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们集结!亚马逊“扫号”危机四伏,如何破局?

春节一过,亚马逊的“扫号”行动再次来袭,让很多销售者措手不及。这场行动的力度之大,导致许多卖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无论是新开设的店铺,还是已经运营多年的老店,似乎都无法避免这次行动的波及。
与此同时,亚马逊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封店的原因不再仅限于违反平台规定。无论是哪种原因,亚马逊的惩罚都显得异常严厉,令许多卖家措手不及。对于一些无意中触犯规定的小错误,平台也会采取严苛的封店措施,进一步加大了销售者的经营风险。
在如此严峻的局势下,如何有效预防违规行为,保障店铺正常运营,成了大家解决的问题。除了加强合规意识和对平台规则的了解外,卖家们还需要及时关注平台的最新政策动态,做好店铺的安全检查,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01
亚马逊“扫号”升级,
大批量卖家收到了真实性验证
春节之后,不少卖家发现自己账号被封,并且收到了邮件,原因是涉嫌违反亚马逊的《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直接 “永久停用”,商品列表被移除,资金虽然还在账户里,却无法转出。

对此,亚马逊进一步要求卖家提供证据,证明其曾参与视频面试,并通过该面试验证其账户信息和库存的真实性。亚马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卖家的运营符合平台的规范,并防止虚假账户和不实库存的存在。然而,这一新的要求却让许多卖家感到困惑不解,因为他们对于如何提供这类证据以及如何配合这一流程存在疑虑。
02
封禁原因分析:
协议第三款被视为“高风险区”
从违规行为的角度来看,违反协议第三条是导致账号被禁用的主要原因。具体的违规行为包括如下:
1.客户投诉与纠纷处理不当
频繁遭遇与产品质量、描述不符、发货延误等相关的投诉,且未能及时且有效地处理退款、换货等纠纷。
2.商品与销售违规
销售未经授权的品牌商品、盗版商品,上架假冒、非法或可能对消费者造成风险的禁售商品,或提供虚假信息、夸大商品功能、使用误导性图片等虚假商品描述,这些行为均属于侵犯知识产权或违反销售规定的行为。
3.账号操作与管理违规
账号之间存在不当关联,关联到已知违规或封禁的账号,以及二次验证问题、身份信息被不法使用等,导致账号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都属于账号操作和管理不当的违规行为。
4.违反平台政策
操控评论,包括违规合并评论、通过不正当手段提升评价,滥用平台资源,如进行品牌翻新、违规合并账号、滥用品牌标志或进行虚假交易等,这些都属于严重违反平台政策的行为,一旦被平台监测到,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部分卖家因在自家其他店铺销售同品牌产品,遭到同行恶意举报,指控其销售假货,最终导致店铺被封禁,库存也被冻结。
03
亚马逊的“扫号”行动中,
哪些店铺容易中招
在此次账号清理行动中,有三种类型的店铺容易受到影响:
1.新注册店铺
新店在入驻后需经过严格的审核期和观察期。如果在此期间,店铺的负面评价率、发货延迟率或订单取消率超出规定标准,亚马逊会重新启动审核程序。许多初学者急于回本,盲目上架大量商品,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差评激增,最终触发封号机制。
2.资料异常的店铺
有些卖家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获取美国个人信息注册店铺,导致注册资料与实际运营者的信息不一致。亚马逊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出“信息不符”后,会直接封禁这些店铺。
3.关联违规的店铺
使用被污染的IP地址或与已知违规账号相关联的店铺,也容易被封禁。特别是美国本土的店铺,如果IP地址不是本地网络,一旦更换设备或IP地址,就可能被判定为“伪本土店”,从而被封号。
04
应对账号被冻结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1.尽早提出异议
在接到禁止访问通知后,卖方应立即提出异议。异议材料必须真实有效,详细说明问题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据。亚马逊通常会根据异议内容重新评估账户状态。
2.遵守平台规定
2025年,亚马逊对卖家的要求更为苛刻。卖家需要时刻留意平台政策变化,避免违规行为,如销售禁品、侵犯知识产权等。
3.优化账户管理
为确保店铺在亚马逊平台上平稳运营,卖家需要定期检查账户健康状况,确保所有信息符合平台要求,同时使用符合规定的 IP地址和设备登录账户,避免关联风险,还要加强售后服务,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纠纷。
亚马逊的“封号风波”给卖家们敲响了警钟,平台的规则不断调整,卖家必须始终保持警惕。今后,依赖刷单、操控评论、资料不准确或存在关联风险、售后服务不佳且投诉率较高的店铺,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希望卖家们能够紧跟平台的更新节奏,定期检查账户的健康状况,优化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前做好合规准备,避免陷入封号困境,顺利开展亚马逊业务。
应对亚马逊扫号的问题需要卖家具备细致的操作和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事前预防还是事后申诉,都需遵循亚马逊的政策和规定。同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来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打造自身产品差异化销售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