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牌局,下一张,Ta会打什么?
----时代浪潮中,该如何掌舵?
01# 大洗牌
6月21日,泰国财政部正式宣布,将在今年7月5日到12月31日,海关将对价值低于1500泰铢(接近人民币300元)的国外进口商品收取7%的增值税。之后,政府将推动《税收法》修订,由税务部门统一对跨境电商平台征收增值税。
在泰国,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本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便利,然而,中国卖家的涌入及其提供的低价商品,却意外地被部分声音视为对泰国实体经济的猛烈冲击。
这一观点在泰国社会尤其是传统零售业中引发了广泛共鸣,他们担忧自己的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一场针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大力市场调整在泰国悄然拉开序幕.
02# 更迭的时代巨浪
根据泰媒的最新报道,近期出台的这一政策,其根源可追溯到 “泰国众多商家集体发声投诉后,政府所做出的积极回应 ”。
进入2023年,泰国自中国进口的消费品总额激增至惊人的4700亿泰铢,占据了泰国进口消费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比例高达41%。这一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商品在泰国市场的广泛受欢迎程度,但同时也触动了泰国本土商家的敏感神经。
泰国商家普遍反映,那些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销售、邮寄至泰国且往往享受免税优惠的商品,对他们的传统业务模式构成了严峻挑战。
这些价格更为低廉的商品大量涌入市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和利润空间。
以曼谷知名的水门市场为例,一条颇受欢迎的大象图案裤子在当地实体店售价约为100泰铢,而同一款商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由中国卖家提供的价格却低至30泰铢,折合人民币仅约6元,价格差异巨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一些泰国的小老板也开始转向跨境电商平台,向中国卖家批量采购商品,以图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泰国本土商家的经营困境,促使他们集体行动,向政府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今年前五个月里,泰国的工业领域遭遇了显著挑战,共有488家工厂不幸倒闭,这一数字换算下来,意味着平均每个月有97家工厂停止运营,相比2021年同期平均每月的57家倒闭工厂,情况明显恶化,显示出泰国工业正面临严峻的压力。
与此同时,社会情绪层面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尤其是针对中国商品的负面情绪有所抬头。
水门市场这一知名商业区内的服装店老板,通过Tiktok平台发声,抱怨因中国商品以低价竞争导致的人流锐减,市场变得异常冷清。
更为复杂的是,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中国卖家开始收到Lazada等平台的通知,要求他们进行税务登记,这一举措背后可能预示着泰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商税收管理的加强,以及对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
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泰国营商环境是否正在走向不确定性的担忧。
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中国卖家而言,他们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加。
一方面,需要应对更加严格的税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确保合规经营;
另一方面,也需警惕因市场负面情绪而导致的销量下滑和品牌形象受损。
此外,如何在泰国市场保持竞争力,特别是在面对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品牌的竞争时,也是中国卖家需要深思的问题。
03 # 前有狼 后是虎
这次推出的“增值税新规”,并非是中国卖家首次面临的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早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的卖家们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海外的政策压力。
具体来说,二月份时,泰国的商务部长普查穆以侵犯知识产权的严肃理由,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一种广受欢迎的商品——大象裤。
这一举措对泰国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因为在此之前,该市场上流通的大象裤有近七成都是源自中国。
紧接着,到了三月,曼谷的警方又采取了一次行动,他们突击检查了位于曼谷市区内的一个仓库,结果惊人地发现了三万条大象裤,这些裤子的总价值估算约为六百万泰铢。
警方表示,这批货物涉嫌非法走私进入泰国,并已经要求相关货主提供合法的清关文件以证明其来源的合法性。而由于这些大象裤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它们被媒体形象地称为“假大象裤”,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卖家在泰国市场面临的困境。
原来中国生产的大象裤批发价格异常低廉,仅需30铢,这一价格优势严重冲击了泰国本土大象裤的销售市场。连泰国著名的水门市场里,不少本地商家也开始从中国卖家那里大量批发进货,因为他们发现这些中国制造的裤子价格比本地生产的要便宜得多,价差有时甚至高达十倍之多。
这一现象引起了泰国电子商务界的高度重视。
泰国电子商务协会的名誉会长兼资深顾问塔纳瓦·马拉布帕先生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建议泰国商务部应认真审视并思考对策,以应对大量中国商品涌入泰国电商平台所带来的挑战。
而泰国零售商协会的副主席恰猜·图翁格拉塔纳潘先生则更为直接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为了遏制非法且成本极低的外国商品继续涌入泰国市场,应该重新评估并可能调整现行的政策,特别是针对网上购物中低于1500泰铢的商品增值税(VAT)豁免政策。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设置一定的门槛来减少这些低成本外国商品对泰国市场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这些所谓的“非法低成本外国商品”其实早已悄悄地躺在了泰国的保税仓库中。
