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专业,就是让你少交学费!
前段时间,群友聊天,说从杭州直发到日本的快递要150元/kg,而且还是普货。顿时群情汹涌,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讨论这是哪家物流公司,也太黑了。同时,这哥们儿也实在是太不懂行了,这价格竟然还发了好久。
这又让我想起今年上半年,有个朋友说要借用一下日本公司作为进口商名义走一批货,想着关系还不错,就答应了。千叮咛万叮嘱,千万不要贴亚马逊标签。结果还是被日本海关查到了,一问才知道,外箱确实没贴,但是打开之后的每个产品外包装都贴了。彻底崩溃……
昨天还讲到一个案例,估计也是被忽悠,直接备货了将近2000万人民币的货到日本亚马逊的FBA仓,结果动销率很差,每个月的仓储费成倍往上翻。这产品还有季节性,如果这几个月卖不掉,就得拉出来。几百个立方,拉到哪儿都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拖柜费、装卸费、入库费、仓储费,费费诛心。
还有一个哥们儿,前几年的事情,跟我抱怨,说下面的运营日语不大好,估计只有N2,结果一封邮件回复的不大好。客户生气了,直接给了个差评。大家也知道平台的规则,本来卖的还不错的产品就因为这个差评,排名直线下跌。原来备货过去的按计划卖完还有利润,最后只能低价处理,算下来倒亏了几万。
这四个案例,都是真实的。
正因为是真实的,才让人感觉到心痛。
这几位我认识的朋友,都是跨境老鸟,绝对的大卖。但是在进入日本市场的时候,为什么会连续翻车呢?
说到底,还是不相信日本这个市场的特殊性。以为可以走捷径、以为招一个懂日语的就行、以为自己很牛,把之前那些在欧美市场喊打喊杀的招数拿到日本市场复制一下就能轻易成功。
如果这么容易成功,让我们这种持续做日本市场的专业公司何以生存?如果能够快速暴富,那我们岂非早就游艇跑车私人飞机了?如果不尊重这个市场,岂非大家随随便便进,分分钟变成红海?
说到底,还是要相信专业的力量!
专业的力量,不一定能够帮助你起飞。但至少可以少走弯路,至少可以少交学费,至少在面临风险的时候不会直接崩盘。
这真的不是鸡汤。
比如对日的电商物流行业,我认识很多优秀的公司,有些时候会聊到一个话题——明明知道包逆算不合规,为什么还要去推这个业务?老板们就苦笑了:谁都知道这个不好,但大部分客户都要求你包,如果不包,分分钟就找下一家物流公司。为了生存,只能这么干。你看那些坚决不包逆算的物流公司,有几家是赚到钱的?
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而且基本是死循环。
卖家也不容易,平台抽佣、广告成本、物流成本、店铺成本、人员成本、货物成本,而且还要抽成提点,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店铺是自己的,随随便便就是七八成。如果是自己租店的话,就更加没利润了。不在物流上扣几个点下来,还去哪里扣?总不能自己干一个日本B2C平台吧。
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老是有人翻车?
一是信息不透明。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哪些物流公司是专门做日本的,因为市面上一打听个个都声称自己是顶级庄家。事到临头露馅儿了,卖家的亏损已经摆在眼前。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日本哪些海外仓公司是正儿八经有仓的,这两年疫情又过不去亲自察看,而且就算去了,带你去朋友的仓库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二是认知不准确。对市场缺乏了解以及过分的自信。之前有个国内顶级的某品类上市公司跟我们洽谈日本电商市场的合作,张口就希望第一年做一个亿人民币的销售额,直接吓到尿裤子。市场体量确实不大啊,臣妾可能做不到。(lll¬ω¬)
三是欲速则不达。这一点我们在之前很多文章里已经反复提到:日本是个慢市场,就算有个卖家快速发展,单一渠道也很快会到天花板,必须提前做好战略布局。
话语恳切,希望的只是各位:
⁜ 尽量相信那些主做日本市场的物流公司;
⁜ 尽量根据交流专业度来判断可靠性;
⁜ 尽量不求暴富,作为战略支点去布局日本;
⁜ 有空多细读我们写的几百篇原创,良心之作。如果能够转发给那些刚入行的,也是一种善举。😄。
毕竟,专业的力量,是靠时间的沉淀,是靠价值观的驱动,是靠使命感才可以真正的达人成己。行业整体来说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