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干卖家扭亏为盈!只因用对了这一招!99.9%的人都不知道...
现在很多入行跨境电商的新手卖家,觉得亚马逊这个平台能赚钱,可能还能暴富,就“盲目跟风”进来。
所谓“盲目”,就是自己根本不了解,也懒得去了解,只想先进来再说。
所谓“跟风”,就是听说了某某某赚到了钱,感觉很简单,所以就进来了。
如果你想创业亚马逊,正打算一只脚迈进来,不妨看一下这个案例:
拥有跨境电商公司工作经验的小谢,在攒够了几万块钱的积蓄以后,立刻从公司辞了职出来创业。
当时的他对亚马逊还是过于乐观,觉得自己也有了一年多的工作经验,应该也可以应付很多的运营工作。刚开始进货的钱,除了他的几万块积蓄以外,还有花呗、信用卡、京东金融等等渠道套现出来的钱。
他刚开始选的都是一些轻小产品,走的也都是空运。最初的3款产品,有两款卖的还不错,有一款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后来就直接砍掉了。
这款半死不活的产品,算下来总共亏了5000多块。一年多下来,他在亚马逊上把自己的储蓄亏完了,还带上负债。
不过,基于对亚马逊的看好,小谢在连续的亏损后并未想着退出,而是把90%的精力放在选品上,找对了品就自然活下来了,店铺销量从最开始的每月几单到现在每月稳定上百单了,也把负债还清了。
小谢在后来的复盘总结到自己是犯了大多小卖会犯的错:
凭着一腔热情入局想爆款想暴富、重运营推广技巧轻选品、不深入对市场、类目、卖家的分析、没有体系打法、没有稳扎稳打、没有全方面学习成功卖家......
他分享到只有一个店铺,靠成功率较高的选品方法活下来了,整个选品手法,属于小资金白帽较为安全的打法,适用于刚创业/同为小资金玩法的公司及亚马逊操盘手们。
找对学习目标选对赛道 选品事半功倍
“摸着石头过河是艰难的、是充满未知的;摸着对手过河是容易的,是走向光明的”
因此,小卖第一步要做的不是选品,不是寻找爆款,也不是做发财梦,而是“摸着对手过河”——存活率最高的策略,也正是无数商业公司用脚投票的策略。
距离亚马逊首次允许中国卖家入驻已过去十来年,已有无数的先行者付出精力与成本、辛劳与汗水,经过反复的实践,最终探明了适合小卖生存的品类、产品及盈利模式。
换句话说,小卖选品不只是选品,而是先选合适的卖家,全方位学习他、模仿他。
在亚马逊平台上,有相当一部分卖家的经营策略与长尾理论惊人的相似。他们深知品类头部竞争太过激烈,又由于资源有限,难以直接参与头部竞争。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实际的生存策略,即依靠品类中尾部等竞争较小的产品来生存。这类卖家可以归纳为“长尾卖家”。
不过他们的店铺所能创造的利润与大卖相比不值一提。但相比打工,一个月3-5万的纯利,身心又比上班自由很多,支撑小家庭的小康生活已经足够了。
所以对小卖来说,选品前挑选合适的长尾卖家群为学习对象,学习他们的打法,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小卖可以借助卖家穿海的亚马逊卖家画像池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刚入驻亚马逊的新手可以先以树懒型卖家为学习标准,因为这类型投入的时间和资金比较少,风险也比较低。
定好选品策略,有策略做事成功率更高
确定学习目标后,理论上来说,小卖只需在其基础上再挑选适合自己做的产品就OK了。但很多小卖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没有基础的选品策略概念,也就无从判断。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把钱币放在动物面前,动物没有钱币的概念,自然也不知道他的价值。
建议新手小卖可以先通过卖家穿海的选品策略“长尾非标品”“长尾周边”进行筛选选品。
因为长尾非标品对小卖来说,核心产品看似肥美,真正做起来,会发现门槛过高,竞争太过激烈。而长尾产品,对大卖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却提供了小卖自由发挥的舞台。
长尾周边需求相对较小,竞争压力自然相对较小。对小卖来说,该策略带来的利润下有保底,上不封顶,非常合适。
有了这两个选品策略,小卖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认识可做产品、尝试理解选品思路、学习差异化方案,最终在亚马逊成功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小卖要做的,还是在长尾策略里多多打磨对产品的理解,实战中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对产品的认知的基础打牢后,再去研究其他选品策略是一个较为合适的进阶过程。
选品初筛评估
选好学习卖家群体和选品策略后,卖家穿海平台已经过滤掉一批无效产品,展示出一批成功率较高的产品。
到真正选品的时候,你需要仔细考虑你对这个产品、类目行业是否有一定的认知,尺寸大小、物流成本以及潜在的侵权问题。另外,还应该评估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或未来升级的空间,以及改造的难度和生产周期。这些评估能够帮助筛选出更具备潜力的产品,并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
分析选品市场及竞品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是特别关键的一步。
当你已经明确做哪个产品的时候以及销售目标,此时就需要关注这产品类目行业的需求趋势、市场的容量大小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要留意近期新上架的产品表现、价格和评论等等的因素。
在这一步中,我们可以借助卖家穿海一步到位来获取详细的市场数据。无需再辅助其他插件工具进行分析,一键式分析选品。
确定好选品后点击直接得出产品、产品子类目及卖家等基础信息快速判断产品核心数据是否过关。
再点击查看详情,还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产品的ASIN、卖家以及子类详情。
▲看看产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看看近一年的销量情况是上升还是下降?
