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专业来吃瓜:商标代理人谈理想汽车维权案
带着专业来吃瓜:商标代理人谈理想汽车维权案
近日,理想汽车起诉山东临沂一家汽车贴膜小店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网友们大多选择站队贴膜小店,并在理想汽车的微博下纷纷留言发问:理想这个词,以后我们不能用了吗?但笔者作为从业10余年的商标代理人,对此案的看法却与大众截然不同。其实,知名企业维权的事并不少见,但为何此次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原因就在于大众对于商标专用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不是很清楚,一个日常词语可以被注册为商标吗?注册成商标后,他人就完全不可以使用了吗?本案中,理想汽车的起诉是否是有理的呢?贴膜小店是否是冤枉的呢?
接下来
笔者将带大家一起用专业的姿势来吃瓜
新闻中提到被起诉的汽车贴膜店的老板叫朱裕昊,他自称小名叫“理想”,称自己的店从2012年开始就叫“理想汽车装饰”,而众所周知,理想汽车是2019年才诞生的。所以吃瓜群众觉得,按照先来后到,这个老板也不侵权啊!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经查,理想汽车装饰店的老板朱裕昊名下有5条登记注册记录,与汽车有关的就是上图中的2家,另外3家与汽车类产品无关,在此不表。可见,朱裕昊最早做汽车用品的生意是从2016年起,且店铺名称并未使用“理想”一词,直至2022年才成立了“临沂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一个月后又改名为“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而2022年之时,显然理想汽车品牌已经非常知名了,朱老板称自己的店从2012年开始就叫“理想”了,目前笔者并未看到进一步的证据能够证明。虽然大家都知道善意的在先使用是不侵权的,但是否真的是“在先”,目前却是存疑的。如果朱老板确实是从2012年就开始使用“理想”商标在汽车装饰用品上,那么,即便理想汽车突然爆火,他也仍然可以在原范围内继续使用“理想”商标,但是请注意:是原范围,不得再扩大!
在商标法领域中,朱老板的小名到底是不是叫理想并不重要,只要他在先使用了“理想”商标,他就享有一定范围内的权利。但同样的,如果他并没有在先使用“理想”商标,仅在抗辩时称理想是自己的小名,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问题
朱老板在临沂成立一个汽车贴膜小店而已,为何理想汽车要紧追不舍、执意起诉?
实际上,在事件发酵的几天后,理想汽车已经公开回应了此事,并明确指出,其起诉的原因是该店冒充理想汽车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商业活动,并被当地车主举报。对于此类冒充官方造成消费者混淆的行为,理想汽车坚持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吃瓜吃到这,想必各位看官也冷静了许多。理想汽车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欺负弱小”,这只是公司法务部维护公司品牌、维护有序的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一次维权行动,却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哪怕最后出来澄清、事实反转,很多网友对于理想汽车的印象已经很难扭转了。
问题
有人注册“理想”商标后,公众就不能使用“理想”一词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称之为“商标”,那么,商标专用权能“管”的必然是“商标性使用”,也就是说,将这个词语当成自己的商标来使用,就叫“商标性使用”。那么,广大网友在生活中聊天使用了“理想”一词,显然是日常用语,不属于商标性使用,因此也就并侵犯他人的商标权,网友们在文章开头的疑问也解开了。除非他是想将一个日常用语作为自己的品牌名称,那他就需要去事先做好商标注册前的查询,排查是否有人已经注册了该商标,以及该日常用语是否可以作为商标注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日常用语都可以作为商标注册的,而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去做就好了。
写在最后
在写这篇文章时,笔者心中有很多感慨,吃完瓜放下勺子、回到商标本身,作为知识产权行业的从业者,笔者深刻感受到中国的知识产权普及之路任重道远。中国网友在面对一条这样的新闻时,往往只是从自己朴素的价值观角度去评论,而这种评论往往是有失偏颇的。笔者真心希望我国未来知识产权普及力度更深更广,相信人云亦云的现象会越来越少,人们都可以冷静地、专业地看待每一个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