性的原因,让自己的产品展示在针对性强的客户面前,对于投放自动广告的卖家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流量入口。
所以,一般来说,卖家广告的投放要把自动广告和手动广告结合的方式投放。
误区四:觉得做了CPC就能提高转化率,大量出单
CPC仅是一种辅助,它只是增加产品的曝光量,引进流量,并不能改变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也就是转化率。
销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产品,转换率,流量。流量有了,关键看产品的转化率,转化率不行,指望引流来拯救你惨淡的单量是不现实的。
一切的提升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价力,亚马逊思维:产品为王,一切营销推广手段只是一个辅助。
误区五:所有产品均投放广告
不同的卖家店铺里产品数量也会有不同,虽然亚马逊讲究精品化运营,但现实是仍有不少卖家店铺里面动辄几十甚至几百上千条产品,一些新卖家习惯性的觉得自己的产品既然上了就应该投放一定的广告进行引流。
于是,对所有的产品设置广告,然后再把广告预算均分到每个产品上,产生的结果是,广告投放了不少,所有产品都在广告中蔚为大观,可惜每条产品每天的广告预算只有那么区区的一两美金,可想而知,广告所能够带来的产出必然不好,很多都被浪费了。
广告投放的正确姿态应该是精选产品进行投放,只有自己重点打造的产品投放广告,对于非重点的产品或者自己暂时精力无法顾及的产品,临时先不用投放广告,集中精力打造重点,当一个样板工程打造出来,自己掌握了广告的运营技巧,再把广告拓展到其他产品上也不迟。
误区六:不对广告进行任何后期的跟进和优化调整
每一个广告的投放首先意味着成本的支出,而要想让广告为运营做加分,必须让广告的转化划算,也即投入产出比是合理的,怎么样才能够达到广告投入产出比合理呢?卖家需要在广告投放的过程中持续对广告进行优化调整。
对于正在运行中的广告,卖家要看广告数据,要根据数据报表反馈的情况对广告关键词进行筛选,该添加的添加,该删除的删除,同时,根据转化情况,适当的调整不同广告计划的日预算等,只有持续的进行广告优化,广告的效果才能越来越接近期望的水平。
误区七:低价产品却想依靠广告来拉动
有些卖家选品价格偏低,却也单方面认为既然广告在引流方面如此重要那就投放广告吧,殊不知广告虽然可以引入直接的流量,但对于卖家来说,结果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低价的产品投放广告往往会因为转化不划算,ACOS居高不下,广告带来了流量和订单,但也带来了亏损,针对这种情况,卖家完全没必要纯粹的为了广告而广告,在运营中,不划算的广告就应该停止,运营的方法有千万条,站内广告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
误区八:优化没做到位就盲目投放广告
很多卖家只看到广告的作用,却忽略了广告的基础是Listing优化,在Listing优化没有做到位的情况下投放广告,因为产品展示效果差,即便广告带来了曝光和点击,但并不能够转化成订单,而白白浪费了很多广告费。
所以,卖家在对一个产品投放广告前,一定要首先做好产品的Listing优化,只有产品页面的各个细节能够吸引人,这时的广告投放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