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是沉是浮?品牌塑造背水一战!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逐渐明朗,我国预计有超过 58 万家跨境电商企业掘金出海市场。当这波出海流量涌入各自的细分赛道,出海卖家是崛起,还是沉沦?
针对本题,John 从中国品牌出海的发展趋势、痛点及未来规划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卖家对品牌的认知比 2020 年以前要好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只有大品牌才适合做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因为这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
这就导致他们对做品牌很不感兴趣。在他们眼里,短期的销售增长往往比长期的品牌转化更诱人、更容易衡量、也更切合实际。
然而根据 Somos 成功打造过 100 多个品牌的经验来看,很多顶级品牌一开始都是“无名小卒”。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不要求你必须身处上位,销售No.1,但你必须像重视销售增长一样重视品牌增长,具备对品牌的长期聚焦力和管理能力。
正如前文所说,卖家们的第二个痛点在于品牌价值很难获得增长。
与 Somos 合作过的卖家中,有很多已经在亚马逊上收获了可观的销售额,并且以每年好几亿人民币的速度在增长。
然而尽管销售成绩突出,但因为这些卖家缺乏一个独特的品牌身份,因此没有在欧美受众心中成功建立起品牌形象。
也有些卖家只是尝试了短期的品牌建设项目,但后续没有持续把品牌策略贯彻下去,与消费者的每个触点也没有呈现品牌的个性和一致性,同样导致品牌价值没什么增长。
当你在亚马逊搜索某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商品是大同小异的,品牌很难在其中脱颖而出,这便是中国跨境卖家的第三个痛点。
也就是说,中国和海外品牌争夺的资源和空间越来越有限,在同一渠道销售的同品类产品,如果没有鲜明的品牌身份,将很难从一众相似的品牌中被消费者选中。
本土化是跨境卖家的第四个痛点,也是最大的问题。简单来说,中国出海品牌普遍缺乏欧美本土化。
本土化需要符合当地的语言表达、受众审美和文化习惯。卖家要对品牌、产品、服务和客户体验进行本土化调整,从而输出本地化语言、视觉形象和文化价值,最终触达本地受众。
糟糕的本土化对出海品牌来说相当于“温水煮青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和隐患。目前来讲,中国跨境卖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解决以上4个常见痛点可以让品牌价值在更健康的环境下增长。除此之外,卖家和品牌团队还要持续不断地打造和更新自己的品牌,因为这个过程会逐渐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品牌价值可以帮助品牌避免不必要的价格竞争、培养更多的忠实客户、在推广方面花费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客户。
拥有独特且本土的品牌标识、引发受众共情的信息与价值、以及有吸引力的视觉系统的品牌,也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和信任。
现在就是品牌建设的最佳时期!无论是新品牌,还是从卖家过渡到品牌的转型中企业,品牌建设都是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获取更高利润的必经之路。
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打造品牌其实是打造你的品牌差异化价值,激发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和卖家第一次见面时,会先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品牌。但听完他们的分享后才发现,卖家们介绍的不是品牌,而是产品和供应链。
可能是因为很多中国卖家习惯用产品思维去思考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陷入「差异化价值=产品差异化」的误区。
这个在以前的「卖货年代」是合理的,但现在已经不受用了。如今的品牌要给海外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要依靠品牌差异化。也就是说,要从只关注产品差异化,转变成同时关注品牌差异化。
短期问题无法通过品牌建设来解决,但如果没有品牌建设,长期问题就会悄悄扎根。
品牌建设是从打造品牌基础到成为一个品牌的过程。虽然我们说这几年是做品牌最好的时机,但还没开始做品牌建设的卖家其实已经落后于大趋势了,没有经过品牌建设的品牌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
品牌建设通常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部分。先制定品牌策略,再搭建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这两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品牌建设流程。
消费者发现和了解新的品牌就像人跟人谈恋爱一样,前期可能会被对方的外表所吸引,但如果不喜欢对方的性格和价值观,双方也不会发展长期的关系。
品牌也要先用显性信息(视觉识别系统)吸引受众的眼球,再凭借隐性信息(愿景、使命、价值观、定位和故事等)使受众成为忠诚客户。
以下几个与 Somos 合作过的品牌案例都是亚马逊小品类前几或者百强品牌,包括3C、家居、美妆、汽配、户外运动品牌等等,都可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品牌身份。
除了搭建符合品牌调性的视觉识别系统,卖家们应该也知道,品牌建设只是做品牌的开始。
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今天,潜在受众会同时接收到来自不同渠道的品牌信息,如果一个品牌在不同的渠道对消费者传递的信息不同,也很难让客户记住这个品牌。因此保持全渠道的品牌一致性至关重要,不然品牌建设就相当于半途而废了。
在完成了品牌建设和全渠道的品牌一致性后,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出海品牌的本土化建设。
大多数中国跨境卖家以为本土化就是中译英的过程,于是从语言和视觉等表层信息来考虑本土化问题,比如品牌名、Listing 文案与语法;甚至有些公司完全听从老板的想法,根本无法让海外消费者产生共鸣。
实际上,成功的品牌是懂得如何从心智上影响消费者的。他们知道如何用最地道的方式讲好品牌故事,知道如何用符合目标人群喜好和价值的品牌内容调动消费者情绪,并且会通过完善的售后体验提升复购率和客户终生价值。
海外本土化建设,这是实现品效合一的品牌增长的关键。
品牌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一个品牌建设项目结束的时候,我们会交付一套品牌策略(包含行业洞察、受众分析、品牌定位)和一套品牌视觉指南,以及很多设计文件。
但这些只是品牌建设的地基,目的是为了让卖家认知到做品牌的重要性。除了前面讲的内容,卖家还需要认知到:仅靠品牌策略和视觉系统,并不能让 Logo 立刻变成真正的品牌;品牌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践行与维护它;如何成为真正的品牌,这是另一门学问。
品牌建设只是品牌的一部分,而品牌从来不是一个 Logo、一个标语可以涵盖的。这些信息和视觉能够塑造客户体验,而客户对产品、服务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品牌。做品牌其实就是在夯实品牌和受众之间的桥梁,是为了稳固每一次客户体验。
品牌建设的结果难以衡量,但并不是难以转化。要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增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 品牌要随着品牌资产的增长,始终保持本土化品牌的一致性。
🔗 品牌要在与客户的每次互动中,都以同样的方式传递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
🔗 品牌要关注全渠道触点,评估品牌信息在每一个触点是如何被感知的。
🔗 从内到外打造鲜明的品牌标识。确保公司内部上下对品牌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可。
你想获取多大的回报,取决于你想付出多大的努力。
从打造一个独特的本土化品牌身份开始,保持全渠道品牌一致性,创造绝佳的客户体验和价值,是保持品牌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
真正使卖家成为品牌的,是创建品牌身份后矢志不渝的经营与维护,这才是品牌长青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