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通关便利化,为外贸增长保驾护航
通关便利化是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的重点。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口出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下半年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要想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尤其是通关便利化。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针对下一步特别是下半年国际形势和环境变化,要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通关便利化,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但是随着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回落。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原材料价格高企、海运物流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利润空间,也影响企业接单意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今年上半年很多国家受疫情影响,经济没有完全恢复,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供需方面的缺口,我国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此推动。目前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增加,主要的工业国家和西方国家,也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陆续进入复苏阶段,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整个出口数据之中,新增订单数量开始出现收缩趋势。
“所以,下半年出口的情况可能不会像上半年,或者去年下半年那么乐观。”他认为,但无论如何,因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上占有独特位置,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出口基本面应该还会是比较健康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帮助外贸企业克服下半年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商务部不久前提出下半年将重点围绕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综合成本。
在此基础上,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提出三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扩大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试点。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度,今年底前将办理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支持海外仓建设,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政策。做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衔接。二是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落实口岸收费清单公示制度,清单之外不得收费。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费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强口岸综合服务。提升航空口岸分拨时效。对水运转铁路运输货物,探索实行“车船直取”模式。提高国际物流供给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重点要解决“两个化”的问题,一个是贸易自由化,另一个是通关便利化。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提高通关效率,是缩短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通关便利化带来的经济效应可以大大促进双边贸易的效率和效益。目前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关环节的障碍造成的,因此提高通关便利化也是近年来我国的施策重点,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降低通关的效率。例如2019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通知》,提出10条具体措施。
进入今年以来,海关总署进一步简化通关作业流程。据介绍,海关总署简化备案、审批、申报、查验等海关作业流程,全面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绿色通道”“免到场查验”“预约查验、优先查验”等便利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
事实上,在各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国通关便利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2017年压缩60%、80%以上。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此次会议亮出了多项务实举措,将进一步为外贸企业省下时间、省下费用,促进跨境贸易更快捷、更通畅,助力稳外贸,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