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老鸟分享一些关于外贸的一些新思路,快看
今年6月已经快过去了,做外贸的各位,是在原地划桨,还是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相信多数读者都是业务员,从事着一线工作,对客户开发和谈判,尤其是对客户的砍价,感知最为明显,一旦自己家的产品优势性不是很明显,那将是赶鸭子上架的难难难。
自己的内心肯定也会os:那老板你怎么不舍得花钱买开发软件、买独立站、投社媒广告啊?
有同样在一线奋斗十几年的外贸同行,分享了以下4点浅见。
01
吃不下的,就别吃了
人人都想有大C,但是大C不常有。
不管是什么产品、什么行业的大客户,由于在市场上深耕多年,对产品的生产流程、价格成本、供应商的情况等如数家珍。此外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把价格压到最低,交期最严格!
总之,他们的订单虽然看上去大而多,但是对方规模太大的话,我们基本会是弱势地位,说不定利润很低但要求很多。
之前有网友分享过,整批货折腾了接近一年才被客户认定验收合格,但是却赔付了逾期交货的违约金,在结算利润的时候发现这笔订单是亏损的。
02
寻找新的一隅天地
那些体量大、经济发达的市场当然是肥美的,谁能想和富有的国家、客户谈生意,但还是那句话,僧多粥少。
大家有没有想过另辟蹊径呢?
譬如人均收入不错、各方面要求没那么严格的南非?离中国近、水路运输只需要半个多月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这些竞争对手看不上的市场,我们好好研究,努力拿下几个客户,走“小而美”模式。哪怕是欧洲市场,我们避开德国、法国、英国这些老牌发达国家,选择波兰、立陶宛等这些经济还行、有地缘优势的国家。
这是一个思路,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产品和有竞争优势的目标市场。
03
找泛品类强的客户
一般来说,人遇到危机的时候,都选选择自救。
在现今经济状况愈下的形势,最保守的自救方式,就是革新,并非是盲目扩大生产线、生成规模,而是会想着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寻找别的机会。
例如原来做是家具的,会想要扩大到室外产品;原来做汽油类的,会想要增加电动类产品;原来只做大人市场的,会想要细分到小孩、老人或某个特定人群。
总之就是要找这种拓展性强的客户,一旦有发现他们出现了新的产品线,自己就有机会,我们作为中小卖家这个时候和他们的地位算是平等的。
对方对新品的试订单量不会太大,在价格和交期方面不会太计较,所以如果抓住这个时机,陪着他们慢慢把市场做起来,让对方形成一定的依赖性,那么后期是很有可能培养出一批高质量、强粘性的客户的。
这属于养成系客户,可能需要我们花漫长的一段时间和精力去琢磨,但一旦成功,就是长期的KA。
当然,价格敏感的印度客户除外,可能他们转头就会去找更低价格的工厂。
04
用社媒的+中年的客户
中年客户相对于年轻的创业者,在对市场的理解、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对供应商的评价是比较成熟、理智和全面的;相对于老年型管理者,又更理解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更会利用Facebook、Google、YouTube等社媒进行营销,也更容易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得到一些新增市场份额。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我有一个80岁的新西兰客户,老头子甚至出现记忆力衰退的问题,往往某个细节已经得到他的确认了,过后却批评说没跟他打招呼就擅自改动订单细节,他的销售渠道严重依赖口碑相传,这就导致他在售后方面做得很辛苦,进而把压力转嫁到作为供应商的我,所以合作起来体验感不太好。
反之,我的立陶宛客户就是40多岁的中年人,从不跟我讲价,也不提售后,如果需要配件售后,他下个订单就默默地多订配件,他每天都固定在Facebook上发促销的广告,单子越来越大,量越来越多。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做呢?
1000个外贸人就有1000种操作和思考的方式。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真正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及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