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后,我才发现做亚马逊有多难
茶余饭后
侃侃跨境电商人的故事
THE START
这个冬天有多寒冷,大家感受到了吗?侃妹这里说的冷,并非单指天气冷,还包括行业大环境。这不,最近裁员寒潮席卷各行各业,在这个年底关口,伴随着寒流而来的,还有因接连不断的裁员消息带来的焦虑感。
整体大环境如此,我们亚马逊卖家又当如何呢?
早期亚马逊对于卖家而言可以算是天堂,低门槛、高回报吸引着大批人入行,以深圳为例,五六年前开店做亚马逊的人很多都赚到一套房子了。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现如今亚马逊已过了当年的红利期,经过几年时间的快速发展,亚马逊布局目前已经越来越明朗了,大卖已有定局,强者恒强,大者恒大,小卖却很难再突围。中小卖家与大卖相比已是相形见绌,想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谋求更大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而且,眼看已经年底了,今年旺季不旺又明显甚于往年,以往,所说的不旺,最多也就是未能达到预估的期望值,但最终仍然会赚得一笔。到了今年,多数卖家是真真切切体会到做亚马逊是越发艰难了,小卖无单,大卖无利润。造成这样的结果,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1、竞争空前激烈
现在的亚马逊市场,除了个人卖家的不断涌入,还有大量由国内电商转型而来的电商卖家,传统制造业、传统外贸企业拓展跨境电商生意的也不在少数。卖家的数量、新平台的扩张速度,已经超过了跨境电商行业总量的增长速度,造成了狼多肉少的市场局面。另外,除了卖家层面的竞争,还有来自产品本身层面的竞争。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通过跨境出海的产品,大多是低单价的制造产品,常年处于中低端市场,但随着中东、印度等电商市场的崛起,我们的产品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像德国、日本这些以品质制造为核心的产品,一直占据着高端产品市场,可谓前有狼后有虎,竞争空前激烈。
2、成本持续上涨
所谓的成本上涨,主要是体现在流量成本和物流成本两个方面。单从亚马逊的站内广告来看,就有不断飙升的PPC广告门槛,在最开始那几年,亚马逊卖家可能以0.05美元的价格就可以转化一个客户,现在15美元都不一定能带来一个客户。流量成本增加就是因为投入了大量的广告成本,从而导致利润收入降低。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也在持续增长,无论是头程,还是亚马逊FBA的仓储费逐年上涨,这对于低单价的产品更是致命的打击。此外,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包装价格的增长等,也都增加了亚马逊卖家的整体成本水平。
3、存货积压问题
前几年,不少使用了亚马逊FBA的卖家尝到了甜头,导致大家一到旺季,都疯狂的备货入FBA,殊不知FBA本身对于卖家来说,就是一颗毒瘤的存在,大量备货会占用巨额资金,而一旦出现货物滞销,把备货退回国内吧,运输成本太高,不退吧,仓储成本也很高,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耗下去的结局就是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
很多中小型卖家在面对上面的问题时就已经举步维艰了,更何况亚马逊平台自身一直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竞争对手恶意差评攻击,外加VC账号恶意跟卖层层相逼,不少卖家因此倒在路上。
这不,一个在深圳从事亚马逊4年的朋友,昨天突然在群里说到,自己的亚马逊店铺倒闭了。
侃妹的这位朋友从2014年开始做亚马逊,当时东拼西凑再加上好朋友的帮忙,2014年5月份,出资80万在深圳注册了公司。
为了节省成本,前期他把办公室,仓库都挤在一个50平米的居民房里面,自己领取4000块的基本工资,从跟卖产品,到工厂砍价,再到收货检验打包发货,所有事情都亲自上阵,刚开始确定的几款跟卖的户外装备开始出一些业绩,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半夜轮流换小号跟卖,一边泡国外论坛社区学习最新的方法,一边陪供应商喝酒应酬,虽然辛苦,但却有种奋斗的喜悦。
经过3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商标注册和店铺的品牌备案,开始走上正轨,在此期间根据市场情况积累了一些刷单和做review的资源,趋势一片大好。到17年年初的时候,团队就壮大到15人了,办公室加上仓库也有200平米,随着逐渐摸透行业规律,最高的时候一周发货量可以达到2000单,一切都非常顺利,不久就在深圳买了一套房。
18年年初,是最鼎盛的时候,手下已经是有三十来人的团队了,生活原本一片祥和,但4月份的时候,手上3个跟卖的账号因为侵权同时挂掉了,或许是第一次遇到挫折,太过心急,在年底旺季之前,他把所有资产都投入了进来,备了一大批货到FBA,然而因为这个旺季并没有带来很好的出单,FBA和海外仓的库存超过15000件货没办法处理,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欠了员工2个月工资,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补发了员工工资,并忍痛裁掉了所有员工。他说,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那些跟着他一路打拼的同事,人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整年,结果到年底了却被裁掉。
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如今,市场不景气,裁员大潮迎面而来,无论哪个行业,都是人人自危,极度缺乏职场安全感。但是,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源于自身,如果只是寄托于外界大环境,很容易使自己在不断的变化中漂浮不安。
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提升,只有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保持核心竞争力,才不会被这股裁员大潮击倒。