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马逊会收购卓越
本文目录
“亚马逊”为何败走中国
老外的思维模式限死了亚马逊中国发展。
亚马逊平台很特殊,你去看他美国站点、欧洲站店、日本站点、澳洲站点、甚至印度,中东的,除了产品不同,语言不同,所有的网站的界面都是一样的,看起来都是一套的模板。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简约简约到什么程度呢?
从产品图片来看,统一的白底,从整个界面一眼望进去,每一个抓人眼球的。而且有的连P都没P过。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一张寡淡的图片,就像是没加调料的方便面。看着实在是没有购物的欲望。而且产品描述也是精简的好像是一张产品说明书。
对于老外而言,喜欢直来直去,这样的界面看着舒服,产品给个说明就好了,知道产品性能就行。
但中国消费者是体验式购物,图片要先告诉你,这产品多好多好,在产品描述页,要有以体验式要是你这个多么好用。最后还要翻一翻评价,嗯,大家都说好,自己应该也不会踩雷,所以才会有购物的欲望。
另一个缺点就是没有店小二
亚马逊不设客服,这个我怎么知道产品要怎么选呢,保质期多长,怎么用,衣服买多大?这让习惯了万能淘宝店小二的消费者,简直蒙圈。如此一来只会更被国内消费者嫌弃。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亚马逊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当时斥资7500万美元买了卓越网,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的时候销售额有70亿美元,物流、IT都是一级的,秉持着要规模不要利润。
收购卓越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10月1日,在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况下,亚马逊对卓越网进行大刀阔斧改版,版面风格完全效仿亚马逊,采取全球统一的模式,目的是节约成本,Mathew解释说:“这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做出来的东西最好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这样最省cost(成本)。”
这意味着亚马逊中国没有独立性,它的命门在总部。“早期亚马逊中国网站不准修改任何地方,内部要求即使是一个意大利人来中国,就算不懂中文,看着button(按钮)就能买东西。”Mathew哭笑不得,“这多扯,哪有那么多意大利人来中国。”
2011年“卓越亚马逊”全面替换成亚马逊中国,时任CEO林汉华说,以后亚马逊中国在全球市场将扮演运营中心,而非决策中心。
作为一个运营中心,亚马逊中国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也很难制定出灵活的市场竞争策略。拿亚马逊一向引以为豪的大数据分析说,中国不被允许单独设计一套系统,只有资格调试参数,但是不同市场的SKU、促销节点等是千差万别的。
决策线路太长已经制约了亚马逊的发展,在中国消费者最重视的价格上,亚马逊同样表现出了“葛朗台式”的敏感度。王汉华明确对外表示:亚马逊天天平价,不参加价格战,因为价格战是忽悠,非持续经营之道。亚马逊追求价值战,也就是比拼从前台零售端体验(选品、价格、页面体验)到后台运营端体验(仓储、物流、客服体验)的综合价值。
但是显然,这一点已经无法笼络住中国消费者的心了!
丁磊为什么要卖掉考拉
丁磊卖掉考拉,不是要与专心养猪,最主要的原因是考拉在丁磊的手中已经难有再大的发展,一是成不了京东,二是更别想成为亚马逊,三是再不卖以后就可能成为未来的卓越网或当当商城,所以说丁磊这个人太聪明了。现在卖掉是金猪,再过些年卖掉就是家猪,
阿里不是傻瓜,一直在求国际化阿里也在曲折中前进,速卖通等国际业务无法与淘宝天猫媲美,又折戟美国,购买考拉实在是好买卖,阿里兵多将广、互联网电商技术深厚,吃下考拉,为其国际化和平台品质提升开辟了新道路,为未来赢得广多的优质客户和买家们。
从另一方面来看,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电商已进入线上瓶劲期,线上和线下并捆绑物流互联发展期。从阿里入股三江购物、世纪联华超市,收购大润发,开壁盒马鲜生,拓展零售通等业务,我们可见一斑。阿里通过入股合作、战略投资、买买买,及开拓新路子等模式,不断拓展资源和营收入,为其未来的发展和市值寻找潜在的增长点。
阿里可谓够牛,但饭吃多了胃会受不了,胃能不能很好的吸收,还有待观察,收购的大润发一些门店的生意比起生鲜起家的永辉,以及中国其他现有的地方中小卖场全部生鲜化、股份或股权激励新模式,专有电商、网红电商兴起下,阿里的线下之路很难说坦途。
但愿阿里又打了一张好牌!
