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跑路、跑水...卖家和物流商如何“和平相处”?
疫情三年,跨境物流行业起起伏伏,进场时的雄心壮志,出场时的悲伤落寞,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外贸领域的后起之秀,跨境电商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将会是中国外贸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当疫情散去,外贸秩序恢复正常,行业由喧嚣归于沉寂,当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焦头烂额,处理疫情期间因为超乐观的高配置,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坏账率高升的问题。
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陆陆续续看到跨境物流行业的地震一个接一个的来临,暴雷,各种骚操作,差点将卖家也拖入深渊。
作为行业的观察者,看到行业走到今天,确实也是莫名的忧伤,接触很多卖家,其实每次暴雷的时候,都会听到“就是你们贪便宜,才会踩雷”,有一次,在大信法务老杨那里喝茶,碰到一个卖家,卖家就是踩坑了,来和老杨咨询诉讼的事情,卖家和我们说,他也很冤枉,他明明走的不便宜,也踩雷了,那这么解释呢?
作为物流商,也有很多同行朋友,经常碰到款收不回来,纠纷比较多,因为和老杨办公室是隔壁,经常和同行朋友一起聊他们碰到的问题,情况千奇百怪,但是总结出来的原因,其实就那几个。
其实避免踩坑,无论是卖家还是物流,其实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规避风险的,在合作之前和合作,都是有迹可询的。下面就从我的一些经验以及和老杨经常沟通,总结出来的几个纬度,给大家参考,希望跨境卖家和物流服务商少一些纷争,多一些正能量。
1.公司成立年限:是刚成立还是成立时间比较长,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衡量指标,这并不是说排斥所有的新公司,只是说对于绝大部分来说,公司成立时间长一些,相对应的来说,也经历过行业的周期,无论是上行周期,还是下行周期,相对来说,抗风险的能力的会稍微好一些,但是这个不能作为绝对的衡量指标,对于卖家和物流来说,如果整个评分是 100 分,你可以根据自己公司关注点,分配不同的打分比例。
2.注册资本:很多人对这个没什么概念,注册资金意味着在法律上的责任,很多时候,很多公司注册资本写着 1000 万,5000 万,是不是越大越好,其实不是的,很多人一看注册资本几千万,觉得实力好强,其实认缴是 0,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认缴制,其实很多大金额,并没有实际缴纳,而且认缴并没有规定什么时候去缴纳,所以对于实际合作来说,去看实际缴纳注册资本,更有参考价值。
3.实缴注册资本:这个是企业的股东,真金白银的把钱打到公司账上,作为企业的运营资金,这个在企查查的工商信息里都可以看到,里面有注册资本,实缴资本,如果注册资金 500 万,实缴了 500 万,那意味着这就真的不是空壳公司了。有的人可能会说,他把钱打到公司账上,马上转走了怎么办,俗话说,雁过留痕,没有事还好,如果将来跑路的时候,碰到个狠角色,在破产清算你的时候,审计来一波,一个抽逃注册资本罪,我看这个确实刑,估计这个法人都要进去踩缝纫机了。
4.公司法人是否是实际控制人,避免借别人名字做法人,空壳公司。一旦发生纠纷,很容易出现一告,原来法人都是 60多岁的老人家,名下也没有什么可执行的财产,理论上来所,物流放账的额度,不要超过注册资金的 30%,如果要超过,正常提供公司实控人的个人担保。
5.公司法人或者股东是否频繁变更,防止公司买壳操作,使公司成立时间看起来很长,其实实际运营时间很短。或者突然之间,注册资本由500 万变成 50 万,这种变化一定是有原因的,无论是股东的变化还是其他原因,肯定是不正常的,其实企查查或者类似的工具,有个监控功能,点一下,这个公司有任何的新的变化,你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6.司法诉讼纠纷: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于司法诉讼过多的,无论是卖家还是物流,都应该仔细去看,至少说明要么是公司的风控体系有问题,要么是公司的做了损害客户或者供应商的事情,要么是被上海的角色,被对方起诉。现在企查查,中国裁判文书网都有详细的判决信息,你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去上面查,看纠纷的内容,你可以得到你自己的判断。
7.行业口碑:现在各种群这么发达,百度搜索一下,是否有负面舆论,群里问下群友,有没有合作的,当然还要剔除水军,多问几个总没错。再不济,问问你身边的做卖家或者做物流的朋友,做个简单背调,这个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很多卖家或者物流,这一关基本上都没有。卖家有圈子,物流同样也有圈子,不要看别人怎么说,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1.公司的办公室规模:其实现在卖家吐槽这个也很多,说办公室也很大,也有跑路的,这个不能避免,但是总体来说,办公室正规一点,不一定非得在豪华CBD,至少看起来让人第一眼稍微舒适一点。
2.对接人的专业程度:无论是物流还是卖家,在沟通层面,应该基本在一个频道的,特别是卖家选物流的时候,我在过往的文章中,都说到过,一定要了解合作的物流公司做产品的底层逻辑,这个底层逻辑是否符合你的需要,有的只需要便宜,那你就看成本便宜在哪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的风险是否能有效控制,即使有风险,你也可以承受。很多卖家通常会说,我合作的物流,包赔,但是坦白说,当金额足够大的时候,是不是能履约,其实真的挺考验人性的。对于物流选择卖家来说,你的产品逻辑如果和对方的逻辑不匹配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可以做出判断,有时候,我们物流同仁通常的说法是,先不赚钱,做进来,但是如果客户本身就是极致的成本管控,就要低价,正常路径下,你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3.信息化的水平:是否有内部操作系统,是自己开发的系统还是外部采购的,采购的软件处在行业什么水平,因为这个付费能力,本身也会说明公司的实力或者说公司老板在这些核心方面的投入和付费能力以及付费意愿的问题。
4.是否有公众号、视频号,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可以初步知道公司的基本情况。这个其实是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公司的视频,文章,了解公司的基本的风格,属于哪种类型,结合你背调的口碑,是营销型?产品型?销售型?卖家是属于铺货?精品?
