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上瘾症”:亏200万,卖房继续干,只要出单就高兴
一旦做了亚马逊,似乎无法回头了。这是最近许多卖家的切身体验。
去年赚了的钱,今年亏完了吗?
这一“灵魂之问”,流行于亚马逊卖家圈子中,反映出众多卖家艰难的现状。
不少卖家反馈,虽然赚钱的依然是大有人在,但今年的行情确实更差了,包括自己周边的人,今年几乎没有赚钱。
一位称“自己去年赚了一套房”的卖家也不得不承认,“今年没怎么赚钱”。
然而,虽然今年行情不太好,但大部分卖家还是选择继续做下去,甚至一部分亏损严重的卖家,也要继续做下去。
一些卖家发现,自己做亚马逊,似乎有了一些“上瘾”症状。
深圳卖家李谷春,就发现了自己对做亚马逊上了瘾:
明知道每一个订单都在亏损,但只要看到出单,就莫名地感到开心,明知道已经巨亏,但“本能”告诉他,必须继续做下去。
李谷春从2015年开始接触亚马逊,在一家精品公司做到了运营总监。公司福利不错,收益好的时候,李谷春年收入能达到100多万。
2019年底,李谷春盘算了下自己手中的牌,有一线运营的经验,而且还是做出过爆款的经验;因为做到了管理层,几年下来沉淀了一批供应商资源,而且能够开私模,拿到比较好的账期。
公司给的福利不错,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再拼凑一下,凑个300万问题不大。
于是,拿着凑到的300万,李谷春果断辞掉了运营总监的职位,开始自己单干。
多年工作累计下来的经验,让李谷春对成本把控十分敏锐,初期就在城中村租了个廉价门面,选了7款产品,自已几个人上。
有工厂配合,这7款爆款产品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就取得了还不错的效果。这让李谷春更加从容,2020年总体处在链接上升期,实现了微赚。
但是到了2021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卖家涌入李谷春所在类目,价格战打了起来。根据李谷春计算,有些卖家甚至以略亏的价格抢占市场。
起初,李谷春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他的产品是自己开模,跟市场上的产品有差异化,可以确保一定的定价权。但很快,低价产品开始抢占了原本李谷春的市场份额,李谷春的核心产品排名从前10一路跌到50名开外,销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无奈之下,李谷春也加入了降价销售的行列。
而当李谷春的产品降价,企图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时候,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手段也随之而来,包括但不限于上差评、给李谷春的链接刷单(却不返款)、恶意加购再取消等等。
李谷春经过一番周折,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核心链接。但在此过程中,也蒙受了100多万的损失。
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没有品牌做支撑的情况下,必然会走向无休止的价格战,利润空间会一步步压缩,最后所有的竞争对手,只挣得一笔口粮,勉强维持生存。
可以说,大部分卖家不是在创业,而是为欧美国家的人,源源不断地输送最高性价比的商品,累死累活,只挣得了一份“社会工资”。
虽然过程艰难,但在此过程中,李谷春却意外发现了自己的“特殊癖好”,似乎对做亚马逊上了瘾,每天都处在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
明知道每一个订单都在亏损,但只要看到出单,就莫名地感到开心。
李谷春此前对钓鱼有很浓厚的兴趣,现在满脑子却只有亚马逊,对自己多年培养的兴趣也兴致缺缺。
像李谷春一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亚马逊上瘾症”让另一位卖家要卖自己的房子。2014年,一位卖家带着3000元生活费独自深漂,阴差阳错入了行,开始接触亚马逊。聪明肯学,该卖家很快熟悉了操作流程。
2015年,该卖家开始单干,借着亚马逊上升的势头,赚到了一笔钱,在老家武汉全款买了套房,还有盈余100万。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的“疫情电商行情”,只让部分卖家和部分产品类目受益,但给该卖家带来了重大打击。
疫情之下,原本积累的100多万全部亏损,颗粒无收。
不甘心钱就此打水漂,该卖家向银行贷款了200万,继续奋战。然而,现实狠狠地甩了该卖家一记耳光,向银行贷款的这些钱也被亏了进去。
接连亏损300多万,让该卖家的公司破产,生活从小康之家跌落到负债累累。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卖家仍在纠结,想着卖掉武汉的房子翻本。所幸的是,该卖家被亲友劝住了。最后,房子卖了只用来偿还贷款,没有继续在投入到单干亚马逊的事业中。
然而,亏损之后,想卖房继续做的,或者卖了房之后来做亚马逊的卖家,并不是少数。
无论是在知无不言论坛上,还是知乎上,都许多卖家在探讨“卖房做亚马逊”。
“亚马逊上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对普遍性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新卖家身上,更多地发生在老卖家身上。
甚至有些人不惜All In,封死自己的后路?
