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工具-垄断还是机会?| 出海问答
社区和工具在进行怎样的演变?
短视频工具的痛点讨论
巨头是否会进一步挤压短视频工具创业?
怎么衡量一个优秀的短视频工具?
海外和中国短视频工具路径的异同?
ToB和ToC的异同?
变现途径都有哪些?
2020后视频工具的机会在哪里?
视频上下游有创新的空间吗?
短视频社区从内容角度还有没有垂类机会?
导语: 短视频已成为海内外最大的流量赛道,工具作为短视频里重要的一环,不少创业公司和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了争夺市场份额的阵营。这次【出海问答】想要探讨:短视频工具创业的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和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以下的文字是与会嘉宾的问答整理。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乐秀CEO林立,Viddup创始人CEO 陈杰,足记创始人杨柳,美摄创始人CEO郑鹏程,一路向北COO张明,两家短视频巨头企业的海外负责人以及来自于互联网站投及赛道VC。
Part 1. 视频工具行业现状
01
社区和工具在进行怎样的演变?
Viddup陈杰:
社区的运营相似,很多工具企业都开始从工具演变到社区,比如美图做了美拍,Vue做了社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内容这一块2019年发生了很大变化,TikTok都换帅了,在很多领域跑出了头部。所以少于100亿体量的社区很难,社区集中在头部的几个公司里。
美摄郑鹏程:
从技术角度理解,社区是内容,工具是生产内容的手段,从剪映出来之后,社区内容提升很大,工具也转变到从专业化切入大众化,对社区的产生比较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足记杨柳:
国内做社区很多问题,第一个是政策,第二个是生态(内容昂贵,产生内容门槛高,优质内容困难)。UGC内容不具备可消费性,需要海量内容堆叠,成本巨大,对一般的创业团队几乎不可能,行业中马太效应显著。内容往头部社区汇拢,垂类很难做,工具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低门槛帮用户创造高质量的内容是有机会的,但是可消费性需要检验。比如我认为:美图秀秀出来的内容不具有消费型,不足以撑起社区。
某TMT头部企业:
社区是未来的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国内抖音做短视频社区,这个并不一定是唯一的路。我们有考虑做垂直领域的东西,比如纯vlog的社区。
02
短视频发展的痛点?哪些可以通过工具解决?
足记杨柳:
AI赋能的自动剪辑,配字幕,配表情,替换背景,普通用户视频的专业化是可尝试的。
Viddup陈杰:
AI赋能解决的是效率问题和融合,短视频还有核心痛点是:1. 创意(从图片到视频升了两维,音乐和时间,小白用户很难驾驭,)2. 工具(趋势是复杂化+多轨道) 3. 素材(音乐版权,特效,滤镜,装饰)。
乐秀林立:
关于内容的组织是一个技术的难题,但是也是机会。产品上有越来越多的巨头切入这个方向,比如iPhoto里基于有所有照片信息,自动检索素材库,生成视频,这个很惊艳。
03
巨头是否会进一步挤压短视频工具创业?
乐秀林立:
机会在于拓展基于视频的技术(压缩,投射)。用矩阵生态满足不同需求和市场,乐秀本身从2017年开始就是这个战略,由此能比较可观的应对巨头挤压(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足记杨柳:
短视频的大平台都存在一些识别特定平台的素材并对异平台参数降权的举措,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已经形成抖音+剪映的闭环。
Viddup陈杰:
客观上来说,巨头对存量市场肯定有挤压。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巨头在工具上更应被归结为“快消类”的,包括苹果memories做的,就是标准化的模板。但是视频市场还处于早期,需求和喜好迭代很快,每个巨头平台的主流内容都不一样。再说垂直行业,以前没有vlog,从原来的照片变成现在的照片+视频,需求一直在迭代,整个盘子在变大,垂直领域、线上线下的结合都有机会。
一路向北张明:
我们的选择是做中长视频,这些视频更能承载内容,门槛高,因为工具让门槛进一步降低。举例来说,B站这类长视频更能承载高价值的内容 。
Part 2. 视频工具模式讨论
01
怎么衡量优秀的短视频工具?
Viddup陈杰:
优秀的短视频工具产品的特性有:1. 应用性和专业性的平衡(比如Apple),从这个角度剪映做到了平衡,最早是中国版的Video clip,后来加了剪同款,引导用户使用复杂工具,用模板传递 2. 活的,本质上是和优质用户共创,通过用户的需求演变 3. 一站式,关键要素能够简化,一键完成。
乐秀林立:
我们的定位是“朴实无华且枯燥”的工具,不能取悦所有用户,只能找到适合的用户。
苹果自带的Memories工具
02
海外和中国短视频工具路径的异同
足记杨柳:
中国用户付费意愿低,大部分都是资本支撑,对大团队可以,对小团队的变现需求很强;很多应用做激励视频广告,但是生态不是理想状态,海外用户相对会好一点。
乐秀林立:
海外用户宽容度高。北美在创业上占据了文化高地,从musical.ly到抖音,从北美到日韩到中国,整个格局都不一样。
Viddup陈杰:
国内用户付费低,广告打不成ROI,就算是激励视频,效率还是很低,所以当时选择了直接出海;国内外市场的用户完全不同(主要考虑是支付习惯)。
03
ToB和ToC的异同
Viddup陈杰:
ToB有很大机会,会长出从头到尾的需求(比如迪士尼的video,长视频和短视频混剪)。
美摄郑鹏程:
ToB,对视频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之前觉得内容输入就可以,现在有内容生产的需求,所以对工具的需求量也上来了,从拍照摄影转向视音频的处理,手机厂商开始做系统自带的音视频处理应用,硬件厂商也需要有做视频生产的能力;大厂商需要不同类别的技术和工具(消费级,广告,等等)。出海的机会很大,但是海外客户的需求滞后。
04
变现途径都有哪些?
乐秀林立:
变现上早期用的是广告,现在转向订阅。
某TMT头部企业:
工具的营收在三个方面:广告、会员(国内占比高)、社区属性下的垂类视频制作。
足记杨柳:
小而美的产品要重视特殊的变现抓手,比如足记是二次元捏人变装变现。
Part 3. 视频创业机会讨论
某自媒体:
短视频从手机往大屏转,接受度比较高,西瓜的团队在做,小米机顶盒也在发力,运营商很占优势,互联网的ott是在抢占运营商市场份额,所以综上来说,大屏是个机会,会有更多场景。
Viddup陈杰:
AI和5G的红利是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些新的技术展现能力带来了新的行业机会,比如日本的Lyrics speaker让我眼前一亮,不一定需要有视频。最后就是关注北美年轻一代的需求。
一路向北张明:
一路向北主要关注B站。没赶上抖音发力期,做的时候B站还有红利期,用户质量高,KOL有品牌效应,商业变现不是很成熟,但是随着变现成熟,有红利可以拿;一路向北完整经历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广告到短视频的变化,专注在垂类上。
乐秀林立:
之前做的是矩阵型的,视频检索+录制(游戏直播,应用直播)+投屏,可以有很多应用点上的拓展。微商相册做的很好,做了一个微商生态(典型的垂类应用)。在电商、消费等领域的其他尝试是值得做的。
某头部工具企业:
有两个机会点,第一个是投放上的差异化产生的机会,比如摩托、滑雪的自媒体账号兴起,特定的题材需要特定的工具功能;第二个是长视频生态,我们认为B站生态还是值得关注的,用户质量较高(美妆类博主kpm1000块,抖音可能不够广告主消费),另外B站的博主和粉丝关系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