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加息和新增量的一些信息汇总和思考
宏观并不是本账号主流关注内容,但目前经济形式复杂,并且美国通胀严重,进一步导致美股下跌,以及俄乌战争刺激资金回流等。
有必要对手上的信息做个小小的汇总。
01
通胀和加息
20年疫情后,美国开启QE,向全球散发货币超发影响。
由于石油美元的地位,按照过去20-30年的经验,美国货币超发将在全球铺开,提升资产和消费品价格,产生通胀;在一轮收割后,资金回流美国本土,期间美国本土不会受到通胀太大影响。
但这次看起来有点不一样:前期限制中国,导致产业链阻断,以及国内疫情快速恢复后,向全球输出中国供应链,加强了中国相关供应链的话语权。
导致货币超发的影响作用,回到了美国,并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从消费品到房地产。
图:美国月度通货膨胀率
来源:星话大白、美国统计局
从22年4月通胀数据看,有所回落,但回落并不明显。
为了应对整体通胀,美国结束20年开始的一波QE,并且开启加息,来缓解物价上涨。
一方面,加息后,由于资金成本上升,理论上海外美元资金会回流至美国本土。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更直接的方式是使其他区域的整体环境变得更恶劣,不适合投资。引发战争使一个最为直接的方式,即俄乌战争。
另一方面,加息后,资本市场投资资金的资金成本变高,导致资本市场重新审视美股资产。
最近流传甚广的红杉对未来的一些预期,有不错的内容。讲述了宏观环境、资本市场、生存之路等。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Jq5gCHvZA85Hn9tGEWPow
总体来说,由于资金成本变高,美股资产的估值体系被重构:利润明确、确定性高的资产得到相对合理估值,而增长确定性略低的公司会被重新评估。
02
新的增量
从全球来看,整体的新增量并不多。
行业方面来说,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碳中和、国产替代(国内才有)、web3.0。
欧美的云计算由于都服务于私企,虽然有KA和SMB的不同,但行业和头部增速仍然尚可,例如AWS增速30-40%。而国内头部云厂商阿里云最近2个季度增速在10-20%。
人工智能仍然是长期增量,但仍然属于2B的拓展速度,无法与互联网同日而语。安防已经有许多AI视觉公司的渗透;语音仍然在摸索成长中;自动驾驶是一个重要方向,低速最先落地、高速正在从研发向落地进展中,长期看是一个重要增量。
目前的自动驾驶更多与新能源电动化相关(冲着电车购买,而非冲着自动驾驶购买)。
从全球战略而言,多样化能源可以减弱石油美元的影响,美元的一整套QE通胀套路越来越难走通(例如20年QE便没有如理想般,向全球输出通胀,反而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自身);另一方面,从减少自然灾害(例如洪水等)而言,也具有很长期的影响。
目前来看,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由于统一政策支持,坚持多年发展。而美国由于CP等因素,发展速度稍许缓慢。
另外,从新能源汽车角度,具有2C属性,能够利用中国庞大人口技术,甚至于海外人口。
国产替代更多在于国内自身的增量空间,包括各类芯片、软硬件,但有一定垂直细分性。
人口方面而言,全球发达国家人口持续放缓,而国内过去20-30年更多依赖人口优势,但增速也在持续放缓。
这个增速放缓来源于多方面,包括个体意识加强,以及两头粗中间薄的经济体导致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以及从目前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
短期层面的刺激增量,从中美来看,都较为类似。
中国的刺激增量来自:投资(基建地产等),消费(消费券等),出口(更多外部不确定因素)。
同理,美国的刺激增量也有些类似,投资(基建地产,但预算受限),消费,出口(让更多高端制造业回流)。
以及两边都会尝试考虑的,收入重分配,例如美国提高税收比率。
03
后续可能的走向
1. 需要通胀下降
受到疫情和国际政治限制等影响,全球供应链大概率很难恢复完全顺畅,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可能半年或1年以上)。
通胀也同样,从目前高位来看,恢复到2-4%左右仍然有一段时间。
减少QE和加息是控制通胀的一些方法,看并没有很快。
2. 美股回升的条件
通胀的缓和至少是美股恢复的条件之一(加息也会放缓或停止)。
但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全球的增量也并没有那么多,尤其是结构性增量(例如计算机与移动化联网的浪潮)。
人工智能、新能源的科技创新在缓慢渗透,仍然需要时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