对许多人来说,在亚马逊上越投越多,其实有一定的“舍不得沉没成本”的心理在作祟。
卖家林珙告诉《蓝海亿观网egainnews》,他就有过这么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
“一个人一旦输急了,是会眼红的。”
林珙2018年通过亚马逊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万,从此认定了亚马逊是个可以做一生的事业。然而,好景不长,两个主打链接因为断货没续上,流量大幅下滑。
新货入库之后,销量一直无法恢复,其中有权重下降的缘故,也有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缘故。大量库存积压,林珙的资金周转开始出现了问题。
“其实,当时如果停下来,情况会好很多,但是在那个节骨眼上,人已经有些失去理智了,俗称急红眼了。”
林珙觉得,自己能够赚到第一个百万,就能够把亏进去的钱再赚回来,结果越投越多,最终不仅此前赚到的百万全亏进去,而且还欠了不少外债。
“债现在已经还得差不多了,现在我还做亚马逊,但是每个产品,都会给自己一条红线,一旦销量、利润达不到标准,就果断放弃。”
林珙认为,有人确实可以逆风翻盘,但这得需要多大的运气?或许再坚持一下,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但也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机。
因此,从2019年亏损过后,林珙就一直在劝诫自己不要冒进,宁可“少吃块肉”,也不要立于危墙之下。
资深业内人士Andy也介绍了有类似经历的卖家。该卖家在亏损50万之后,仍然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资金。
Andy询问其缘由,该卖家表示,感觉下一把就能“赢”回来。人生就这么短,赌一把,赢了香车嫩模,输了咸菜萝卜,大不了从头再来。
“这种‘赌徒心里’在卖家中非常常见。很多人觉得,我自己有本钱单干,本钱亏光了,大不了找家公司继续上班,为下次单干积累资本。这种心态要不得。”
Andy说,出去单干过的人,想要重新回到职场难度非常大,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坎能不能过去的问题,一般公司也会对这种求职者抱有警惕心,认为这种员工不踏实。
“开过荤的,想要让他再吃素,难。”
广州卖家洪安则认为,不放弃做亚马逊,其最大的心里障碍,是自己。
2016年决定单干亚马逊的时候,洪安找父母借了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2017年春节,洪安开了辆30万宝马回家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父母的欣慰,邻里间的羡慕和若有似无的嫉妒。
这一切都让他有种飘飘然的快感,洪安承认自己是一个虚荣的人。
以致2020亏损了50万之后,洪安一时间无法接受,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人,更害怕街坊邻居知道这件事。
“怎么办?只能继续做,把亏掉的给赚回来。”
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洪安在亚马逊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原本亏损50万之后尚有些许现金流,如今已经欠了20万贷款。
类似洪安的现象,在亚马逊卖家当中也很普遍。
许多卖家离开自己的家乡,深漂、广漂,只为了寻找机会,习得一技之长。
而故土的乡土人情,独自奋斗那些不为人知的心酸,最终会成为束缚卖家的一道心灵枷锁。
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那既然要还乡,就一定要衣锦还乡。
于是,只能和自己当初的选择“杠上了”,“不成功,便成仁”。
郑中军是一位老卖家。在2020年初口罩严重短缺的当口,花了自己做亚马逊几年的积蓄,一共100万元,购买了一批口罩机。
但是由于入局太晚,最后仓库里堆叠了1000万个口罩无法卖出去,并由此欠下一屁股债。
口罩之路走不通,且欠下巨额债务,那么,只能向自己的老业务“要”。
然而,郑中军并未等来梭哈的机会,因为认证问题,这批户外灯一直卡在仓库无法上架。三个月时间一到,货全被亚马逊销毁了,
而尚未支付货物尾款的郑中军,被供应商找上门催债。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妻儿躲回老家。
