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规则的竞价”基础逻辑的思考,这到底是鸡肋亦或是神器?
亚马逊“基于规则的竞价”这个竞价策略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似乎关注这功能或者因为这个功能获得更好收益的朋友还是比较少。关于这个策略,个人做了一些思考,与各位老铁一同探讨。
首先,大家是否有想过,“基于规则的竞价”其实原有的竞价策“动态竞价-提高或降低”的进阶版?
先看看原来“提高或降低”的竞价策略的逻辑。这个策略其实原理就是,敞开权限让系统去控制竞价,让它去判断某些流量对你的ASIN转化意愿高的时候,提高竞价去抢广告位,当判断到某类流量对你的链接来说可能转化意愿不高的时候,以低一些的竞价去获得这些流量。这个策略理论来说是无瑕的,但往往我们去使用的时候会看到竞价只会提高导致ACOS超高,而鲜有见到竞价被降低的情况。
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系统要实现上述转化意愿高还是低的判断,它必须先有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大量的数据的统计学习它才能把流量性质做大概率正确的判断。但是,往往要做出这个判断,需要的数据量非常大,所以它只能一直跑“提高”,目的是先获得更多的数据,但常常我们也忍不到它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了这个策略,看到结果总是只提高。
所以由此,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亚马逊真的有千人千面吗?我想,是有的。
基于前面是所述的动态竞价-提高或降低的投放原理,它的工作流程大概如此:通过数据统计最后得出具有高转化可能性的客户画像,比如统计发现某个地区、某年龄段、某种性别职业,且近期有某些消费表现,或者表现出某些喜好的买家对于所投广告的产品具有高转化性,那么当有这种画像的客户进行商品浏览时,提高竞价去抢广告位来向其展示产品。
反之,对于对本产品带有低转化可能性画像的买家,降低竞价向其展示产品。
那么,论坛上大家曾经热议过的一个话题“亚马逊是否有优质、低质流量?”其实就有了答案。所谓的优质或者低质流量,不是系统具体到去定义每个客户(这个就是高富帅,那个就是穷逼),而是匹配ASIN来进行判断。客户在ASIN 1这类产品上转化率高,那么这类客户对于ASIN 1来说就是优质流量;但是同样的客户在同类产品ASIN 2 表现出的转化率低,那么这个客户在ASIN2这里又变成了低质流量。
所以流量是优质还是低质,需要VS 你的产品来判定。
回到“基于规则的竞价”这话题,为什么说它是“提高或者降低”的进阶版呢?
因为对于“提高或者降低”,系统很难提出判断抢或者不抢广告位的标准,但是,卖家你若直接给系统一个参考数值(ROAS),让它知道你的心理预期,那么是否就让操作变得简单了。
所以,“基于规则的竞价”其实就是卖家给出判断标准,让系统根据学习到的数据匹配你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情况下“提高或者降低”竞价去匹配广告位。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竞价策略的开启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跑广告的时间以及一定出单量,因为没有这些数据依据它也就无从作出基础判断。
所以,当你去设置上这个规则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可能先有一轮的竞价提高的操作,但是如果实际数据差你的预期目标太多,你会发现广告获得的曝光量又被减少了。也就是,当你给的条件越宽松,比如ROAS小于1,这个竞价策略下的广告越容易获得曝光;但是给得严了,又可能导致曝光量收紧(又或者它一开始就依据你历史广告数据出现误判,导致它认为哪种流量都不适合判给你,那曝光量也减少)。
所以说,对于多数链接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鸡肋!
哪种链接适合用这个策略获得更好收益呢?
答案是,已进入稳定期的销量可观的链接。这些链接由于有大量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习得出优质或者低质流量的客户画像,系统就能够根据你的心理预期(ROAS)对你的广告对某一种画像的客户是否加大展示快速作出判断。当数据表现越来越好,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你自然就可以用逐步收窄条件(即加大ROAS)来达到优化广告,提升广告效益的目的。
那么,对于这种链接,具体的数据确定及优化步骤是怎样呢?建议是拉取近65天的该产品的广告数据,获得总体ACOS数值,得到初始设置的ROAS,即1/ACOS,观察后续数据表现,每次按增幅不大于10%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