▲看看搜索趋势最近是下降还是上升?
▲看看是大市场还是小市场,类目下的销量有没有被一两个链接或者品牌垄断?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对市场的判断,如果觉得这个产品值得做,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产品可行性分析。
选品可行性分析
借助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提出的三环模型来给出答案。
该模型包括三个相互交叉的环,分别是热爱、擅长和机会。
就亚马逊选品而言,也可以类似的套用三环理论:
● 想做:你感兴趣的、有客观的利润、上架容易盈利的
● 可做:3-5年看不到产品被颠覆的可能性、是不是特殊品类如带锂电池、液体、粉末、食品、药品、认证需求等有较高门槛的,暂不考虑。还有是不是长尾产品,因为对刚入门的小卖而言,长尾产品成功率更高。
● 能做:看找不找得到差异化、切入点,一律不做。看对手,只挑选旗鼓相当或者较弱的对手卖家。成本预演,避免资金断裂的问题。
三个环交叉也就意味着以上所有想做、可做、能做的点要同时满足,才算得上一款较为合适的产品。
选品运营策略分析
亚马逊平台属于传统的搜索电商,卖家若想在搜索电商平台获得较好的销量,对关键词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搞懂这一点,各位在挑选关键词就不会跑偏。常用商机探测器的同学会发现,能入选的词不仅有一定的搜索量、转化率的门槛,而且其生命周期也有一定的考量, 搜索量很大但转瞬即逝的词一般不会收入在内。换句话说,能入选的词都是较为核心、经过了重重考验的词。
关键词在产品 listing 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卖家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需求,灵活调整和优化关键词策略。
可以通过卖家穿海的选品运营策略查看关键词分类和实时监控波动,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选品差异化设计
找到合适的可做的产品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寻找新的素材、新的角度、新的场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众所周知亚马逊或者用户所喜欢的新品,指的是解决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新需求的产品,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创新,而是寻找对标竞品,去研究它热门的功能、款式和颜色。然后我们通过分析产品的评论,特别是差评,就可以了解产品的痛点和改进空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差异化设计,这一步是可以能够让你的产品在同类目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顾客。
分享一些常用的差异化方法:
山姆大包装
迎合一部分老外注重性价比,喜欢大包装购物。他人做少,我就做多;他人做多,我就做少。
类目差异化
挖掘竞争较小的类目,避开激烈竞争,独享类目红利。商机探测器可以看到,同为"jeas for women",类目节点不一样,流量也许就不一样。
适配产品混搭
旧元素新组合,满足部分用户个性化需求。一部分买充电线的人,会有同时买充电器的需求,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这种需求。
礼盒套装化
迎合老外伴手礼文化。老外喜欢party,也喜欢伴手礼。
图文微创新
能在视觉上与竞品有明显差距,也是一种竞争力。精细化运营的年代,图文也是竞争力。
看到这,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样选品是不是过于谨慎,选一款产品要考虑这么多点,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
谨记创业的成功率大约在1%-5%,失败率在95%-99%。意味着,资源禀赋一般的小卖,容错率是极低的。小谢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小卖选品要慎之又慎,站在先行者成功探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及竞品等关键因素,这时我们离成功又近一步了。
在重选品方面,卖家穿海这个工具能辅助提高广大小卖的选品成功率和效率!现在添加产品顾问,立享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