此前借贷的60万,在利滚利的情况下滚成200多万,诸多郑中军的好友接到了借贷平台的催款信息。
无论是做亚马逊,还是做其他业务,如果在压力下,贪多求快,很容易踩到平时可以留意的坑,重重摔一跤。
“除了亚马逊,我还能干啥?”这是卖家Henry的疑惑,也是许多卖家在做亚马逊遇挫后,不得不继续做亚马逊的重要原因。
Henry从2014年开始接触亚马逊,做过铺货,也做过精品。不仅自学,还报过各种研习班。
为了让链接成为爆款,Henry话费了无数心血,自认为对亚马逊运营技巧几乎全系精通。
2019年开始单干亚马逊之后,Henry赚到了不少钱,粗略计算下,在这次大亏之前,净利润80万是有的。
但是赚到的钱,有很大一部分被Henry用来精进自己的运营水平。包括购买ERP软件,也包括经营自己的刷单资源。
从4月底至今,亚马逊大封号的风波中,Henry的3个店铺无一幸免,主要链接全部死光。在库商品总额超过50万,除了少部分通过一些渠道折旧转让,大部分都只能弃置。
“我在亚马逊上投入了太多太多的精力,现在让我收手,我很茫然。”
当然,还有不甘心。
曾经的付出,让Henry在亚马逊运营领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许多同行面前,他是所谓的“大佬”。
Henry在其他方面的建树,远不如在亚马逊运营领域来得深。如今,探讨亚马逊,是他最感兴趣,也是最擅长的话题。
“所以,对我来说,只能接着做亚马逊。现在,亚马逊已经成为了我为数不多的‘光源’,也只有亚马逊能让我‘闪光’。”
Henry认为,自己在亚马逊上投入的沉没成本太多,不仅仅只是表面上亏损了多少的面值。当运营亚马逊链接,看链接出单,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想要强行剥离这个部分,难度变得奇大。
Henry的茫然,在行业中也是普遍现象。
许多卖家从入行开始,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十数年,无论是对自己的投资,还是开拓相关资源,都跟亚马逊息息相关。
以致“不做亚马逊,还能做什么”这样的问题,在论坛中频频出现。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也总结出了一些观点:
亚马逊运营,只能是技能,不能当做“事业”。
“电商运营,说白了本质还是在‘卖货’,运营技巧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只能是辅助作用。”
资深运营人士钱宇表示,目前亚马逊运营技术迭代升级太快了,“一代版本一代神”,卖家如果追逐技术,可能五年十年后会发现,这五年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完全用不上。
因此,对于卖家来说,相较于“钻研技术”,不如积累行业资源来得更有价值。尤其是供应链资源,亚马逊运营的尽头,一定是产品为王。
“眼光放长远去,亚马逊只是个销售渠道而已,别让工具束缚了你自己。”
钱宇表示,坚持长期主义,才是取胜之道。对长期主义者来说,哪怕每天进步一点,只要能活下去,复利效应一定会给卖家带来巨大的回报。
结语:在这里,我们无意唱衰做亚马逊的前景。
不管如何,亚马逊依然是跨境电商最主要的平台,它在欧美零售业的占比,在整个电商市场盘子的占比(在美国已经超过41%),也继续在逐年扩大。
要做跨境电商,亚马逊依然是一个几乎绕不开的选择。
亚马逊依然可以做,只是“上产品+开广告”就轻易出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马逊成为了一个跟实体生意一样的高竞争赛道。
不要抱怨亚马逊不好做,实际上,我们身边经常看到,饭店、服装店、奶茶店以及办公楼里的公司,换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批又一批。
这是因为,竞争在实体行业,已经非常激烈了,谁也没有办法随随便便赚钱。
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亚马逊赛道上,依然脱离不开这个规律。
竞争自由,激烈程度逐年增加,最终渐渐与实体店生意的程度趋同,甚至更加激烈,毕竟所有卖家都在一个(网站或App)页面里进行高度透明化的厮杀。
做任何生意,我们要立足,
首先要提供有社会价值的产品,二要耐得住,撑得久,三要在撑住的同时,不断迭代,优化自己,最好能做出品牌,通过品牌摆脱价格战的泥潭,才能挣脱为“欧美社会打工”的怪圈。
最后,祝所有认真做事的卖家生意红火。注:文中所提卖家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