5.合作协议和合同是否完备,是否有法律顾问:这个非常重要,现在物流和卖家之间,很多还是没有走合同流程,合同是否规范,甲方乙方的权责是否对等,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卖家的合同,从律师的角度看,叫有失公允,比如赔偿这些,可能你会问,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什么关系,但是在实际的判例中,法院也会考量服务方提供的服务所得和承担的风险是否对等。所以很多时候按照自己意愿加码,最后结果也不会太好,这个时候,律师对合同的审核和建议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严格遵循这个,基本上 80%的坑都可以规避掉了。
1.合作的时效是否稳定
一个物流公司,很难把所有的产品都做好,那些报价表上各种线路都有的,但是公司人又不多的,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卖货型,因为一个公司的战略资源有限,如果过多的战线同时铺开,其实很难做好,也很难保证整个的链路的完整和安全,所以很多卖家合作之后,刚开始时效可以,比如走美森的,还是走美森,但是走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时效长了,其实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
2.合作过程中,查验率是否很高以及扣关情况是否发生
这个需要一个时间纬度去考核,不能走一票两票就去得出结论,有时候真的运气不好,刚好碰到海关查验高峰期,所以很多时候,物流也觉得挺冤枉的,但是不论怎么样,首先货物在正常的时间内查验放行,从整个全年合作的比例去观察你的供应商是否在合理的查验区间,以美国为例,很多人说 5%-10%的查验率,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确实有点夸张,正常情况下,远没有这么高。
3.丢件率和处理事情的准确率
最近跑水账号的问题,这个情况比较多见,很多物流和卖家都深受其害,很多的货被ups扣了,几十天没提取信息,其实很多时候,发邮件给ups去问询,直接问这个单号是不是跑水的虚假面单,基本上 ups都会回复,如果丢件率超高,处理沟通成本很高,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
4.是否存在不履约的情况,如价格波动带来的意外等情况
在物流合作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时候会产生报价外的费用,其实无论是卖家还是物流,首先要分析这个费用产生的原因,是否包含在报价里,如果不包含,合理收取,如果包含了,就不应该收,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无论是卖家的失误还是物流的失误,造成额外的费用,都应该根据责任来划分,不能一产生问题就推,就不承担,这个对双方都是不负责任的。
1.每个季度,要对自己合作的物流商,从合作的时效、查验率、稳定性、丢件率、理赔率、扣关率等维度进行评估,物流商提供数据供复核,对于物流商来说,需要对客户出货量和付款的情况进行大概的评估,这样对双方来说,都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毕竟数据是真实客观的。
2.每个季度,至少实地拜访供应商或者拜访客户一次,和主要负责人交流一次,了解行业信息,也了解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以及双方在接下来的合作中,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3. 报表分析:从公司层面,去分析物流的成本,时效的分析,异常率的分析,有了这些数据,物流供应商也好,卖家也好,都有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其实坚持做内容输出,其实挺难的,行业的发展磕磕碰碰,今年以来,市场下行的速度,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市场里的人,都充满了迷茫,行业的下一步怎么走,加上不时传出的暴雷,跑路,扣货,让卖家也让物流都胆颤心惊,行业是一定会继续往前走的,只是在走的过程中,有的人跟上了,有的人没跟上掉队了。最后希望稿子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