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跨境电商新政过渡期,有哪些微妙变化?
@博一大叔
TEDx演讲人,冥想爱好者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践行者
写过三本书,现为某上市公司合伙人
根据商务部等六部委的《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2019年新的跨境电商政策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但给予3个月过渡期。
注意,《电商法》没有过渡期。我这里说的是跨境电商政策,这个是存在过渡期的。(详细请看今天,又来三份进口跨境电商政策文件)
在这个过渡期内,有哪些微妙变化呢?
(1)代购:不再大面积恐慌
至少从我接触的一些代购人群来看,他们不像此前那样,大面积恐慌了。我们知道,2018年9月28日浦东机场严查代购事件,引发了整个代购圈子的强烈震动。再加上,各种“代购末日”“电商法实施”“国家出手”等舆论传播(有不少是误传),很多代购都暂停营业,甚至不少人转行。
(个人携带物品的底线不能破)
关于代购,我已经详细剖析过,请查看谁说代购死了?。代购,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合规的行业。在符合海关“合理自用”的监管原则内,代购完全可以长久持续经营。从我的观察来看,代购在2018年年底和2019年1月初,是极度焦虑的。现在,2019年已经快要过去一个月了,代购们开始复苏。前天我刚从日本出差回来,发现机场免税店依旧是人头攒动。这些人群中,显然有不少或专职或兼职的代购。另外,朋友跟我说,香港的上水,很多代购也继续活跃着。
显然,代购们不再大面积恐慌了。
(2)淘宝卖家:越来越焦虑
上文说的代购,主要指朋友圈类的代购。我们知道,还有一批代购,活跃在电商平台,以淘宝为主。这些代购,大都以个人名义开店,但却团队化、公司化运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大都囤现货,且金额还不小。这些卖家,目前也都还正常运营着。例如,淘宝中搜索“CPB”,依旧可以看到大量现货卖家。
不过,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卖家越来越焦虑。一方面,电商法的实施,逼迫他们得尽快在营业执照、税务等方面合规化;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新政,不断给电商平台施压,要求平台卖家纳入阳光化的三单对碰监管范围中。尽管电商平台还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落地实施,但卖家们心里都清楚,红利期已经到尾声了。
其实,淘宝卖家不用过分担心。我认为,电商平台不会坐视不管的,他们一定会协助卖家转型。
(3)中小电商平台:迅速调整
在跨境电商这波浪潮中,曾经出现大量的一件代发平台(也即BbC模式),包括跨境翼、启明星、海外帮、海拍客、海带、海豚等等。大浪淘沙,真正跑出来的平台,非常少。这次的跨境电商新政,进一步收紧这块。在二次销售方面,尤其是支付单方面,监管的非常严。趁着这个过渡期,很多企业都迅速调整。我们以海拍客为例。
海拍客上游对接供应商,下游对接母婴店。新政以前,所有跨境商品由供应商代发,并由供应商负责相关订单、支付、物流等信息的推送和申报。新政后,海拍客迅速调整,自行推送支付信息给海关,且要求下游母婴店提供真实的消费者支付信息。
(4)试点城市:竞争白热化
跨境电商1210保税进口的试点,从一开始的5+2,到后来的天津、平潭、福州,再到后续合肥、青岛、大连等。这次跨境电商新政,进一步扩大到北京、长沙等城市。
2019年开年后,新一批的试点城市,陆续启动上线仪式。1月1日,义乌1210保税进口启动,第一天就破万单;1月1日, 北京天竺保税区实现北京1210通关第一单;1月3日,武汉1210业务第一单顺利通关;1月3日,东莞完成首单1210保税进口业务;1月11日,威海综合保税区1210业务启动正式开通仪式;1月23日,长沙上线综合服务平台,并走通首单1210业务。
可见,1210保税进口已遍地开花。虽然,进口跨境电商保税业务在持续增长,但业务的增长肯定不及1210保税仓数量的增长。对于那些后发城市,接下来,得用更大力度的补贴,才能争得一些业务了。
以上这些变化,是政府政策下的真实写照。其实,在中国,不只跨境电商行业,其他很多行业都随政策不断波动。政策的介入,尽管引发波动,但不一定是坏事。那些坚守正道、合规经营的企业,永远是政策变化下的长期受益者。
(来,和大叔一起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