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作妖,消费者被半路拦截,卖家订单被抢
近日,亚马逊又推出了一个能抢第三方卖家订单的操作。
据了解,该操作能在消费者将第三方卖家的产品加入购物车之前推销其平台自营品牌的产品。
例如,当卖家挑选好了一个心仪的产品准备添加到购物车付款时,购物车的上方会出现比这个价格更低的亚马逊自营的产品。
这妥妥的就是借助知名品牌或热卖产品的流量推广亚马逊自营产品。
然而,亚马逊并不觉得这样做是截了第三方卖家流量,反而认为这事无可厚非。
亚马逊相关负责人甚至强调说:我们和平台上的其他零售商一样,也是在平台上推广自己的品牌。
我们现在的这一做法,只不过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且物超所值的产品。
其实,这已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利用自己的权限对其网站上销售的商品施加影响。
今年3月份的时候,亚马逊完成了APP端的一个弹窗功能内测,该功能也是和这个相似的操作,在其他同类产品页面推销其自有品牌的低价产品。
例如:当消费者在亚马逊APP端搜索“XXX耳机”时,第一个链接可能是第三方卖家的listing,但当买家再次点击访问时,会出现一个弹出窗口提供较便宜的亚马逊基本款AAA耳机。
更绝的是,该弹窗会占据页面的大部分,卖家要么点击查看要么选择放弃浏览才能继续购物。
大部分消费者,看到更便宜的产品时,便会毫无犹豫的下单。
面对亚马逊自营产品低价的打压,很多的卖家只能是有苦难言,无奈选择压低售价或是损失客户。
然而当时亚马逊的回应,和现在是如同一辙,强调弹窗功能是为了帮助客户找到更便宜的相关产品。
至于为什么亚马逊可以这样嚣张,很大的部分是基于他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它是最大的电商平台,掌握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渠道,拥有商家与消费者进行交易的数据,并可以对商家制定各种约束规则。
而另一方面,它又是可以说是一个零售商,和我们第三方卖家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
他是完全有可能利用其在平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去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或者说对其在零售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排挤和限制呢。
之前有听到消息,欧洲监管机构宣布对亚马逊的竞争策略展开调查,并特别表示,他们将调查该公司是否滥用了其双重角色。
如果被查出来存在与其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存在恶性内在竞争的话,那亚马逊可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但就目前亚马逊推出的在购物车上方推销自己的自营品牌和APP端的弹窗功能功能来说,想要投诉的话,胜算不大。
因为亚马逊这一波操作,结果都是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最低价格,而美国反垄断法往往侧重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难道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亚马逊蚕食第三方卖家的利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