为了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因海关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不少中国跨境卖家采取了提前将货物运至泰国保税仓的策略,待电商平台接到订单后再进行清关发货。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的时间,泰国就出台了“增值税新规”并迅速生效,这一变化无疑让原本依赖价格优势的中国卖家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的价格优势在瞬间被大幅削弱。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进口包裹涌入泰国,其中超过一半的商品在申报时其CIF价值都低于1500泰铢。这种“免税+利用海外保税仓+依托中国强大供应链”的模式,成为了中国卖家在泰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策略。
然而,新政策的出台打破了这一局面。
新规意味着,原本享受免税待遇的超过1500万件包裹,现在都需要缴纳增值税。以一个原本定价为1500泰铢的商品为例,为了覆盖新增的税收成本,其售价可能需要上涨约105泰铢,换算成人民币就是超过20元。
泰国海关总署署长Theeraj Athanavanich表示,海关将允许电商平台申报进口产品的价格,并据此计算增值税,然后要求平台向海关缴纳税款。对于个人从海外购物并通过邮局寄送的商品,海关也建立了相应的征税系统。收件人会收到纳税通知,告知其纳税义务,并在领取货物前向海关缴纳税款。
这一加税措施的影响,在面向马来西亚市场的中国卖家中尤为显著。今年1月,马来西亚实施了新的电商规定,对价值不超过500令吉(约合人民币770元)的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税。这一变化迅速反映在了Lazada、Shopee等电商平台上,大量海外商品的价格因此上涨。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近半数的中国卖家认为,这一新税种的实施对他们的商品销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而在此之前,印尼和新加坡已经相继实施了针对跨境小包裹的增税措施。
特别是新加坡,从2023年新年伊始,所有通过跨境渠道购买的商品都需要额外支付9%的消费税,取消了以往400新元(相当于大约2138元人民币)以下的免税优惠。
对于习惯以价格战取胜的中国卖家而言,这额外增加的10%左右的税负无疑会大幅削弱他们的价格优势,进而对销量造成冲击。
国际贸易领域的独立分析师亚特(Aat Pisanwanich)指出,尽管征收7%的增值税,但得益于中国高效的低成本供应链,可能仍难以完全阻挡中国低价商品进入泰国市场。
然而,7%的增值税可能只是东南亚电商税收政策调整的一个开始。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市场,印尼在去年九月便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全面禁止跨境电商平台销售100美元(约合730元人民币)以下的进口商品。
如果单纯提高增值税的“软拦截”手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泰国未来也有可能效仿印尼,采取更为直接和严格的限制措施,届时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将面对更严峻的形势。
04#
但中国卖家与泰国市场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
大致在2019年前后,那时,泰国作为东南亚电商领域的璀璨明珠,吸引了众多目光,仿佛是整个电商风口的中心地带,吸引了超过十万名中国卖家纷纷涌入,希望能够在这片沃土上开辟自己的天地。
然而,进入2020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彻底改变了泰国的日常。泰国政府为应对疫情,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宵禁措施,并伴随出行限制、户外活动的减少以及鼓励居家办公,这一系列“社交距离”政策意外地成为了电商行业发展的强劲催化剂。
宵禁实施初期,电商平台Lazada的业绩尤为亮眼,其成交额在短短一个月内便实现了翻倍增长,展现了电商在特殊时期下的巨大潜力。
回顾泰国电商市场的成长轨迹,从2015年的370亿泰铢起步,到2019年已跃升至650亿泰铢,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更是惊人地膨胀至6340亿泰铢,展现了电商行业在泰国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场电商盛宴中,中国卖家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根据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去年10月针对Lazada平台上商品和报价的分析显示,近半数的商品(44.65%)均源自中国制造,这一比例凸显了中国商品在泰国电商市场的强劲竞争力。更有报道指出,在泰国两大主流电商平台Lazada和Shopee上,销售的商品中有六成至七成均来自中国,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卖家在泰国电商市场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力。
中国卖家在泰国电商领域虽然占据一定位置,但作为外国人,他们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
在泰国的主流电商平台上,店铺被明确区分为本地店和跨境店两种类型。本地店的优势在于能迅速将商品运送至自营或第三方海外仓库,从而享受更快的物流速度和更低的平台费用。
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这一模式尤为吸引人的是能够销售所谓的“敏感货”——那些因带电、带磁、粉末状、液体等特性而在物流和仓储上受限的商品。然而,跨境店则依赖于跨境物流,虽然库存压力减轻,但物流成本增加、时间延长,进而影响到了商品的性价比。
在开设店铺的过程中,中国卖家还需遵循泰国的法律规定。若以公司形式开设本地店,由于外商投资的限制,公司股权中必须包含超过51%的泰籍股东。而个人开店则更为复杂,需要借用泰国本地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及邮箱等全套资料。
以Leo为例,他最初以3C产品为切入点进入泰国电商市场,通过中介获取了全套“泰国人材料”来开设Lazada和Shopee店铺。然而,他很快发现,即便在中国低价采购商品并计划在泰国以40%的溢价销售,看似有30%的利润空间,但实际上,平台的回款手续费、买家拒收导致的货损、难以精确核算的物流首程费用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几乎吞噬了所有利润。
随后,Leo转型为服务商,为其他卖家提供海外仓服务,但这一尝试也并未一帆风顺。泰国相关部门的严格检查让他意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包括营业执照、纳税情况、护照验证以及雇佣本地员工的数量等都需要符合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将面临高额罚款。Leo逐渐明白,在泰国做生意,除了合法合规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交成本”。
如今,随着“中国商品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中国卖家在泰国市场所面临的灰色地带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规划自己的商业策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