为什么亚马逊在美国可以成为电商巨头在中国却不能呢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
要回答“为什么亚马逊在美国可以成功,中国却不能?”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些关键词做个阐述。
(1)亚马逊的企业定位:一间科技公司,而不是一个电商公司。
(2)全球策略,全球统一:在纷乱、浮躁的电商竞争中,亚马逊中国坚守着其全球的理念与策略“天天低价,客户需求为中心”。
(3)空椅子精神:贝索斯在公司开会的时候,身边总是会放一把空椅子,而这把空椅子上的人才是会议中最重要的人物——消费者,开会的时候,经理们必须要时时为这把空椅子考虑。在中国,高管例会上的开场白经常是放录音,聆听客户的声音。高管们也会时不时地到一线接听客户的投诉电话。在亚马逊总部始终会设一个客户体验官,任何产品上市之前,都必须通过这个客户体验官,如果他不同意,那么这个产品就无法上市。客户体验官“一票否决制”后来也被带入中国。
(4)坚守价值观,坚守做对的事情:亚马逊的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企业家,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被外界认同、不被看好。亚马逊在中国同样坚持其全球策略,不考核短期收入与赢利,持续大规模投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马拉松。
(5)2004年-2011年,亚马逊收购卓越,开始启用亚马逊的数据库系统替代卓越网以前的系统,2007年卓越才改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年,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用了七年时间,才慢慢抹掉卓越的痕迹。亚马逊不仅把名字和IT系统带到中国,更重要的是把它的经营理念带到中国。
(6)与世无争,特立独行:亚马逊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不像其他电商那样打价格战,不疯狂地投广告,因此也没能获得京东、苏宁那样的快速增长。仓储、物流所代表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才是电商长期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商品从生产厂家搬到消费者手里,用最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完成这个流程。而通过科技的手段使这个流程最优。
(7)在中国经营的出发店是“用户”而非“竞争”:但美国思维和美国策略导致其低调,不打广告,不搞特价,不炒作,物流建设力度和物流配送不及时。
(8)中国本土的电商市场竞争高度白热化,需要短时间快速决策、快速推进市场竞争,加上时差及中美思维不一样,最重要是本土电商对电商人才的虹吸效应,上市、大资本的融资,对人才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导致在竞争中跟不上中国的电商的节奏和步伐。
(9)中国本土电商的运营水平,物流配送能力,资金投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对本土电商的培育和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10)在配套的物流建设上,三通一达基本是阿里系合作伙伴,京东自建物流,亚马逊在中国竞争需要自建物流渠道才能参与竞争,这个投入及时间和成本太大,导致客户体验上不去,脖子被卡死了,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到目前最有效的竞争力就是物流的原因。
(11)最后说一点,电商是国家战略,是新经济转型的代表,本土电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和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各类机构和组织对本土电商的支持有目共睹。况且,亚马逊是一间美国的科技公司,代表美国利益,这个很重要。
为什么双十一后大批卖家入驻亚马逊
今年的天猫双十一销售额又创新高,话题热度持续不减,很多人都会认为淘宝天猫卖家肯定都是躺赢,即便吃不到稠的,就算喝口汤也能赚的满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对于大品牌大店铺来讲,双十一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盈利机会,大量的订单让人惊喜。但是对中小店铺来说是好是坏还有待商议。众多的中小店铺要想在双十一的购物浪潮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大量的砸钱进行推广宣传,然而,天猫平台的推广费在平时来讲都已经是高额,更不用说是双十一期间的费用了,着对于中小卖家是十足的分担,还是不得不承担的负担。此外,活动期间的备货问题也是一个极不易把控的难题。
相对比之下,入驻亚马逊平台似乎优势更大。以阿里云自己提供的数据现实,现在淘宝商家有450万家,每天还会新增1万多家店铺,所以估计现有实际淘宝的卖家数量已经突破700万。然而,粗略估计亚马逊现有全球开店的数量大约是10万个卖家,可是其中许多卖家存在重复开店的情况,也许真正在亚马逊平台的中国卖家数量仅为7万左右,卖家在亚马逊上遇到的竞争难度将会大大减小。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由于太过激烈的竞争,淘宝和天猫卖家的利润已经非常低,同时由于天猫卖家往往需要缴纳数十万的入驻费用,并需要一个庞大的销售和客服团队,所以实际净利润已经接近盈亏零界点。然而,在他们看来,淘宝上许多已经过季,甚至淘汰的商品却在Amazon上有着不错的表现。
另外,天猫卖家对于选品、推广、运营的做法远比亚马逊卖家成熟的多,因为国内电商的发达程度如今已经远超海外平台,而且淘宝天猫的sku数量也远比亚马逊多,其中更是不乏优质产品。
在卖家们看来,拿下亚马逊的坑位似乎要比淘宝天猫的成本低得多,何乐而不为呢?
亚马逊是什么
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通俗一点理解,亚马逊就是类似全球的淘宝,像国内淘宝和京东在初期很多模式都是模仿的亚马逊,亚马逊主要做的是全球的跨国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商品通过亚马逊平台实现贸易流通,从而让在亚马逊平台开店的卖家获取利润差价
关于为什么亚马逊会收购卓越,亚马逊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